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成都的夏天,火辣辣的不仅是街头巷尾的麻辣火锅,还有那第28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的气氛,真是从头热到脚的那种躁动。
现场有这么一幕——比亚迪旗下的百万级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排了个队,仰望U7、U8、U9齐齐亮相,好像在跟全世界打广告:中国造车,哥儿几个真行!
但说到底,新能源豪华车还真是这两年新鲜的词儿。
以前要说高端,大家脑子里过得还是“BBA”三个字母(你懂的,高冷德系那几款),可如今,仰望系列杀出来,动静这么大,到底想说明啥?
车圈的风,变没变?
细思极恐里还真有点意思。
当然,车展上最抢镜的还得是U8L鼎世版,这家伙内饰首次公开,现场不少人都忍不住围上去摸两下。
鼎世版,鼎级空间、行政豪华这些字眼一听就挺玄乎,人人都说这车里坐着像老板,像贵宾,甚至像出差的驸马。
内饰选材也是给足了排面,什么顶级Nappa真皮、柚木黑胡桃木饰板、纯羊毛地毯、麂皮顶棚,基本散发着“我就是贵”那种氛围。
幕布一揭开,不少人张口就来了句:“这才叫国产高端!”
但你蹲下来仔细看,那空间足足5.3个立方米,标配2+2+2六座布局,意思是第三排也不是应付事儿的,坐着能伸展,能葛优躺,还专门搞了二排双零重力座椅,人在里头直接云卧观影、一按舒躺、一按全平躺,躺到你不想下车。
再说娱乐系统,有21.4英寸的大屏幕吸顶、电动收放,丹拿证据系列32扬声器,进来一趟,分分钟当头等舱的节奏。
隐私车窗也是感光智能化,想看片还是想小憩,随你怎么拉遮蔽。
至于车身外观——喏,曜石黑配的日曜金、日珥金两种黑金漆面,一副闷声不响却金光闪闪的气场。
甲骨文黄金的车标,23寸八孔锻造轮毂,谁还敢说中国车不懂什么叫“身份感”?
车体尺寸直接顶到5400mm长,2049mm宽,1921mm高,轴距3250mm,怎么说都在同级车里高高在上。
这还不是搞花活儿,易四方、云辇-P+两大技术,啥浮水、爆胎稳行、原地掉头,这些操作,安全感拿捏住了。
再配智能辅助驾驶DiPilot600三激光版,高快领航、城市领航、全场景泊车,让你在成都这么堵的路上,坐车跟喝奶茶一样悠哉。
你要真问“豪华车到底该长啥样?”
仰望U8L现场答案其实挺明确——既要豪气十足,还得有实用科技撑腰。
说远点,其实这仰望U8L的高级感甩在这车展里,也是在给“中国造豪车”正名。
以前大家提到豪车总是带点自卑,觉得国产还差点意思,如今直接把内饰拉到老板级、功能塞满科技梗、尺寸顶到同级第一,现场谁还敢酸上一嘴?
不少观众摇头感慨:这不是高仿,这是真材实料。
当然,一场秀下来,每个人还是在心里默默掂量,这种定位,高端,最后能不能接地气?
会不会还是圈子里那几拨老板在玩?
说回来,仰望U7这车其实也是被关注的焦点。
全场双动力EV和PHEV版本一起登场,马力都能飙到1300匹,原地弹射,零百加速2.9秒,纯电EV续航能干到720km,混动PHEV续航破千公里,真的说一句“远途焦虑拜拜”。
静谧性也特别拿手,EV版安静到什么地步?就是你带着媳妇、孩子开出去,吵都吵不起来的那种沉稳。
技术上的云辇-Z悬浮车身控制,5ms响应、1mm调节,听着像黑科技,坐进去是舒服不晃悠悠。
至于水平对置发动机,NVH啥意思,专业一点说就是不吵、不抖、安静得不像话,纯电和混动两种模式下差距才1dB。
噪音控制这事,以前总被拿来夸老牌欧美豪车,现在国产机械也开挂了。
外观阿盖尔紫新配色,现场直接炸场,五座版的麂皮顶棚也让人挑花眼,选配一波又一波,个性化和仪式感都齐活儿。
坐下来、摸一圈,很多人感叹:这不是豪车,这是智能豪宅!
