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号,白宫办公厅主任通过电话联系埃隆·马斯克时,这位曾经的政治红人已经不在白宫实体办公室工作。
这个细节被媒体捕捉后,引发了关于科技巨头与政治权力关系的讨论。四个月前,马斯克还站在特朗普就职典礼的显要位置,如今却在华盛顿的权力版图上悄然退场。
马斯克参与政府改革的尝试始于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公开数据显示,他为特朗普竞选团队提供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助,并亲自出席多场造势活动。
在特朗普胜选后,马斯克接受无薪政府雇员身份,主导"政府效率部"的改革计划。这个部门在三个月内裁减了约10万名联邦雇员,关停了国际开发署,并对教育部进行重组。
改革措施推行期间,马斯克每天收到超过20封死亡威胁邮件。安保记录显示,他的出行安保级别在2025年2月提升至总统级别。
这些细节被政府内部人士透露给《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引述一位匿名官员的话:"从没有哪位民间人士在如此短时间内积累这么多政治敌人。"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3月调整政策方向后,马斯克的处境开始变得微妙。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新关税政策导致特斯拉股价在两周内下跌18%,市值蒸发约8200亿元。同期,白宫发布的声明中不再提及马斯克的名字,政府效率部的改革方案也被重新修订。
在布鲁金斯学会4月份的研讨会上,一位参与政府改组的经济学家指出:"技术官僚进入政治核心圈时,往往低估了体制的惯性。"这句话后来被多家媒体转载,但没有引起马斯克本人的回应。
马斯克的改革计划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阻力。2025年1月,他提出削减联邦政府冗余部门的方案,包括裁撤国际开发署、重组教育部,并精简10万名公务员。
这一系列举措在华盛顿引发震动,政府内部文件显示,多个部门负责人联名反对,认为这些措施过于激进。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改革本身,而在于特朗普的态度转变。3月初,特朗普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他更倾向于“精准调整”,而非“大规模裁员”。几天后,他在公开场合强调:“我们需要的是手术刀,而不是砍刀。”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对马斯克改革方式的否定。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的身份始终模糊。作为“无薪特殊政府雇员”,他没有任何正式决策权,只能依靠特朗普的临时授权推进政策。当总统的支持减弱,他的影响力也随之消散。那些被裁撤的公务员、被削减预算的机构,自然将矛头指向马斯克,而非白宫。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开始直接影响马斯克的商业帝国。2025年4月,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股市剧烈波动。特斯拉股价在两周内暴跌18%,市值蒸发8200亿美元。而讽刺的是,特朗普的核心团队却通过内幕交易获利颇丰,总统本人甚至在私人聚会上炫耀:“这个人赚了25亿,那个人赚了9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