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

讲真,最近看到网警发的那个新能源车安全提示,我第一反应不是“学到了”,而是“坏了菜了”。

一个车,一个由钢铁、玻璃和轮胎组成的、本该在物理世界里横冲直撞的铁疙瘩,现在最大的风险敞口,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印在充电桩上的二维码。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我辛辛苦苦用智子锁死你们的基础物理,结果你们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万个叫“智能化”的后门,黑客都不用走正门,直接“任意门”就进你家车库了。

这就叫不务正业。车企们现在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魔幻的、关于“如何把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漏洞百出的巨型iPad”的行为艺术。他们痴迷于给你车里装上大彩电、KTV、甚至是无人机,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然后用一场又一场的发布会,告诉你这些东西有多么“颠覆”,多么“智能”。但他们很少大声告诉你,你这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巨型iPad,本质上和你在拼多多上买的山寨平板没啥区别,都扛不住一个藏着病毒的二维码。你以为你买的是“未来”,其实你买的是一个移动的“赛博靶子”。

你看,这就是当下车圈竞争的本质,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以前大家比的是三大件,是发动机轰鸣的交响乐,是变速箱丝滑的艺术。现在呢?现在比的是谁家的屏幕更大,谁家的语音助手听起来更像个真人而不是智障,谁家的系统能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刷抖音。这不是存量竞争,这是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友商发布了800V快充?我直接把价格打到你妈都不认识。对手上了激光雷达?我直接给你车里塞个冰箱,让你堵车的时候还能喝上冰阔落。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些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在用一种“自爆”的方式来换取注意力。而这种自爆的代价,就是把安全这种最基础、最应该被焊死的东西,搞成了一个选配。你的数据安全,你的隐私,甚至你车辆的控制权,都成了这场“发疯”表演里的牺牲品。他们用各种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包装自己,什么SOA架构,什么端到端模型,听起来像是修仙小说里的无上功法,好像今天买了这车,明天就能人车合一,白日飞升。

但你仔细想想,自动驾驶的关键真的在特斯拉,在小鹏吗?不,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试炼场,在中国的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那里的路况,是任何一个AI工程师用代码都无法模拟出来的“道诡异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窜出来一个什么样的“老头乐”,它不讲交规,它只讲究缘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价值十几万的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在那辆时速5公里的“老头乐”面前,就是个摆设。这就是反技术崇拜,最尖端的技术,往往被最原始的混乱所解构。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分裂。一方面,我承认这些智能化的东西确实在某些时刻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我越来越怀念那个用钥匙拧开车门,用手摇下车窗的时代。那时候的车,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忠诚可靠的伙伴。它的上限和下限都非常清晰。你不用担心它半夜在车库里偷偷升级然后变砖,你也不用担心黑客通过一个Wi-Fi就把你的刹车系统给黑了。

现在呢?现在你买一辆车,就像是请回来一个祖宗。你得伺候它的网络,你得关心它的固件版本,你得提防它收集你的驾驶习惯、聊天记录,然后打包卖给保险公司或者广告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你的车,不再是你的车。它首先是车企的一个数据终端,其次才是你的交通工具。这种感觉真的很糟糕。

更魔幻的是品牌玄学。有些品牌,它就是有光环的。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买这些车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和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跟你聊品牌价值。你跟他聊安全隐患,他跟你聊“这是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主动为所有的缺点寻找借口,甚至把一些反人类的设计当成是“极客精神”的体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个完美的工具,而是维护自己信仰的正确性。所以,你跟他们科普什么充电桩二维码风险,他可能觉得你是在嫉妒他。

这套逻辑,从车延伸到整个智能家居,简直是一场灾难。你的智能门锁,你的摄像头,你的扫地机器人,它们构成了一个所谓的“智能生态”。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这个生态的本质,就是一个“连环爆炸装置”。只要有一个节点被攻破,比如那个最不起眼的、你早忘了初始密码的路由器,那么你的整个家,对于黑客来说,就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真人秀。说起来,我家那个扫地机器人,有时候半夜自己启动,我都怀疑它是不是在偷偷挖矿,或者是在跟隔壁的智能音箱密谋什么。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所以,你看网警发的那些提示,什么不连不明Wi-Fi,不扫不明二维码,不要在虚假链接里输银行卡信息。是是是,这些都对。但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金钟罩铁布衫”。真正的根源在于,厂商们在“整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把本该封闭、安全的系统,硬生生砸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然后告诉你:嘿,朋友,你自己糊好窗户纸啊,不然进贼了可不怪我。这简直是把用户的信任按在地上摩擦!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他们不停地教育用户,但从不反思自己。他们把一个本该由工程师在实验室里解决的专业安全问题,甩锅给了每一个普通用户,变成了对用户的信息素养和防范意识的无尽考验。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不是让你记住“三不两要”。那是给乖宝宝听的。对于我们这些在赛博世界里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来说,唯一的结论就是:当一个东西开始变得过分“智能”的时候,它离“智障”也就不远了。真正的安全,不是更强的防火墙,而是压根就没有联网的物理隔绝。

别再吹智能了,你的车离“智障”只有一步之遥-有驾

所以自动驾驶的终点,就是老大爷骑三轮车后面挂个二维码让你扫码挪车。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