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普通人看电影,关注的往往是主角帅不帅,剧情精不精彩。
但有这么一部系列电影,里面的一辆车,风头几乎都要盖过主角了,它就是蝙蝠侠的座驾——蝙蝠车。
很多人可能觉得纳闷,不就是一辆道具车吗,怎么就能火成一个文化符号,让全世界的车迷和影迷都为之疯狂?
其实,这辆车早就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它更像是蝙蝠侠这个角色的一个外在延伸,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每一代蝙蝠车的变化,都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这一版的蝙蝠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89年,那时候的导演蒂姆·伯顿,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哥谭市,阴暗、华丽,又带着一丝童话般的诡异。
为了配得上这样的世界,他的蝙蝠车自然也得与众不同。
这辆车的设计,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制作团队找来了两台老式的雪佛兰Impala轿车,把它们的底盘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极其修长的车身。
它的外形灵感来源于战斗机,整个车身漆黑光滑,线条流畅又充满力量感,车头有一个巨大的涡轮进气口,车尾则藏着一个货真价实的火焰喷射器。
当这辆车在哥谭市的黑夜里呼啸而过,伴随着V8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你仿佛看到了一头从黑暗中诞生的机械怪兽,优雅又致命。
这辆车的设计太成功了,以至于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咱们国内的音乐天王周杰伦,就是它的忠实粉丝,据说他曾花费了大约1300万人民币,请国外的专业团队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台一比一的复制品。
因为车身实在太长,超过了六米,每次停放都需要占用三个标准车位,这份热爱可以说是相当硬核了。
到了2005年,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了蝙蝠侠系列,他上来就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诺兰觉得,蝙蝠侠面对的是城市里的恐怖分子和重火力匪徒,他需要的不是一辆漂亮的跑车,而是一辆能上天入地、横冲直撞的移动堡垒。
于是,电影史上最不像“车”的蝙蝠车——“不倒翁”(Tumbler)诞生了。
为了设计这台怪物,诺兰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就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把兰博基尼跑车的模型和悍马军用车的模型拆开,然后把零件重新组合,试图找到一种兼具跑车低趴姿态和军车强悍性能的全新形态。
最终的成品,就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个样子:棱角分明,装甲厚重,像一只巨大的黑色甲壳虫。
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无前轴”的设计,两个前轮通过独立的摇臂和车身连接,让它能够做出极其灵活的转向,甚至可以抬高车身,像蜘蛛一样爬上台阶。
为了追求真实感,诺兰坚持要用实拍,剧组真的造出了8台功能各异的实体车。
其中5台是功能齐全的“主角车”,搭载着340马力的V8发动机,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5.3秒。
电影里那些飞跃、撞墙的震撼场面,很多都不是电脑特效,而是特技车手驾驶着这些重达2.5吨的猛兽实打实完成的。
甚至为了拍摄弹射逃生舱的场景,他们还造了一台轻量化的版本,真的在空中完成了360度的翻滚。
这辆车,完美诠释了诺兰版蝙蝠侠的理念:用最现实、最强大的技术来对抗罪恶。
在诺兰之后,扎克·施奈德在2016年的电影里,让蝙蝠车再次进化。
这一代的蝙蝠车延续了军事化的风格,但更加强调未来科技感和攻击性。
它的装甲更厚,车身上布满了机枪、电磁脉冲炮和导弹系统,车头的进气口造型极其狰狞,就像一头史前巨兽张开的利齿,被粉丝们戏称为“机械暴龙”。
它看起来就像是“不倒翁”的升级版,更暴力,也更具威慑力。
而到了2022年,导演马特·里夫斯又带来了一次回溯本源的改变。
他认为,在他故事里的蝙蝠侠还是个刚出道不久的年轻人,他没有韦恩集团庞大的技术支持,很多装备都是自己动手在车库里改装的。
所以,这一代的蝙蝠车,看起来就像一辆被“魔改”过的肌肉车。
它的原型是一台1968到1970年款的道奇Charger,车身后部那台裸露的V10涡轮增压发动机,仿佛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心脏,车身周围焊接的粗犷防撞梁和宽体套件,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科学怪人”式的暴力美学。
它不漂亮,甚至有点丑,但当你看到它从雨幕中冲出,车尾喷射出蓝色的火焰,那种原始、粗野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为了拍摄,剧组同样造了四台实体车,其中一台为了在室内拍摄高速追逐戏,还别出心裁地换上了特斯拉的电动驱动系统,实现了零排放的安静狂飙。
电影里那场追击企鹅人的重头戏,就是通过真实驾驶和微缩模型结合的方式,几乎没用电脑特效就完成了,那种真实感是纯粹的数字技术无法比拟的。
从最早基于林肯概念车改装的、带点卡通色彩的敞篷跑车,到伯顿手下优雅的哥特魅影,再到诺兰创造的现实主义军事装甲,最后回归到里夫斯手中那台充满愤怒和手工质感的肌肉野兽,蝙蝠车的每一次进化,都深刻地反映了蝙蝠侠这个角色本身的变化。
它不仅仅是一件道具,它是有性格的,有灵魂的。
它就是蝙蝠侠精神的具象化,是布鲁斯·韦恩将自己的财富、智慧、愤怒和恐惧,全部灌注进去的一头钢铁猛兽。
当它在哥谭的街道上咆哮时,它所代表的,就是黑暗骑士那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