而且,仰望U7的定位很巧妙,不是只给老板开的旗舰,也适合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花里胡哨之余还有点实打实的科技力,爱了。
车展现场,还有仰望U9。
这车别看名字很软糯,性能却能冲天。
你说极速破全球纯电最快纪录,这可不是网上胡吹,8月26号德国ATP测试场,工程测试车飙到472.41km/h,直接锁定了世界纪录。
仰望U9赛道版空气动力学套件也是本次展出的一颗钉子,让一众车迷口水直流。
现场技术员还爆料,旧版、新版技术同源,都配易四方、云辇-X框架,碳纤维能选一堆(前铲、轮毂、桶椅,全家桶式配置),真就是“可赛可街可玩”,谁说纯电超跑不接地气?
赛道版还用上线域1200V超高压平台,马力超3000Ps(约3000匹),推重比1217Ps/t,这是啥概念?
简单说,就是推油门,人都跟着晕厥一阵。
为了让整车在极限环境下不烫手,还设了热管理,直接把用车体验刷成“专业玩家必选”。
国内品牌能刷掉国外的赛道纪录,这种场面,以前没见过,如今见到,谁敢说“中国速度”不是硬核派?
其实这场车展,不光是仰望几个车型自己在秀肌肉,更像是整个中国高端新能源的集体亮剑。
以前的人总是自嘲“造不出豪车”,觉得啥欧美、日系才牛,现在连展台都变成流量池,各种新车扎堆,顶级配置一眼扫不完。
技术底层发动机、电池包,都自研成气候;外观内饰逐渐有了东方美学的范儿,各种“鼎”为灵感,车标玩起甲骨文,科技和文化交融,听着高深,其实随手一摸都很真。
高端车不是光拼马力、拼品牌,拼的是坐在车内的幸福感和仪式感,现场不少人从“只看不买”到仔细掏钱包算一算,心态也在变。
谁能想到,中国车企能从“模仿作业”到变成榜首选手,只用了短短几年?
当然,现场也不只有粉丝在激动。
你仔细看,行业媒体、专业人士,都在琢磨这些功能到底能不能落地?
云辇系统,四轮驱动,智能辅助,听着玄,但日常用车到底多少人需要?
百万级豪车会不会最终还是高不可攀?成本能否压下来,让更多人体验科技带来的“幸福感”?
车企高举高打,到底能改变多少人的购车习惯?
这种问题,其实正是整个中国高端新能源的现实命题。
仰望系列给了强烈的信号,技术自研、突破极限,马力、续航、科技、设计都齐全,甚至敢于在细节上追求极致,谁和谁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
但豪车这事儿,不是单靠一波热度就能定音,还需看后续市场的消化和大众用户的体验。
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行业深究的方向。
今天大家说仰望系列是“国产高端新符号”,也许明年、后年,会有更多品牌站出来,竞相争辉。
但中国造车这条路,从没人敢说已经到头,反而一切刚刚开始。
说实话,这场车展给外界带来的冲击不小。
消费者的认知被刷新,行业标准在提升,甚至车圈的鄙视链都悄悄松动了。
中国品牌不再只是在价格上“卷”,而是在技术、体验、文化等软硬实力都开始“秀肌肉”,这种转变,或许比单纯销量排名更有价值。
展台上的喧嚣会归于平静,但仰望系列几款车型的亮相,已经让不少人相信:中国造高端车,不只是梦一场。
至少现场那些流连忘返的观众,已经用眼神投了票。
至于今后,能不能在全球豪华车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还得靠产品自己的成绩单说话。
只是这一次,中国车企已经站上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舞台。
话说到这,咱们也想问你一句——你会考虑把国产高端新能源当成自己的下一个选择吗?
还是说,你还在观望,等下一个爆款出现?
聊聊你的看法吧,留言等你。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