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

我坐在车间,手里把玩着一块电池模组。那种感觉,就像拼一个乐高城堡,结果发现拼错了拼件,得拆掉重新来。日产的2026款聆风,本应是他们转型的关键一环,结果电池供货爬坡太慢,整个计划一拖再拖。听修理工们说,这批电池AESC的产能增长快,但和预估比还差了不少,估算看,AESC的产线可能还没完全开足马力(这段先按下不表)。

开车带坏惯的人,像我一开始觉得,续航越长越好,结果发现现实需求没那么简单。同价位的紧凑电动车,续航差距其实不大,但充电速度、调校、车内用料,差别就很明显。你能想象,A套餐用的是52kWh,日常城市跑跑,除非回家都能插电,能干个两三天;但上了75kWh的高配版,续航浓得快要能当油车用了一样。可实际操控中,差别在哪里?驾驶感受?调校细腻程度?还是那点费心的问题。

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有驾

我倒觉得电池供应链就像菜市场的蔬菜,周转快慢,品质稳定,整个车企的心情才能更安稳。AESC这家公司,讲真我没敢踩他们的底细,但他们的线好像还没完全进入忙碌状态。去年我翻了下笔记,AESC今年的产能目标提升了个20%,但实际上,只能保证一半的需求供应,估算能量还不够,满载产能可能还得等个半年。

这让我不禁想:日产为什么非得用AESC?其他供应商能不能代替?我猜测其原因可能是考虑到供应稳定、技术成熟或者合作关系复杂。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供应链的关系,比拼的还不只是谁便宜,更关键的是谁能按时供货。

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图片,是日产工厂仓库堆满了空电池箱。那颜色淡淡的灰,像快要腐烂的叶子,美得让我一时忘记了生产还得继续。而且,尽管电池数目庞大,但要跟人说:哎,这些电池,你们能保证7年无忧吗?——其实真的挺难回答的。供应链不稳定,交货期无法保证,就像你去买菜,问老板:今天这青菜新鲜吗? 得看,今天的天气和物流。

你知道日系车的优势在哪?我觉得保值率、调校、用料好像都还行,但更你能不能享受到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品牌一直强调品质保证,遇上供应链问题,什么都好像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你是不是会想:为什么总是关键部件卡在供应?技术水平真就差那么多?还是我们太不耐操,要求太高?

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其实现实中,没有哪一款车是完美的。就算最靠谱的供应链,也会遇到组装后才发现缺料的尴尬。可问题是,车企怎么控制整个体系,像是在溜溜球里操作——一个不稳,整个就乱了。

换个角度,有人觉得,电动车最怕的其实是等。等电池、等充电、还要看是否有地方插。你想啊,刚刚想换新车,结果电池供货还在慢慢来,那心情可是…… 啥都等不了,尤其是像我这样早出晚归的,想用车,必须得快。但现实就是这样:新车上市,但供应链不给力,产量大缩减不说,可能还要等到明年才逐渐恢复。

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有驾

最后我还得问一句——你们觉得,电池的问题,未来还能解决吗?或者说,这种供应链的屡屡放鸽子,品牌还能坚持多久?我自己心里有个猜测,不太确定:也许,未来的车不再只是看电池,而是看整个生态供应链的稳定。出门前,有没有办法提前知道这次买的车,电池是不是能按时到位?这其实也是一场信任的游戏。

说到这,车内那台听得出年头的导航,突然让我想到:很可能,未来的智能不只是AI导路,更是供应链的感知。如果车辆能实时知道自己的电芯状态,甚至提前预警电池要缺货,那就放心不少了。

2026款日产聆风电动车上市遇阻,电池供应紧张导致9至11月产量减半,品牌转型难上加难-有驾

可最终呢?我还在想:人们到底在意续航,还是更在意用车的稳定感?有没有可能,真正让品牌赢得人心的,是这份能用的安心感——比说得再漂亮,实际能用多久,还得等时间揭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