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完冰箱彩电,车企忘了怎么拧螺丝

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摩友的帖子,我当场就悟了。

他说自己那辆骑了一万五千公里的摩托,前轮ABS盘上的一颗螺丝,就那么毫无征兆地,离家出走了。

这颗小小的螺死,突出一个不讲武德,它不但自己跑了,还顺便把ABS盘给干变形了,变形的ABS盘像个疯了的切割机,对着减震柱就是一顿疯狂摩擦,火花带闪电。

卷完冰箱彩电,车企忘了怎么拧螺丝-有驾

我当时脑子里就一句话:典中典,一颗螺丝引发的血案,属于是制造业的蝴蝶效应,还是带サイバーパンク(赛博朋克)味儿的那种。

这事儿魔幻在哪?

魔幻在于,我们这个时代,车企们天天都在干嘛?都在开发布会,都在PPT上修仙。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用户共创,什么万物互联,恨不得把驾驶员直接优化掉,让车自己长腿去上班。

结果呢?结果一颗最最最基础的,在工业革命时代就已经被玩得明明白白的螺丝,能给你整出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活儿。

这就好像一个修仙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吹自己能一剑开天门,能肉身抗核弹,结果出门被自家门槛绊了一跤,直接摔成了植物人。

你说这荒诞不荒诞?

车企们天天在那卷算力,卷屏幕,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到最后发现,决定你能不能安全回家的,可能就是一颗价值几毛钱,由某个不知名供应商的某个不知名产线上的某个不知名工人拧上去的螺丝。

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草台班子,谁也别笑话谁。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哥的维修经历。

联系售后,态度很好,沟通顺畅。嗯,这是基本操作,毕竟现在每个客服都被SOP培训得像个AI,主打一个情绪稳定。

但是,要换的零件,那个倒霉的ABS盘,17号下单,嗯,等了差不多十天才到。

卷完冰箱彩电,车企忘了怎么拧螺丝-有驾

十天。

你知道十天是什么概念吗?在如今这个内卷的汽车市场,十天能发生什么?

十天,一个新势力能开三场发布会,重新定义十七八次汽车;十天,某个品牌的价格能背刺老车主两次;十天,雷军都能在工厂拧好几百颗螺丝了。

结果你一个零件,走得比我奶奶去赶集都慢。

我作为一个深受物流折磨的中年人,对这种等待感同身受。你下单的时候,是满怀希望的救世主;等快递的时候,是望眼欲穿的怨妇;最后拿到那个像速冻饺子一样姗姗来迟的零件时,你已经心如止水,甚至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卷完冰箱彩电,车企忘了怎么拧螺丝-有驾

这哪是修车,这是修行。是车在渡你,让你明白什么叫放下,什么叫四大皆空。

这简直是人间折磨!

讲真,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自己修自行车,拆完之后总能多出几个零件,我管那叫“工业的馈赠”。

现在看来,少个零件才是最可怕的。

当这位摩友拆下前轮,看到被磨损的减震柱时,我想他心里肯定跟我有一样的疑问:这到底是零件质量问题,还是装配工艺问题?还是说,这颗螺丝的KPI完成了,它选择自我了断,回归宇宙了?

我们总以为自己买的是一个精密的工业产品,一个由无数工程师心血凝结而成的科技结晶。

但现实往往是,你买的可能是一个需要你哄着、供着、甚至要定期给它上香的祖宗。它不高兴了,就给你掉个螺丝;心态崩了,就给你表演一个半路趴窝。

这种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买卖,进化成了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不是在用车,你是在供奉你的信仰。你的核心需求,是维护这种信仰的纯洁性。

所以,你看这个帖子最后一部分,就非常有灵性了。

在经历了一场由螺丝引发的“道诡异仙”式污染后,作者话锋一转,推荐起了另一款车——QJMOTOR鸿150RS。

这个操作,就非常真实。

为什么?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永恒的忠诚,只有下一个看起来更香的饼。

你看他的描述,“老少通吃”、“科幻机甲外观”、“双通道ABS+TCS”,这些词扔出来,就是标准的掀桌子式打法。

在小排量踏板这个已经卷成麻花的市场里,你凭什么脱颖而出?

答案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年轻人要机甲,要个性,要拉风?给你!中年人要安全,要稳定,要性价比?也给你!双通道ABS,给你!TCS,也给你!加大加大再加大!

这就是现在市场的生存法则,最好的营销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然后站在废墟上问围观群众:“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个严肃的品控问题比喻成修仙,好像有点过于魔幻了,但你仔细想想,这不比车企的发布会真实多了?

所以说到底,无论是那个掉螺丝的品牌,还是这个配置拉满准备大杀四方的鸿150,都只是这场黑暗森林里互相搏杀的猎人。

今天你因为一颗螺丝对一个品牌失望,明天可能就会因为另一个品牌多给了一个TCS而欢呼雀跃。

大家都在赌,赌自己不是那个最倒霉的蛋。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能做的,就是在骑车前,多看两眼自己的螺丝,毕竟,它可能比你老板更懂什么叫“关键绩效指标”。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