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系统局限性:制动性能强劲为何仍难防碰撞?
又是一起车祸!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台特斯拉Model Y在路边停车时突然失控,狂奔2.6公里,连撞摩托车和自行车,最终撞入商铺才停止,造成2死3伤的惨痛代价。事后,许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这辆配备了被誉为"安全卫士"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特斯拉,没能在关键时刻刹车避险?
这并非个例。202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一辆问界新M7 Plus在高速公路上以115km/h的速度追尾前车起火,同样引发了对AEB功能的质疑。汽车厂商在事故后解释称,事故发生时车速超过了AEB的工作范围(4-85km/h)。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顾名思义,应该是在紧急情况下能自动制动避免碰撞的智能安全系统。然而,现实中它的表现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为什么这个被许多汽车厂商和消费者视为安全保障的高科技系统,在关键时刻却难以发挥作用呢?
AEB,这个被高估的"安全卫士"
AEB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的缩写,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辆前方的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在检测到可能发生碰撞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帮助驾驶员避免或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
这项技术的价值毋庸置疑。数据显示,装备AEB系统的车辆可减少27%的事故发生率,其中追尾事故减少率高达38%。正因如此,从2022年9月开始,所有在美国销售的新车都必须标配AEB系统。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甚至预估,到2025年,AEB将有助于防止28000起车祸的发生及12000人受伤。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AEB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局限一:速度范围的限制
多数AEB系统都设有工作车速范围。以问界新M7 Plus为例,其AEB系统的工作范围为4-85km/h。而特斯拉Model Y的AEB系统则在5-150km/h的范围内有效。一旦超出这个范围,AEB就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在山西问界新M7事故中,车辆碰撞时的时速为115km/h,已经超出了其AEB系统85km/h的上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该系统没能避免碰撞。
美国汽车协会(AAA)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四款配备AEB系统的热门SUV进行测试发现,在30mph(约48km/h)的低速条件下,AEB能成功避免85%的追尾碰撞。但是当车速提高到40mph(约64km/h)时,成功率骤降至仅有30%。
这意味着,当你以高速行驶时,不要过度依赖AEB来保护你的安全!
局限二: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
现有的AEB系统在简单的追尾场景中表现不错,但面对更复杂的情况则显得力不从心。
AAA的测试结果显示,在T型碰撞(侧面碰撞)和迎面左转弯碰撞这两种更常见且更致命的事故类型中,受测车辆的AEB系统完全失效——它们既没能防止碰撞,也没能发出警告或降低车速。而在2016年至2020年间,这两种类型的碰撞在涉及两辆乘用车的致命事故中占比近40%。
同样,AAA在2019年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AEB在避免车辆以20mph(约32km/h)速度碾压行人假人方面表现也很糟糕。
局限三:驾驶员意图优先
也许最容易被忽视的局限是:几乎所有的AEB系统都被设计为"尊重"驾驶员的意图,特别是当驾驶员表现出强烈的加速意愿时。
在潮州特斯拉事故中,特斯拉客服表示,数据显示该车大部分时间油门踏板被100%踩下。车辆内部逻辑认为这是驾驶员明确的加速需求,因此将驾驶员油门加速权限置于AEB制动权限之上。
这不是特斯拉独有的设计。实际上,这是乘用车AEB功能开发中的常规标定:当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工程师检测到人类驾驶员持续且深度踩下油门(通常油门>100%超过数秒),就会判断为驾驶员有明确加速需求,并将此需求优先于AEB的制动需求。
这样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系统过度干预人类驾驶行为,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踏板误踩、驾驶员恐慌等)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为什么AEB效果不如宣传的那么好?
除了上述技术局限,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很多AEB系统的实际表现与宣传存在差距。
AAA汽车工程和行业关系主任Greg Brannon曾指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处理其设计的有限任务方面做得不错。不幸的是,这项任务是多年前制定的,而监管机构的慢速碰撞标准并没有发展。"
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核心:汽车安全标准的滞后性。当前对AEB的测试和监管标准主要针对低速追尾场景,而这只是现实道路中可能发生的众多危险情景中的一种。
另一方面,AEB系统的能力和局限在营销中常常被简化或美化。例如,特斯拉在宣传中强调其自动驾驶技术,但现实中像Model Y这样的车型在特定情况下AEB仍可能失效。
AEB失效,责任归谁?
当AEB未能避免事故时,我们应该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技术本身吗?答案并不简单。
首先,技术本身确实存在局限,这些局限应该由汽车制造商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避免过度宣传造成误解。
其次,驾驶员也有责任了解所驾驶车辆的安全系统性能和限制。AEB从来就不是设计来替代人类驾驶员的谨慎驾驶行为,而只是一个辅助系统。
最后,监管机构也应该不断更新安全标准,促使汽车制造商改进AEB等系统的性能,使其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怎样正确看待AEB系统?
面对AEB这样的安全技术,我们应当保持理性认识:
1. 认清局限:了解你的车辆AEB系统的工作范围和局限,不要期望它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救你一命。
2. 保持警觉:无论驾驶多么先进的车辆,都应该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车距。
3. 适当期望:将AEB视为辅助系统而非主角,它能在某些情况下帮助你避免或减轻事故,但不能替代你的安全驾驶责任。
4. 学习操作: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操作车辆,包括紧急制动技巧和对AEB系统限制的认知。
结语
AEB系统无疑是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进步,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像任何技术一样,它也有其局限性。
在我们为科技进步欢呼的同时,也应该保持清醒认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安全驾驶的根本仍在于人——驾驶员的谨慎、专注和责任感,才是道路安全的最后防线。
也许有一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EB系统能够克服当前的各种局限,在更广泛的场景中保护我们的安全。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让我们记住:方向盘后面的人,才是车辆安全的最终负责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