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分享,比亚迪电池测试,记录实际里程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真正让人烦躁的时刻,往往不是那些大风大浪,而是一些特别琐碎又莫名其妙的小事?

比如你以为买了新能源车能开启美好生活,结果却被电池剩余里程的显示屏“玩”到怀疑人生。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花钱买了个智能车,最后还得用笨办法掰着指头算公里?

前几天,我就是这样:夜里十一点钟,在路上,我的比亚迪电池显示屏突然罢工,65公里的剩余里程在屏幕上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

我写作分享,比亚迪电池测试,记录实际里程-有驾

你想象一下,那感觉像啥?

就像是你下馆子吃火锅,服务员端上一份毛肚,一会儿说这毛肚是送的,一会儿又说要加钱,吃到嘴里心里都不踏实。

更抓狂的是,第二天我还特地请师傅来修了一下午,结果呢?

他告诉我:先生,这个显示屏必须把电跑光了才能恢复正常。

听到这句话,我差点没笑出声。

难道我以后开车,得先跑到“自杀”边缘,等电池彻底没电了,才能知道自己还能跑多远?

这是不是有点像玩王者荣耀,所有技能都没了,等你被团灭才能刷新?

不过,既然事情发生了,那就得自己扛。

于是我开始了这场“用脚步丈量电池剩余里程的马拉松”。

你们见过有谁买了个智能电动车,最后变成“人肉计步器”的吗?

我就是那个狠人。

从幸福里到3号停车场,4公里;来回万岁山东门,3公里;再从复兴大道到万岁山中门,3.6公里。

每一段旅程,不是用导航计算,也不是相信车的显示屏,而是用自信和孤独把每一公里都“手动”登记下来。

我像一个穷苦的账房先生,认真又可怜地算着剩下的每一公里。

说实话,这事儿搁在十年前,绝对是天方夜谭。

我写作分享,比亚迪电池测试,记录实际里程-有驾

那时候,谁家有辆电动车还不是拉风得不行?

你想想,家门口一充,满电就能跑几十公里,邻居都得投来羡慕的眼神。

可现在呢?

高科技的体验变成了高智商的“算术题”。

多少人买新能源车,是冲着省心去的,最后却成了自己“操心”的打工人?

其实说到底,这事让人琢磨,不就是“智能”变“智障”的魔幻现实吗?

我的比亚迪,平时什么都好——空间大,噪音小,外观也不丑。

但关键时刻,这块电池显示屏就跟打工人周一早晨的精神状态似的,看的时候有,想用的时候没。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明明越来越相信科技,生活却越来越像考验人性和耐心的终极副本?

我在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算公里,心里边还叨叨:“这玩意儿,难道是怕我太悠闲,让我锻炼下脑力?”也许新能源车厂商都在暗自较劲,比谁能让用户更焦虑一点。

你看我这两天,不光是“里程焦虑”,简直是“精神焦虑”。

我怕电池突然罢工,更怕自己算错最后被困在路上,只能蹲在路边跟比亚迪师傅发朋友圈。

你要说这事儿有啥值得思考的地方,其实还真有。

我们中国人过去习惯“有备无患”,出门前装满水壶,带上手电筒,吃饭多盛一碗米,不怕万一断粮。

现在呢?

我写作分享,比亚迪电池测试,记录实际里程-有驾

智能产品遍地,信息化让我们觉得啥都稳了,可一旦系统出毛病,还是得靠自己“土办法”救场。

是不是所有科技提升到一定阶段,最后都要回到“原生态”解决问题?

想想手机也是一样,原本以为智能手机能让人更自由,结果呢?

一天到晚盯着屏幕,连走路都要算步数。

比亚迪电池显示屏也是,理论上应该让我们更省心,实际却变成“新型体力劳动”。

家里有老人问我,“这车到底还能跑多少?”我得一边掰指头一边说:“妈,差不多还剩十三公里吧,咱尽量别去太远的地方。”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像小时候省着用零花钱?

再说了,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剩余里程”里纠结。

你今天还有多少精力干活?

明天还能坚持几场应酬?

家里的米还能吃几顿?

就连快乐都要算剩余,“还能开心几天?”但我们嘴上说着要活在当下,心里其实还是要给自己留个后路。

买了电动车的我,最后还是得像老祖宗一样,精打细算每一步。

有人会说,新能源车这几年发展已经很成熟了,怎么还会出这种“古典”问题?

说白了,技术再先进,也有疏忽的时候。

就跟婚姻一样,谁还没磕磕碰碰、掉点电池?

我写作分享,比亚迪电池测试,记录实际里程-有驾

再牛的技术也不能保证你永远顺风顺水。

师傅一句“把电跑光了再修”其实很有哲理:有时候你得逼自己到绝境,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这不光是电池,也是人生。

再多聊两句,大家有没有类似经历?

买了新科技产品,刚开始特别放心,到最后都是自己一点点“补漏洞”?

说出来不怕笑话,我家路由器有时候还得重启,智能家居时不时自己唱歌,手机突然一下子卡得像老年机。

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是新的“麻烦集合”。

我们得在省心和操心之间,自己找平衡点。

我也自嘲一下,曾经以为自己会被高科技拯救,结果被高科技教育了一遍。

以后再买智能产品,可能得多问一句:“万一它傻了,我能不能手动‘唤醒’?”要是不能,咱还是得留着老办法,备个算盘。

说到最后,其实这场“比亚迪电池剩余里程的自我救赎”,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生活里的小曲折,提醒大家不要太迷信所谓“智能”标签。

你以为的省心,最后可能是新一轮的“智商税”。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这些小麻烦,生活是不是就少了点烟火气?

你愿意一切都顺顺利利,还是偶尔被科技“逗”一下,顺便锻炼下自己的应变能力?

你们觉得呢?

你们有遇到过类似的“智能变智障”时刻吗?

到底是我们太依赖科技,还是科技太依赖我们?

欢迎评论区畅聊——下一个“剩余里程焦虑”会不会就是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