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

他在伯克利读完博士被传开出“200万美元级”年薪,也没留在硅谷,2014年回到上海创业做毫米波雷达,如今加特兰把全球首款汽车级CMOS 77/79GHz射频前端芯片做成了量产,最新又把“通感融合”按下快进键

宁波的海风往往带着金属与机油的味道,陈嘉澍从小就爱拧螺丝、拆收音机,家里老人喊他吃饭,他还在琢磨电路板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进了复旦学力学,他把基础打得很扎实,拿到第一学年的奖学金,证明不是只会“动手”

后来转到香港城市大学读电子工程,课程更接地气,射频与电路设计一路高分,交换去卡内基梅隆那会儿,他第一次感到“工程可以直接落在产品上”

说白了,他开始相信自己能把书本里的公式变成芯片里的信号

2006年,他拿到竞争极狠的富布赖特奖学金,被多方称为当年中国唯一入选者,这张“全球通行证”给了他视野和底气

2007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电气工程博士,进了伯克利无线研究中心,主攻CMOS射频与毫米波集成电路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23岁那年,他写下讨论未来无线通信方向的论文,把毫米波的潜力讲得明明白白

实验室里常年冷气和焊锡味,他一边改版图,一边跑仿真,窗外橡树林影子挪到深夜

毕业节点是人生关口

有业内人士提到,当时硅谷公司抛出“200万美元级别”的条件想留下他,但他还是在2014年回国,在上海自贸区拉起加特兰

这选择并不“华丽”,因为当时国内毫米波还不成气候,很多人劝他再等等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他偏不,认为用CMOS把77/79GHz做出来,既能压住成本,也能铺开规模

2017年,加特兰把全球首款汽车级CMOS工艺77/79GHz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芯片做成量产,硬生生把一块国外强势地带撕开口子

2018年Alps系列SoC把信号处理拉进来,系统化了雷达算力

2019年把天线做到芯片里(AiP),体积下来了,成本也稳住了,工程师在白板上画的“尺寸退一格,性能进一格”成了团队口头禅

疫情最难的时候,他们开始供货,2021年已赋能两百多款车型,这意味着路面上每一声“滴滴”背后,可能就有他们的芯片在盯着盲区

他在行业会上反复强调三个词:高集成、低功耗、多功能,这是毫米波雷达走向大众车的路径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到2024年,他拿到IC设计业年度企业家提名,公司专利过百,符合AEC-Q100与ASIL-B的车规要求,办公室从上海到深圳、再到德国,团队从几十人走到数百人

有人总结他们的打法:不炫工艺节点,专心把CMOS、RoP与AiP组合成“高性价比的工程答案”

2025年,节奏再提速

加特兰举办“加特兰日”,宣布正式开启“通感融合”新方向,雷达与通信不再各走各路

同期发布Kunlun-USRR(76–81GHz,用于角雷达与门雷达)、Lancang-USRR(57–62GHz,用于高端舱内雷达)、Andes(76–81GHz,用于前向与成像雷达)多款SoC产品,像是把“前、角、舱内”三块版图一次排开

他们还发布了基于IEEE802.15.4ab的多毫秒(MMS)UWB联合测距白皮书,系统讲清测距机制与性能边界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更关键的是

公司Dubhe芯片成为国内首个拿到FiRa Core3.0认证的UWB芯片,数字钥匙、脚踢感应尾门、“通感一体”空鼠这些场景已经落地

在2025年IWPC上,他们把Lancang-USRR与微型机器学习结合,做出舱内感知方案,能分辨“人还在车里还是忘了个包”,这就是技术温度感的来源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进场做汽车芯片认证审查的体系验证,意味着他们在车规合规上走得更扎实

把镜头拉远,半导体行业今年的火都烧在先进制程和新架构上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Hot Chips 2025会上

英特尔晒出Intel 18a的至强Clearwaterforest,Rapidus讲2nm GAA,谷歌谈TPU v7p,AMD上CDNA4,全球技术赛跑越来越像短道冲刺

但另一个现实是

车载雷达芯片未必要追最先进制程,路线选择同样重要,通感融合与系统工程的深耕能直接落地到安全与体验

这也是加特兰的“逆风格”:不拼噱头,拼可规模化的系统设计

行业对白皮书的重视度也在上升,他们在雷达通信安全上发布的《网络安全白皮书(五)》把“速度与安全的生死时速”摆上台面,这不是花拳绣腿,而是车规的底线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UWB领域

FiRa等认证体系日渐完善,IEEE802.15.4ab成主流语法,谁能把联合测距、抗干扰、低功耗做成“工程常识”,谁就能把应用推成标配

这条“诱惑与坚守”的线,在中国芯片圈并不孤单

当年邓中翰也在硅谷混得风生水起,还是在1999年回国创办中星微,做出“星光中国芯”,带动了一代产业崛起

放在今天看

技术回流不是情怀消费,而是商业判断与产业窗口对齐后的理性选择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回到车这件事上

毫米波雷达在ADAS里像一双时刻不眨的眼,能多看一米,少一次追尾,这就是技术的社会价值

当UWB进来

车与人、车与钥匙、车与空间的关系被重新组织,通感融合不再是PPT词,而是产品矩阵

有工程师说,“把一套系统做进车里,跑五年零故障,才算真正完成一次‘发布会’”,这话挺扎心,但很真实

拒200万高薪不留硅谷,宁波小伙回国做毫米波雷达,量产拿下世界第一,2025再押“通感融合”,UWB芯片获FiRa Core3.0认证-有驾

有时也会想

如果他当年留在硅谷,或许能做出更贵的芯片,但未必能在中国道路上跑出更多车

如今看得更清楚了:当技术路径与产业土壤匹配,个人野心就能长成行业产能

毫米波往太赫兹走,UWB往标准化与规模化走

工程从“可用”到“好用”,终点在用户手里

从宁波少年到伯克利博士,再到上海创业者,他把“实干”二字写进了芯片里

接下来

加特兰在雷达SoC、UWB与通感融合上的组合拳,决定它能不能持续领先一个身位

技术的事儿没神话

一次一次流片、一次一次路测,才是中国芯片真正的“捷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