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都在讨论比亚迪秦PLUS换脸增配,其实说穿了,大多数人关心的点还是——价格到底会不会更便宜。新车9月25号要上市,外形做了点动刀,加了点配置,但最热的讨论不是这些,而是它能不能跌破八万。这事儿有点像菜市场砍价,大家都在等最后一锤。
先说说这次大嘴格栅和封闭式前脸,本质就是外壳变变样。插混版看起来更运动,纯电的就直接封住了,灯也改成了竖条LED,反正你愿意相信是技术升级也好,愿意说是设计师想显得高级也罢,对买车的人来说,外形牛不牛气远不如“价钱实不实在”。这怀挡其实就是腾地方,之前在比亚迪汉上就用过,现在又下放过来,但能放多大水杯、能不能塞下杂物盒,估计试车的时候才真有感觉。
再看里面那些屏幕和智能驾驶,老实说现在一辆国产车不来两块大屏都不好意思自称新款。这次加了智能驾驶系统,听说功能多了点,硬件可能小贵一些。但智能驾驶也就常规那几个功能,想要全套啥跟车变道,最后还是得加钱开会员订阅。就这套路,谁还没见识过?
动力那块,其实老粉都清楚,插混还是原来的1.5L发动机+电机,能上2000公里那是算你电混全用。纯电版续航表面上看着四五百公里,但冬天你开一开,掉电掉得跟水一样快。这回说是优化了点热管理,但具体咋样,得真冬天拉出去溜达才知真相。总之,参数不会有大飞跃,噱头还是老本行。
说着说着,绕不开问题:这新秦PLUS到底卖多少钱?网上意见分成两派:一边说电池材料涨价了,全球新能源车都唉声叹气,厂家不可能降价,甚至两三千地涨上来都正常;另一边说市场激烈得很,目前国产同级别功能和价钱都塞到不能再多,比亚迪要保住销量,说不定主攻低价走量,定个原价或者还真向八万靠拢。有点像斗地主,谁敢出底牌定胜负。
回头瞧瞧前面几代,最低那款七万九千八,现在社会上的小年轻尤其是第一辆车,手里预算八九万打底,大个的加配也顶多十来万,不会再多花冤枉钱。这一届比亚迪秦能不能借着新脸加新配置还能稳在八万以内,可真是关系到买家心里的那杆秤。
有网友分析说,现在厂家压着库存里还有不少老款,担心新款上来把老车砸手里,所以有可能搞个补贴,借机冲一波量。这套路大家懂,买新款价格上面点,老款清仓补贴点,要是真能把价格打到跌破八万,那就是跟合资的入门掰手腕——国产新能源更有底气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车企也喜欢玩低配低价,等你真去看车发现想要的都得加钱,低价噱头最后变成“你只买个壳”。
再说配件这一块,某些厂商说零部件降了点价,但芯片涨、电池材料跟着炒,这是全球通病。厂家心里算盘打得响,能不能让出来点利润还得看市场。现在大家都在抢年轻人那一块,一半是看价格,一半也想凑个热闹开新能源,何况新车补贴还在,不少地方叠加政策,买车还能薅一把羊毛。
还有一种声音是:配置升级,价格不降。技术确实进步了,但多出来的智能硬件都得加钱,毕竟成本摆在那里。只不过现在政策鼓励智能驾驶,车企拿补贴、地方政府再贴一点,最终价格可以操作的空间其实不太大。明面上是定价,暗地里其实是补贴和分摊。
也有人关心,咋现在都爱玩发布会了?说是25号一锤定音,有的人已经在等公告,有点像抢鞋限量一样蹲点儿。其实冷静想想,咱们买车更看性价比跟实在。新面孔新配置大家都愿意试试水,但真正到交钱那一步,谁不是在拼合算?如果比亚迪能把性价比继续拉出来,让买家感觉“这钱花得值”,那销量不用愁。现在代步车容量很大,不说每家一辆,至少一线和二线城市小年轻都开始考虑转新能源,油价在那儿摆着,谁还愿意多掏?
既然市场竞争这么狠,比亚迪会不会主动把价格打下来?有可能,也有难处。毕竟电池和芯片不是他们自己定价,全球供应链该涨还得涨。但厂家要是想着抢占市场,或许会选“微降”或者老套路:“基础便宜点,选装再涨价”,反正让你心里觉得新款买得过。现在大家对国产品牌还挺有信任,只要别玩套路,车是真实在,销售那边别只会忽悠,何愁大家不掏钱包?
想想现在买新能源已经不是啥稀奇事,大家关注点转到核心问题,我花的钱值不值?我开出去是不是面子足?配置到底给足没有?未来还有没有售后保障?这几个问号拉出来,厂家的定价空间就更透明了。大家唠的不是参数,是实打实的生活体验。智能辅助好使吗?空间够用吗?耐久性咋样?冬天续航掉不掉?后期修车贵不贵?可别光冲着新发布的热闹,最后发现还是老毛病:涨价缩水。
最近汽车市场这个局,怎么看都是比拼谁拉下脸、敢定低价、不怕走量。比亚迪这波要是真把新秦PLUS定到八万以内,绝对会刷屏朋友圈,有几家竞争对手估计得挠头琢磨咋应对。要是比亚迪真能靠着技术进步和产能规模成本摊薄,给消费者稳稳的实惠,那这品牌势头肯定更猛。可如果走高价高端,到头来就是“看热闹的人多,下单的人少”。
当然最后定价之前谁也别自信,发布会上讲的天花乱坠,到底能不能兑现,还是得看哪里落地。降价、补贴、配置,三条线一起走,谁能抓住关键谁就赢。现在大家都在观望,前一天或许头脑发热想下定,但理性一回算账,钱包收紧,隔天就变卦。
总归一句话,比亚迪这次新秦PLUS改来改去,配置换了,外观顺了,根还是在“定价”这个环节。跌破八万是大家的最期待,也可能只是个美好传说。到底值不值,再等等看发布会,真价出来自然见分晓。谁能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谁就能赢下市场,拼的其实就是看谁更诚意、谁更靠谱。最后,买车的人心里很清楚:价格只是第一步,实用、耐用才是最终的答案。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