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华新能源到智慧出行的新格局
聊到汽车,大家脑子里是不是一下就跳出几个知名品牌?这两年,新能源车的崛起,已经让国内外市场发生了大变化,很多车企也开始谋划国际化,进入全球赛道。赛力斯最近就在港股成功上市,这对行业来说,不只是多了一家上市公司,更是新一轮全球化格局的开端。我想说,随着技术和资本不断融合,豪华智能新能源车不只是卖车这么简单,它更带来了出行、生态与全球战略的全新启示。
为什么大家对赛力斯港股上市这么关注?不只是因为它是豪华智能新能源的明星企业,而且它是首家“A+H”双地上市的中国车企,它的上市规模很大,稳居近年全球车企IPO榜首,大家觉得这个事可能会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更有信心。企业上市只是一个起点,真正考验的是后面怎么用好资本,如何走出国门,尤其是在变化这么快的新能源领域。类似的例子还有比亚迪。比亚迪去年在东南亚市场销量暴增,比如泰国一年内卖了超过1.5万辆,说明只要产品足够强,而且研发投入到位,国产车也能在全球站稳脚跟。
赛力斯能做到这样,背后靠的不只是钱,主要还是技术和市场敏感度。他们一直强调“软件定义汽车”,这就是用智能化去升级用户体验,然后结合高端制造,让车变得更懂你。数据显示,今年刚上市的问界M9,连续19个月稳居中国市场50万级豪车销量冠军,于是说明高端化确实能拉动用户认可,也是智能化加持之后的成果。国外很多品牌也在学,比如特斯拉,最近也在强化自动驾驶和OTA升级,就是要让车持续进步,用户觉得买到的不光是硬件,还是一种服务和体验。
中国新能源车想要真正全球破圈,不只是技术和销量,还有品牌故事。赛力斯跟华为跨界合作,推出了问界系列,然后利用华为的智能生态,把一些生活场景融入到车里,于是问界辅助驾驶里程已经突破40亿公里,帮用户避免潜在碰撞超过200万次。品牌要做的不只是卖产品,还要体现一种安全感,一种生活伙伴的角色。国外也有类似逻辑。宝马不仅卖车,还推BMW Connected智能行车服务,甚至连生活日程、远程控制都涵盖进去,未来汽车就是要具有多重社会价值,而不是单一功能。
赛力斯上市后,大家更关注的是它怎么利用资本去“扩张”。根据公告,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入到全球研发、渠道和生产能力建设,然后公司计划围绕“人工智能+”去推动产业化创新。从行业角度来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很大程度上跟AI深度融合密不可分。最近一些顶级投行也发布数据,比如高盛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将突破8万亿美元,而且AI驱动的产品将占七成以上。谁能把AI技术融入车载系统,又能做出感情和信任的链接,谁就更容易形成品牌壁垒。
谈到“人工智能+”产业化,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口号,其实已经落地了不少案例。特斯拉推出的FSD全自动驾驶,已经应用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真正让用户实现上车即出发,没有太多复杂操作。而国内如蔚来、小鹏也在推AI伙伴功能,比如能语音唤醒、智能调节氛围灯和座椅。赛力斯的新战略就强调,不只是有智慧,更要有情感,安全,可信赖,做用户的移动生活伙伴。因此,未来的车将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个人出行的小管家、生活中的好帮手。
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驱动生态”,其实整个赛力斯的战略,正是中国高端新能源车品牌走向全球的缩影。过去,中国产品走出去,大多靠价格,靠拼装成本,但是现在,赛力斯这些企业明显在改变打法,开始强调研发创新、智能体验和全球用户标准。去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200多万辆,远超德国和日本,所以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转型为中国智造。很多国外用户也开始重视智能体验,甚至专门为中国品牌点赞,比如德国知乎Reddit上就有人专门推荐问界的辅助驾驶,说它比同价德系车更懂用户。
这也带来一个新问题。技术、资本、生态怎么平衡,企业如何用好多重资源去应对全球竞争?如果国产品牌要进军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光有智能、价格还不够,还得建立国际化治理模式,提升服务体系。丰田刚在美国加装了专属本地智能语音,特斯拉在中国专门优化导航和充电APP,这样的本地化运营,值得所有中国车企借鉴。赛力斯未来若要持续扩大影响力,就得在国际管理、智能服务方面持续投入,才能实现真正全球化。
综上来赛力斯的港股上市,是中国高端智能车企业走向全球的关键一跳,这条路其实也才刚刚开始。资本、技术和AI生态的加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了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的底气。未来,谁能在智能、体验、服务和本地资源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就能真正定义全球智慧出行的新格局。你认为中国高端智能新能源车,能否在五年内持续领跑全球市场?还是说,还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新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