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了绿牌特权,新能源车反而更能打了?
绿牌刚出来那阵子,确实是新能源车的“护身符”。
不限行、免购置税,有的城市还能走专用车道会买新能源车,不少人是冲着这些福利去的。
可现在说要取消绿牌,好多人觉得新能源车要“凉”了,其实恰恰相反。
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到了47.2%,卖了1200多万辆。
这说明什么?
就算没了绿牌,该买的人还是会买。
以前靠政策“扶一把”,现在得真刀真枪拼产品——这反而是好事。
就拿续航来说,前几年能跑400公里就算不错了,现在主流车型轻松突破500公里,高端点的能到700公里以上。
充电也快了,4C快充技术一上,15分钟就能充一半电,以前半小时充不到三成的日子早过去了。
冬天掉电?
现在的磷酸铁锂电池,衰减能控制在10%以内,北方车主也不用犯愁了。
车企。
比亚迪把高阶智驾下放到6.98万的海鸥上,以前这功能只有几十万的豪车才有;
特斯拉的超充站都铺到高速路网了,跑长途找充电桩不再像“大海捞针”。
没了绿牌撑腰,车企只能死磕技术,最后受益的还是想买车的人。
二、增程式突然火了,这可不是偶然
前两年总有人说增程式是“过渡技术”,觉得既用电又用油,有点“四不像”。
可绿牌可能取消的消息一出来,增程式反而成了这变化确实没人料到。
为啥?
因为它把新能源车的“软肋”补上了。
纯电车怕长途没电,燃油车怕油价高,增程式刚好卡在中间——城里开用电,成本低还安静;
跑长途用油,加油站到处都是,不用慌。
理想、问界这些做增程式的品牌,销量一路往上走,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关键的是技术跟上了。
宁德时代的超级增程电池要量产了,纯电续航能到400公里以上,充电15分钟就能补满大半,比以前的增程车型强很多。
以前纯电续航200公里,跑趟远门得频繁找充电桩;
现在400公里续航,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够了,偶尔出远门也不用提前规划充电,这不比纯电车省心?
绿牌取消后,大家买车更看重“实用”。
增程式这种“两边都沾光”的车型,自然能被更多人接受。
以前靠绿牌吸引眼球,现在靠实力说话,这趋势其实早该来了。
三、价格没涨反降,配置还更高了?
好多人觉得,绿牌取消后,新能源车没了购置税减免、免费牌照这些福利,买车成本肯定涨。
可从现在的市场来看,价格不仅没涨,同价位能买到的配置反而更高了,这变化确实让人意外。
还是竞争逼的。
燃油车为了抢市场,拼命降价;
新能源车没了绿牌“保护伞”,也得靠性价比留住人。
2024年这波价格战大家都看到了,十几万的车能有以前二十万的配置,现在这趋势还在延续。
就拿智驾功能来说,以前只有25万以上的车才有,现在10万级的车型都配上了。
奇瑞小蚂蚁、五菱缤果这些入门车,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都成了标配,这在两年前想都不敢想。
电池成本也在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比三年前便宜了45%,车企有底气降价,还能保证利润。
对还没买车的人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以前选新能源车,多少得“让着”政策;
现在不用考虑绿牌了,只看车本身好不好——续航够不够用、充电方不方便、配置实不实用。
市场越透明,消费者越能买到划算的车。
最后总结
绿牌取消的消息一出来,不少人担心新能源车会“走下坡路”。
可从现在的情况看,没了政策依赖,这个行业反而更健康了。
车企不再靠特权“躺赢”,只能拼技术、拼性价比;
技术升级让新能源车越来越实用,增程式、快充这些技术解决了以前的痛点;
消费者买车也更理性,不用被政策牵着走。
这两年新能源车的进步有目共睹,从续航焦虑到充电方便,从配置简陋到智能普及,背后都是市场竞争逼出来的成长。
绿牌取消或许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变化。
对还没买车的人来说,现在能看到更真实的市场——没有虚头巴脑的福利,只有实实在在的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赚到”。
相信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新能源车会越来越“懂”消费者。
不管绿牌在不在,好车终究能被认可,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1. 渗透率已达标,“绿牌”取消或成大势所趋?1号车盟.2023.2.28
2. 两年内或取消绿牌:电车淘汰油车变难,决战在两年后.王新喜.2023.3.29
3. 新能源汽车还香吗?乘联会建议“同车同权”,绿牌未来要取消了?微成都.2023.3.29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