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主语音控车,夏季高速快人一步,车企革新获赞

阿凯总好拿家里人的话当“金科玉律”。上礼拜俩人一块去4S店看车,他攥着20万的预算,死盯着合资标那几辆。嘴里碎碎念,说他爸跟他说,买车,“三大件”才是王道。说发动机、变速箱,合资耐用,“什么没毛病,开十年就当铁疙瘩骑”。

国产车主语音控车,夏季高速快人一步,车企革新获赞-有驾

结果真等销售报了价,车门一关,他脑袋就有点晕。合资那个热门紧凑SUV,屏幕小得跟收音机似的,倒车影像糊得看不清人影,连空调后排都得掏钱选装。对面国产,参数高点不说,还L2架车,皮座椅、氛围灯、语音控温度……我就怕他扛不住。果然,等出了展厅,见这孩子在停车场矮墙上闷头抽了三根,点开车友群比配置,一边小声嘀咕,“合资车咋成这样儿了?”

其实这糊涂劲不是他一个,老李头、同事彬彬,家里长辈,不过八成人买车也都还翻来覆去说“三大件”。但生活哪能那么死板——实在话,最常用的压根不是发动机,而是车机屏。

国产车主语音控车,夏季高速快人一步,车企革新获赞-有驾

那天阿凯后来也说,“我真是不懂,原来国产车那些功能,合资压根没有。”换句话说,现在开车,能不能一边堵车一边刷导航、点歌、调空调,不用光低头找按钮,才真算是“实用”。

我也听得烦,想起上回跟社群里的张叔闲聊:他说家里新添那款国产混动MPV,屏幕15寸,连孙子看动画都不掉帧。只要喊一嗓子:“开天窗”——窗户就像听到似的“刷”一下。主要是,导航地实啥,全是实时路况,比他之前那辆德系老轿车强太多。那老合资还得提前插U盘导地图,现在这么折腾谁愿意?况且群里师傅自测,国产车机开关机快一秒三,合资常常半天没声音。

国产车主语音控车,夏季高速快人一步,车企革新获赞-有驾

真不是逗,前阵子中国汽车工程院出的对比也差不多:说咱国产车机的语音响应比合资快1秒有余,什么连续指令,像“调空调,再开播放”,国产都能一口气做完,合资那边还得你先叫它一声“Hey XX”才醒,搞得像逗小孩。

师傅还给我八卦一个:今年流行的国产高配,芯片是高通8155,算力三十多TOPS(听一次群友技术贴讲的,反正就是比合资用的那老芯片快多了)。合资有的还拿着五六年前那批老货0.5TOPS,听说导航就能卡住。

国产车主语音控车,夏季高速快人一步,车企革新获赞-有驾

这不是小气。以前以为合资只舍得把钱花发动机、底盘、漆面。现在你花八百块升级一下,他们只给你装几个APP,车机都不见得流畅。国产车,却大多都说什么OTA终身免费升级。市区区域限行,车机随时推送最新规则。倒有点像当年功能机和智能手机的交锋。

内饰这一块儿更离谱。

阿凯还以为拼的是真皮,其实今年几家国产品牌都把内饰鼓捣得很花,看似都是两万块高配,细节差着一条马路宽。Nappa皮、翻毛,连座椅缝合密度都比合资高级,木纹板听销售说是货真价实的木头切片——不像合资,摸啥都冷冰冰塑料,座椅跟板凳一样硬,副驾坐久了腰都薅疼,老马还笑我“买车不如买沙发”。

听去年“金乘奖”评委私下说,有款国产MPV他们评了第一,十几种材质叠着装,alcantara、金属条,后排座椅12路调节,通风加热按摩全都有。听得咱直乐,记得南城车友会有一哥们晒图,腿托都能精调角度,真当老板椅用了。反观合资MPV,后排空空如也,腰托都抠门。

“内卷”其实都卷到嗅觉去。中国汽研去年测试过甲醛挥发,国产竟然比合资低一半多,高配国产全是0.03mg/m³,合资平均0.06,还不是最严重。常听车友群里骂“合资新车刚提回家,一开门刺鼻‘那味儿’,特折磨”。还有装配工艺,国产现在说误差能掐到0.5毫米,合资一不留神超过一毫米,异响多一倍都不止。

我那辆小国产轿车,两年没有中控乱响。哥们去年两驱德系SUV,半年就“吱吱呀呀”,去4S三次,最后自个儿塞块海绵将就。

还得聊聊售后。去年阿凯最怕国产质量垮,说什么小毛病不断——结果邻居李哥给破案。他2019年买的国产插混SUV,最近电池掉了点续航。去店里一查,车企说“首任、三电终身质保”,直接给他免费换了组新电池。

合资呢?表哥的车才三年零一月,变速箱一出问题,4S一口价报价2.6万,脱保自废武功。“保修政策才是省心的本钱。”修车的赵师傅在朋友圈老这样说。

太平洋汽车网调研的数据,我记得下来,国产品牌常规保养比合资低个三分之一,零件价格便宜两成多。还有那质保,国产动不动就“五年十五万公里整车,主要零部件再包终身”,合资顶多“三年十万”,赶上发动机、变速箱一坏,超期只能呵呵。

翻个小账本,之前自己查资料,15万级别合资车10年拉锯,年均多花400块,还有故障出去三两万;电池更致命,合资PHEV电池质保没过,6万元一组没人敢换,国产直接白瞎甚至送上门。原来老说国产保值低,这两年也在变——车友圈那些二手商,现在收国产一遇到高配都头大,“怕功能太花,怕估多估少”成新难题。

保值率嘛,距离还在缩小,中国流通协会的数据看,高配国产新能源和合资不分伯仲,像硬派国产越野甚至反超同价位合资——前几年可没人信。

要真说底层动能,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越老越皮实还得认合资的。但心里话,谁家开个车,真琢磨这些?再牛底盘,开不舒服、用着麻烦、修起老火,用户能没意见?那些软实力配置,才是现在真金白银的竞争点。

阿凯到底还是上了国产那辆B级。开了一个月拉他去吃饭,“哥,就喜欢这语音控,夏天直接说‘空调降两度’,没见过用得这么顺的;座椅比我爸那辆德系SUV还软,开两小时也不困;最踏实还是质保,哪天真坏了,大厂兜底,最贵的毛病也不怕掏钱。”

前天群里小道消息,城南汽修厂的黄师傅坦白,合资车新款配的芯片还是四五年前的代工货。旧车主回厂里都乐,因为这样毛病少。可开惯了新一代国产,啥娱乐、导航、语音全是云端同步,换回合资咱都不会用了。

车主买车嘛,也就跟买手机一个意思。以前功能机扛用,现在大家手心里揣的都是上网能装APP的。不是功能机不结实,是生活有了别的期待。

国产变了味儿——别光盯着发动机看,现在比的是,“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平时摸得到,用得着的地儿,好歹得让咱心里敞亮”。阿凯提了新车,第一天还没过磨合期就在群里发:以后想去自驾新疆,挂纯电也不怕,反正电池终身包、OTA推送都不收钱,连高速限速都能播报,遇上下雪的鲁北,明天出发前先给暖气按好。

到头来,比谁更懂日子、谁更惜车主,每天开冰箱门那种琐碎踏实,才是真的“核实力”。

信口胡说的行情,家门口李哥开的闲聊,赵师傅的维修手艺,群友折中的“翻新小招”,都是听来的;合着咱,全是摆在油门和方向盘之间的小人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