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买车,还有什么比面子更难的吗?
以前咱们国人买车,最怕被说一句“国产车不行”,好家伙,钱包鼓鼓的、脚下踩着地,心里却矮三分。
是不是前些年还有人打死也不信,咱中国车能开进日本?
可今天,这个谁都说不可能的事,比亚迪就给你安排上了——不仅上了,还创下了1400万辆下线的新纪录,车主还是巴西总统。
说实话,这事搁前几年,你让我编小说我都不敢这么写,怕被骂“脱离群众”。
东京车展,咱们也没少看新闻。
懂点车的都知道,日本车圈这地儿,那是本土品牌的自留地,外国品牌进去就跟菜市场卖榴莲一样,能不能卖出去不是重点,能不能让人不皱眉才是本事。
结果这次呢?
你还别说,比亚迪不仅去了东京车展,还成了唯一一个露脸的中国品牌。
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你班里最调皮那孩子,突然拿了全年级数学第一,还代表学校去国际比赛。
这事儿,搁谁谁不服气?
咱们再绕回来看看,比亚迪为啥能火到这份上?
小马过河也得先试试深浅啊。
你说是砸钱找明星代言砸出来的吗?
当然有一部分,但真金白银只能换来一时的热闹,换不来持续的认同。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用科技、性能、还有“敢死队精神”给日本市场实打实上了堂课——N8L创下了210公里时速鱼钩测试不翻车的记录,11级大风下150公里依旧稳得一匹,你说这技术是吹出来的吗?
我有时候也在想,中国车企到底怎么了?
以前总觉得我们只会造便宜、耐用的“工具车”,没想到现在也能做智能化、电动化的“潮玩”。
有人会说,不就是赶上了新能源风口嘛?
可我想说,风口人人都知道,但你敢飞、能飞、飞多高,那就真不是一句“运气好”能搪塞过去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中国车只能被人看不起?
是我们真不行,还是全世界的滤镜太厚?
你看十年前,谁要是说中国车能出口到日本,还能让日本人排队买单,妥妥的异想天开。
可现在你仔细瞅瞅,比亚迪不仅进了日本市场,还在展览上露脸,这背后靠的是什么?
说白了,还是“你行你上”的道理。
要不然,各路车企为啥都在科技这条道上卷生卷死?
就是因为拼到最后,拼的是硬实力,而不是花架子。
其实我挺佩服王传福的,“不装了,摊牌了”,这句话放到今天的比亚迪,真就是恰到好处。
以前低调打鸡血,现在光明正大亮剑。
问题是,真能摊牌的中国企业,有几个?
很多时候,不是咱们不想摊牌,是底子还不够硬。
你要真有本事,谁还怕跟你明着来?
所以说,比亚迪这次不是“偶然成功”,而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要说日本市场难打动吗?
那可是个年销量470万台、九成份额被本土品牌死死把控的地方。
你想想,就算你是奔驰、宝马、特斯拉,都不敢说能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结果咱比亚迪走进去了。
这是不是就像你高中喜欢的女神,身边追求者成排,最后偏偏看上了那个最“努力又踏实”的学霸?
这世界上,努力还真不是白费的。
回头看,比亚迪的成功到底意味着啥?
是不是中国汽车工业真的“逆袭”了?
我觉得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破圈”,原来中国车真的能打破传统汽车强国的壁垒,走到他们家门口拍桌子。
另一层,可能是更让人纠结的——当中国车企都开始“高举高打”,以后谁来做“物美价廉”,当“世界工厂”呢?
你说未来中国车会不会反过来“贵得让国人买不起”?
这问题,想想还真挺现实的。
其实日本车企也不是傻子,他们也很明白智能化、电动化是大势所趋。
只不过,船大难掉头,老品牌包袱重,心理上总觉得自己是老大,没咱们这么拼命。
现在比亚迪冲进来了,等于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你别小看这些老外,一旦他们反应过来,说不定也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到时候,咱们能不能继续领先,就真得看谁能熬得住了。
当然了,这事儿我一边写一边乐,乐啥呢?
乐中国汽车终于扬眉吐气,但也得提醒一句,别光顾着“飘”,脚还是得踩实地上。
我怕有些人看见比亚迪冲进日本展览,立马开始“自嗨”,仿佛明天就能和特斯拉一起去火星种土豆。
这事太极端,咱还是要讲点敬畏之心。
今天你能进日本展,明天日本人也能杀回来;你能鱼钩测试不翻车,别人能不能用别的花招超车?
又有谁能保证,中国车永远不被淘汰?
说到这儿,回头看我自己,有时候买车还纠结“合资车到底香不香”,结果人家比亚迪都把车卖给巴西总统、在日本刷脸了。
你说我是不是有点“鼠目寸光”?
谁还不是个“时代惯性人”呢?
但没关系,时代总有惯性,关键看你能不能抓住那一下“加速度”。
最后问题来了——你觉得,比亚迪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品牌真的可以在全球市场立住脚了?
还是只是一次漂亮的“烟花秀”?
下一个冲进东京车展的,会不会是小鹏、蔚来,甚至某个现在根本没人看得起的新品牌?
中国车企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或者说,我们是不是还得准备好,一边自信一边挨打,一边冲锋一边补课?
反正答案我也没想明白,评论区交给你们——比亚迪冲进日本,你怎么看?
未来中国车,能不能成为“世界的比亚迪”?
咱们一起猜猜,下一个创造奇迹的,会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