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

吉利旗下的极氪和领克合并的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李书福的“神来之笔”,还是被市场逼急了的无奈之举?毕竟,极氪刚靠一款车火速蹿红,转眼就吞下老大哥领克,看起来像是“小弟翻身做主人”。但仔细想想,这两个品牌原本就是同根生,如今合并到底是“强强联手”还是“抱团取暖”?更关键的是,这场整合背后,吉利究竟是盯上了眼前的销量红利,还是真的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内功心法?

兄弟打架不如联手搞钱

几年前,极氪还只是领克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就像家里的“小儿子”,领克才是那个被寄予厚望的“长子”。但谁能想到,短短三年,极氪靠着极氪001这款车,硬生生把销量从零干到月均2万辆,甚至跑到美国上市,成了吉利的“新宠”。而领克呢?虽然累计销量过百万,但转型新能源的步伐明显慢了半拍,推出的纯电轿车Z10还被自家兄弟极氪的007和001“截胡”,销量惨淡。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这场景像极了家庭剧里的“兄弟争产”。领克想搞纯电,极氪却转头要搞增程式混动;领克想走中高端,极氪直接冲进豪华市场。结果就是,两家技术平台共用、资源分散,研发费用一年烧掉200多亿,却还在互相抢市场。李书福一看,这不行啊!与其让俩儿子内耗,不如让他们分分工:极氪专注豪华纯电,领克主打中高端混动,后台的研发、供应链、工厂全合并,省下的钱再拿去搞技术升级。

安聪慧算过一笔账:合并后,每年光研发就能省下20亿到40亿元,供应链成本还能再降5%-8%。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极氪一年亏损额的一半。说白了,整合就是要把“内斗”的钱省下来,变成“对外打仗”的弹药。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销量狂飙背后的隐忧

极氪的崛起确实是个奇迹。2024年,极氪全年卖了22.2万辆车,同比暴涨87%,尤其是极氪001,一款车就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销量。但问题也来了:极氪几乎全靠这一款车撑场面,其他车型要么叫好不叫座,比如极氪009(纯电MPV)月销才2000多辆;要么设计太激进,比如取消B柱的极氪MIX,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更尴尬的是,极氪的“爆款依赖症”越来越严重。2025年头两个月,极氪001的销量突然下滑,从月均9000多辆跌到不足4000辆。有人调侃:“极氪001一感冒,整个品牌都得打喷嚏。”反观对手比亚迪,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双线出击,车型多得数不过来,卖得再差也能靠规模摊平成本。

这时候吞并领克,极氪显然是想“多条腿走路”。领克有131万用户基础,61%的新能源占比,再加上沃尔沃的欧洲销售网络,正好补上极氪的短板。但问题是,领克自己的新能源转型也不算成功,Z10卖不动,混动市场又被比亚迪、理想压着打。两家合并后,如果只是简单“1+1”,很可能变成“弱弱联合”。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用户口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极氪能火,靠的是“宠粉”人设。比如车主吐槽车机卡顿,极氪立马升级芯片;嫌充电慢,就狂建800V超充站。但这种“用户思维”也有翻车的时候。2024年8月,极氪突然推出2025款极氪001,配置全面升级,价格却不变。老车主们炸了:“我刚买半年,车就变老古董了?”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逼得安聪慧亲自道歉。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这已经不是极氪第一次得罪用户。早年间,极氪001被曝“宣传标配变选装”,车主自嘲“韭菜”;后来新款车型偷偷增配降价,又惹得一群人维权。黑猫投诉上,极氪的投诉量接近2000条,从质量问题到承诺不兑现,样样不缺。有人总结:“极氪的车不错,但买它得像抽盲盒——不知道哪天就被背刺。”

合并领克后,极氪的用户群体扩大到近200万,如何平衡新老用户的需求,成了大难题。毕竟,领克的粉丝更看重性价比和稳定性,而极氪用户追求科技感和高端服务。两拨人放在一个池子里,稍有不慎就会“水火不容”。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全球化:蛋糕很大,但刀叉不够

李书福的野心从来不止于国内市场。极氪和领克合并后,立马喊出“2026年销量破百万,做中国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吉利把宝押在了海外市场。极氪已经进入60多个国家,欧洲、东南亚、中东遍地开花;领克则靠着沃尔沃的渠道,在欧美铺开4S店。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但现实很骨感。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和审查越来越严,极氪的车价比国内贵30%,销量全靠“本地化改良”——比如针对欧洲人优化车机系统,支持9国语言。即便如此,2024年极氪在海外只卖了不到10万辆,还不到总销量的5%。更麻烦的是,海外建渠道、搞充电桩,成本高得吓人。极氪计划在海外建1000个自营超充站,这笔钱从哪来?总不能一直靠吉利输血。

反观比亚迪,靠着“低价高质”的策略,在东南亚和南美疯狂收割市场;奇瑞则靠燃油车和插混双线作战,成了出口冠军。极氪和领克要想复制这种成功,光靠“豪华定位”显然不够,还得找到更接地气的打法。

短期红利还是内生动力?整合领克,极氪能否再创辉煌?-有驾

结语:整合是起点,不是终点

极氪和领克的合并,表面看是为了省成本、冲销量,但背后的真正考验,是吉利能否把两家的技术、用户和渠道真正“融”成一股劲。短期来看,合并确实能带来股价上涨、销量增长的红利;但长期而言,如果解决不了“爆款依赖”“口碑危机”“全球化水土不服”这些老毛病,极氪很可能变成另一个“昙花一现”的故事。

李书福说过:“汽车行业没有奇迹,只有积累。”极氪的崛起靠的是敢赌敢闯,但要想成为“中国的特斯拉”,光靠胆量还不够。毕竟,特斯拉从亏损到盈利,花了整整17年;而极氪才刚满4岁,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