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

2025年11月5日,一段由易车发布的“小米YU7全网首拆”视频在汽车圈迅速传播。镜头下,这辆上市不久的中大型纯电SUV被层层剥离,暴露出其内部结构——高覆盖率的前防撞梁、2200MPa超强钢制成的防滚架、四根横贯电池区域的高强度横梁逐一亮相。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拆车,而是一次对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线的公开检验。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更令人动容的是,视频中穿插了一位真实车主的经历:内蒙古赤峰的李先生在2025年8月遭遇水泥罐车高速追尾,车辆被推行数米后又遭另一SUV侧向夹击。事故中,YU7的A柱、B柱和乘员舱结构完好,车门正常开启,李先生仅受轻伤。他事后坚定表示:“是这辆车救了我一命。”如今,他已决定回购第二辆YU7。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这场拆解,让公众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一辆车如何在碰撞中守护生命。

小米YU7的安全设计并非偶然堆料。其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7610N·m/deg,远超多数同级车型。作为对比,蔚来ES8为44140N·m/deg,ET7为37100N·m/deg。更高的刚性意味着车身在碰撞中更不易扭曲,乘员舱变形风险更低,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操控稳定性和行驶静谧性。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前防撞梁覆盖率达74.4%,接近行业顶尖水平。星纪元ET为76.56%,奥迪Q5 e-tron为75%。这一数值越高,意味着正面偏置碰撞时能量传递越均匀,越能避免局部结构失效。YU7还采用铸铝三角梁与吸能盒协同设计,进一步优化碰撞力传导路径。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真正体现其安全野心的,是电池区域的防护。四根横梁中两根采用1500MPa高强度钢,配合后地板大铸件横梁,形成多点受力结构,可在侧碰时将冲击力快速分散至全车。电池包底部还设有“防弹涂层”,耐刮擦与耐穿刺能力较传统材料提升超10倍,电芯泄压阀朝下设计,则有效阻断热失控向乘员舱蔓延的路径。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这些设计已通过权威验证。YU7在C-NCAP测试中获得“超五星”评级,综合得分率92.7%,并获“安全之星”认证。其被动安全开发覆盖超50项测试,完全满足甚至超越C-NCAP与中保研(C-IASI)全部标准。尤其在25%小偏置碰撞、90km/h后碰等高难度项目中表现稳定,A柱无弯折,车门可正常开启。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支撑这一切的,是材料与制造的双重突破。YU7车身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占比达90.2%,其中四门防撞梁、A/B柱内嵌防滚架采用自研“小米超强钢”,强度达2200MPa,由AI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而出,抗拉强度比行业主流1500MPa钢材提升40%。制造端,北京亦庄工厂使用9100吨压铸机打造一体式后底板,700多台机器人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X-Eye AI质检系统确保每一处焊点精准无误。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在新能源车普遍强调智能与续航的今天,小米YU7选择回归安全本质。它没有回避“铁皮厚度”这类老问题,而是用更高覆盖率的防撞梁、更坚固的材料、更复杂的结构给出回应。行业分析师指出,YU7正推动市场从“续航竞赛”转向“全面安全”新阶段。尽管CTB一体化、高强度钢等技术已被多家车企采用,但YU7在材料强度、测试广度(累计近1062万公里)、极端环境覆盖(-41°C至53°C)上的系统性投入,已形成新的安全标杆。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辆车的安全不应只靠碰撞测试分数来证明,更应经得起“放大镜”下的审视。YU7的主动拆解,是一次自信的展示,也是一次行业的提醒: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守护生命始终是汽车最根本的使命。

小米YU7获C-NCAP超五星认证,拆解细节公开-有驾

未来,随着更多车企跟进高刚性车身与极限防护设计,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门槛或将被整体抬高。而YU7的这次“自剖”,或许将成为行业安全标准升级的一个起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