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车市有个新闻,特别有意思,叫越来越多的人还不上车贷了。
就这么一句话,背后那个画面感,直接拉满。
你必须得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这件事,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经济新闻,你要把它看成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关于欲望、贪婪和最终必然崩盘的荒诞戏剧。所有参与者,从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到底特律的汽车高管,再到那个签下72期贷款的哥们,都是这场戏里不可或缺的演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赢麻了,但其实后台的剧本上早就写好了结局——全员成盒。
这事儿的起因,简单粗暴:车,太贵了。车企们这些年彻底悟了,或者说,彻底颠了。他们发现造那些便宜的买菜车,利润薄得跟纸一样,远不如直接搞个大皮卡、大SUV,贴个“豪华”、“越野”、“家庭”的标签,价格直接翻倍来得爽。这叫什么?这叫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赚你们有钱人的钱,至于穷人?穷人不算人,穷人是维持社会运转的压缩毛巾,需要的时候用水泡开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继续压缩。
于是你看到一个奇景,一边是经济下行,失业率抬头,另一边是汽车的平均月供超过750美元,甚至有五分之一的人月供超过1000美元。1000美元一个月,供一辆车。这他妈的简直是疯了。这已经不是交通工具了,这是请了个祖宗回家,每天上班就是为了给这个铁疙瘩打工。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数字是会生理不适的。因为我真的懂那种感觉,你每个月的工资,就像一块正在融化的冰,房贷、信用卡、孩子的补习班,全是张着嘴的鳄鱼,现在又多了一个汽车月供,不是鳄鱼,是哥斯拉。
所以,次级贷的违约率爆了,创了历史新高。什么是次级贷?讲白了就是把钱贷给那些信用不咋地、按理说根本不该借钱给他们的人。这操作是不是很眼熟?是是是,2008年那次,就是从房子的次级贷开始的。历史不会重复,但它会押韵。现在,轮到车了。
这里面最骚的操作是,明明发动机盖下面的那个“经济叠叠乐”已经开始晃了,但场外的玩家还在疯狂加大。
一方面,是车企。福特一看,F-150卖不动了怎么办?库存堆成山了怎么办?诶,有了!我们给那些低信用的人提供更低的利率!翻译一下就是:明知道你小子可能还不上,但我先把车卖给你,把财报做漂亮了再说。至于你还不还得上,那是福特金融部门的事,反正都是一个集团的,左手倒右手,先把当下的KPI完成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闪电战思维,先把眼前的山头拿下,至于后面是万丈悬崖还是应许之地,到时候再说。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另一方面,是华尔街。按理说,看到违约率飙升,投资者应该像见了鬼一样跑路才对。但并没有。他们还在买,还在买那些用次级车贷打包起来的金融产品。为什么?他们的逻辑更清奇。他们说,因为这几年放贷标准“收紧”过,所以未来的风险是“可控”的。
我看到这个理由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就像一个雷电法王,对着一个网瘾少年一顿电击,然后说,你看,经过我的治疗,他现在非常冷静,情绪稳定,所以我们接下来可以加大电量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的逻辑闭环,是真的牛逼。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关于“信仰”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随时会爆炸的鼓,还有人敢去敲?因为场上的一部分玩家,他们的决策逻辑,已经和现实脱钩了。他们信的不是数据,不是现实,是一种“玄学”。
车企信的是“品牌玄学”。他们坚信,只要我的皮卡够大,我的SUV屏幕够多,就永远有人会为这个“美国梦”买单。福特、通用,这些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图腾。买F-150的人,很多时候不是真的需要一个能拉一头牛的后斗,他需要的是那种“我能拉一头牛”的感觉。
而华尔街信的是“模型玄学”。他们相信自己的数学模型可以量化一切风险,可以对冲一切意外。在他们眼里,一个濒临破产的美国家庭,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行可以被计算和交易的数据。只要模型说能过,那就是能过。这种对模型的迷信,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宗教。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个修仙的比喻好像有点用力过猛了,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种玄学,在特斯拉和奔驰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交付、聊什么做工,他觉得你俗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看,整个局面就变成了一场荒诞的舞台剧。舞台上,次级贷借款人正在表演走钢丝,底下已经有人开始往下掉。舞台边上,车企在疯狂鼓掌,还往钢丝上浇油,美其名曰“提供流动性”。观众席里,华尔街的精英们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冷静地分析:“从他掉下去的姿势来看,风险可控。”
而真正的危机,往往不是从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开始的。真正的危机,来自于那些“不讲理”的变量。比如,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算法再牛逼,能算得过一个不遵守任何交规、随时可能从任何角落里窜出来的老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同理,美国车贷市场的关键,也不在于那些精美的金融模型,而在于那个因为丢了工作、连下个月饭钱都发愁的哥们,他会怎么做。他不会按照模型的预测去“有序违约”,他会直接摆烂,直接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当足够多的人开始掀桌子的时候,再牛逼的餐厅,也得关门。而最好的掀桌子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我家楼下便利店的咖啡,最近味道竟然变好了,真是奇怪。
所以,美国车贷这事儿,你说会不会引发系统性危机?大多数分析师都说不会,他们觉得这只是个别现象,是“Tricolor破产”这种极端案例,掀不起大浪。
但讲真,每一次系统性危机之前,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他们总觉得,再吸一口,就一口,肯定没事。殊不知,让他们上瘾的,正是这种“肯定没事”的幻觉本身。他们不怕爆,因为真爆了,自然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来拯救他们,反正买单的又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拿走了所有的利润,却把风险社会化了。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