2万台订单,35万级SUV市场被一台新车搅动了!
你没听错,领克900,从发布到收获2万台订单,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这不是概念车的噱头,而是实打实的市场反馈。35万价位,向来是豪华品牌的“后花园”,德系三强、美系科技派、日系精致控都在这儿扎堆。可领克一个原本主打年轻运动的“国产品牌”,凭什么用一款车就撬动这个高门槛市场?它靠的,是把“越级”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外观:低调中的锋芒,藏着“无边界”的野心
第一眼看到领克900,我脑子里蹦出四个字:克制的张扬。它不像某些新能源车那样堆满灯带、搞满“未来感”,反而用极简线条勾勒出一种沉稳的力量感。前脸延续了领克家族的“都市对立美学”,但做了进化——分体式大灯更内敛,贯穿式日行灯像一道光刃,划破前脸的平静。
最让我上头的是它的风阻系数,仅0.24Cd(数据来源:领克官方测试报告),这在中大型SUV里堪称顶尖。怎么做到的?隐藏式门把手、主动进气格栅、平整的底盘护板,甚至轮毂造型都经过空气动力学反复打磨。低风阻不只是省电,高速时风噪更低,行驶质感直接拉满。
侧面看,领克900的车身比例很讲究。轴距达到3020mm,但车身长度控制在4980mm左右,避免了“大船感”。溜背造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降低风阻,同时给后排留出头部空间——这叫设计服务于功能。
内饰:北欧极简风,但多了份“中国式体贴”
坐进车里,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像35万的车,倒像50万级别的座舱。大面积的NAPPA真皮+可再生环保材料,触感细腻,味道几乎没有——这点对有娃家庭太友好了。
中控最抢眼的是那块15.4英寸的2.5K OLED悬浮屏,支持多点触控和防眩光涂层。但它不“聪明”吗?不,它聪明在“克制”。没有花里胡哨的动画,菜单逻辑清晰,我一个老司机上手不到10分钟就能盲操。车机搭载的是最新一代LYNK OS N系统,基于高通骁龙8295芯片,操作丝滑到像用旗舰手机。
但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细节”。比如后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腿托+加热通风按摩,二排乘客不再是“将就”。还有全车5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系统,我在高速上试过,车速120km/h,车内对话几乎不用提高音量。
动力与操控:电驱的顺,油车的稳
领克900提供两种动力形式:纯电和插电混动。我试驾的是EM-P插电混动版,系统综合功率494kW,百公里加速4.8秒。数字很炸,但开起来却不暴躁。
起步那一瞬间,电驱的响应快得让你忘记这是台2.3吨的SUV。中后段加速,发动机介入几乎无感,动力输出像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突兀的台阶”。这背后是领克自研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根据路况、电量、驾驶习惯自动切换纯电、混动、增程模式。
底盘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全系标配CDC电磁悬架和空气弹簧。我特意找了段烂路测试,坑洼滤震干脆利落,车身没有多余晃动。高速过弯时,悬架又能提供足够支撑,侧倾控制得比某些德系SUV还好。
有人说电车开起来都一个样?领克900偏不信这个邪。它保留了“人车沟通感”——方向盘有细腻的路感回馈,刹车脚感线性,不像某些电车“一踩就蹿”。这,才是高级驾驶质感。
智能化:不堆硬件,只讲“实用”
现在车企比拼智能化,动不动就“激光雷达”“城市NOA”。领克900也有L2+级辅助驾驶,但它的思路很务实:不追求全场景,只把高频场景做到极致。
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我试了200公里,变道果断、跟车稳、进出匝道流畅。但城市道路它不强行上,因为领克认为:“技术没100%成熟前,安全比炫技更重要。”
车机的语音助手“小领”也让我惊喜。我说“我有点冷”,它不仅调高空调温度,还会自动开启座椅加热。它能理解上下文,比如我说“打开车窗”,它会问“开几分之几?”——这才是真智能。
安全:堆料狂魔,但不声张
领克900的车身用了78%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A柱、B柱用了2000MPa的热成型钢。电池包做了IP68防水+底部防刮擦设计,还通过了“侧面柱碰”“底部球击”等严苛测试。
我最欣赏的是它的主动安全。DMS驾驶员监测系统能识别疲劳驾驶,AR-HUD把导航、车速、限速信息直接“投”在前挡风玻璃上,视线不用离开路面。这些配置,很多豪华车都得选装,领克900直接给你标配了。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提车的车主老张,40岁,企业中层。他说:“我本来在看Q7和X5,但试驾领克900后,直接下单了。空间不输,配置更高,驾驶感也不差,价格还便宜10万。关键是,它不像‘买标’,而是真让你觉得值。”
另一位宝妈李姐说:“后排舒适性太重要了,孩子坐后排不闹,还能用后排屏幕看动画片。车机语音控制空调、车窗,带娃时特别方便。”
横向对比:和谁抢饭碗?
我们拉三款同价位热门SUV对比:
车型 领克900 EM-P 宝马X5 xDrive30i 奔驰GLE 350 理想L8 Max
指导价(万元) 34.98 61.50 69.98 39.98
百公里加速(秒) 4.8 6.9 6.6 5.5
WLTP纯电续航(km) 180 0 0 210
智能座舱芯片 骁龙8295 德州仪器+恩智浦 英伟达Orin-X 高通8295
空气悬架+CDC 标配 选装(+5万) 选装(+6万) 标配
结论很清晰:领克900在性能、科技、舒适性上不输德系,价格却只有它们的一半。相比理想L8,它多了驾驶乐趣和品牌调性,少了“奶爸车”的标签。
2万台订单的背后:是产品力,更是信任
为什么领克900能火?因为它解决了35万级用户的“痛点”:想要豪华感,又不想当“韭菜”;想要高科技,又怕不靠谱;想要大空间,又不愿牺牲操控。
它不是靠低价“卷”,而是用越级的配置、扎实的底盘、克制的设计,重新定义了“高端SUV”的标准。2万台订单,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品牌冲击高端的一次成功试水。
未来,随着三电技术进步、智能驾驶成熟,像领克900这样的车型会越来越多。我们不再需要“崇洋”,而是用实力说话。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35万买一台国产高端SUV,是“值”还是“冲动”?你会为领克900这样的产品买单吗?
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顺便说一句,试驾那天,领克的工程师告诉我,900的底盘调校是在瑞典北极圈冻土上完成的——这波,国货真狠。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