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每次汽车厂商发布新车官图的时候,总喜欢用一大堆漂亮词——流畅的车顶弧线、隐藏式门把手、高档皮质材料、零重力座椅——感觉除了轮胎是圆的,剩下的都是超越人类文明的“高端”设计。广汽埃安AION RT焕新款这次官图一出来,我就琢磨着,这车究竟和你我日常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电动车?这650km的续航是光环,还是新一轮营销密码?
先来设问:你最近真的买得起新车吗?如果买得起,你现在最关心的是啥?外形?空间?价格?续航?还是车企公众号里的那些“高档软包”?其实,绝大多数人不管开什么车,根本不在车里搓麻将,也不会后座躺着吃火锅,更不会把车门把手含在嘴里鉴定材质。大家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值不值得掏钱。
就拿这个AION RT来说,最长续航650km,官方还美滋滋地说“同级唯一全系标配宁德电池”。我没说这个电池不好,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宁德时代到底出名在哪儿。他们只知道家门口能不能充电,电池会不会爆炸。续航哪个厂商不会吹?650km那是实验室数据吧?实际开,不敢说砍一半,那也得打个八折,尤其到了冬天,北京寒风一起,上班还有堵车,你公里数噼里啪啦往下掉,最终能剩多少都是当代玄学。
再说外观——多少个发布会都在吹“低风阻”、“美造型”、“修长车身”。你开一辆车,难不成还想着用车顶和风做一轮斗争?低风阻这个事,厂家说得跟特斯拉似的,但你家楼下停车,风阻低能帮你对抗物业吗?大空间,小家庭里面顶多娃坐后座,那些“轿车空间极限利用”纯粹是PPT造梦。到了买车关键时刻,多一米少一米谁会拿尺子量啊。
车内用料,据说仪表台、扶手、门板、四处都是皮质软包覆。这话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包皮还觉得不得劲儿。可仔细一想,这些你开车摸的次数有多少?扶手一天用一次,仪表台一年擦两回,你花那么多钱,结果是买来皮......你真不是养马。
副驾配零重力座椅,听得跟要发射火箭似的,坐上去估计也就是能躺平,腰没那么累。但你我上车,副驾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媳妇儿或朋友刷手机。你给人一个零重力座椅,想的也是“你舒服就好”,但谁天天躺着呢?车企一讲座椅,就搞得像太空舱,不在这家饭馆吃饭就得飞去国际空间站。
动力系统,还是那句老话——是变了吗?续航越来越高了,可充电速度到底咋样?电池成本到底降没降?电控系统的安全性有没有别的办法说清楚?大家心里都打鼓,电动车整体变好了吗?两年前也说续航提升,每年都标榜“业界最优”。但你开车上路的时候,还不是处处掐指算充电桩距离。所谓超级电池,从卖点变成了谈资,但不解决实际充电难题,续航再高也白搭。
每款新车发布前,大家嘴上说“关注”,心里都清楚,最后决定的还是价格。你外形再好看,空间再大,座椅再舒服,续航再亮眼,价格去掉首付,剩下月供能不能承受?你说,电动车比油车省钱,这都听了几年了。但实际上,电动车不光要买,充电桩还得自己安,电池后期保修问题一堆,二手车市场跟水一样深,价值贬损比油车还快。广汽这次新车上市,势头挺猛,那到底是变相提升用户体验,还是堆料攒噱头?
回过头来问一句,现在中国一线城市里,真正需要拥有一辆能跑650km续航的电动轿车有多少?你周末要开这么远吗?多数人不过是上下班、带娃送学、偶尔远郊溜达。城市里一百公里都算多了,除了出长途才拼续航。真拼,电动车也不是最优解,火车飞机谁都比你轻松。所以所谓“长续航”,有时候真的是在造心理安全感,离实用性还有点距离。
再说全系标配宁德电池,好是好,安全性能肯定提升了,这确实是进步。但你到底买车,还是买电池?车企全家靠宁德,这也不是多稀奇的事。宁德时代的技术牛逼,有国家背书,但最后归结到消费者身上,还是那句话:你能不能用的省心?电池耐不耐用?三年以后是不是要像换手机一样换电池?车企承诺的一堆“黑科技”,到了售后都变成糟心事。
当然了,每次发布新车,厂商都会强调“焕新”。这个焕新到底啥意思呢?外观不改,内饰小变化,座椅升级,动力系统小幅提升,最主要还是让你觉得“不买旧的、买新的更值”。这套路不是第一次出现。车还没上市,营销先上,宣传话术一波又一波,从名字到配置,从续航到用料,让你觉得买了旧款就亏了。可是换来换去,不还是换个名字?让人眼花缭乱,最后买单的还不是消费者?
我挺好奇,厂家每次都拿着“最懂你、最亲民、最进步”的姿态亮相,实际上每一次的新品发布,都是一次“堆料竞赛”。谁都知道,配置不是买菜,功能不是打折,核心还是能不能提升你的实际体验。各种豪华用料、花里胡哨的设计,到最后拼的还是一个性价比。谁能做到让你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所谓“高级感”,谁就能笑到最后。
但现实是大家都在“装备军备竞赛”,表面上拼续航、拼空间、拼外观,内部拼用料、拼智能,最后归结于价格战。买车这件事,消费者越来越清醒:你花那么多钱买技术、买噱头、买宣传,最后能不能用,就是一场庞大的赌博。广汽埃安这次发布的AION RT新款,说实话,是有诚意的。宁德电池,修长美造型,零重力座椅,空间、用料下了功夫。可你再牛,还是要回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值不值这个价格,你用起来舒不舒服,能不能省心可靠。
未来电动汽车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卷,厂家都在抢“新能源风口”,但谁真正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决定谁涨谁跌的根本。你看现在网上那些“体验测评”,基本都能总结出一句:“这车好,但还有提升空间。”也就是花头不断,但干货有限。别说这车比油车好,电车还有很多路要走,技术迭代超快,可用户需求更快。
有些人说,中国电动车正在引领全球,国产品牌未来可期。其实国内最卷的,不是“造车技术”,而是“营销文化”。你问用户,再花二十万买辆国产电车,到底图的是啥?省油钱、省保养钱、省麻烦?到底是不是噱头为主体验第二?新能源车企如果能给用户一个“买了用得省心”的理由,比造一辆可以飞的轿车都重要。
所以这次广汽埃安AION RT的新款官图发布,算是一波行业小高潮。产品做得越来越精致,宣传手法一次比一次高端。你看着照片、参数、数据,心里未必会动,但每当真要掏钱的时候,没一个人会对着什么高档皮料“吟诗作赋”。还是得摁下心里的疑问:这车,是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你买得起的?是不是你需要的?
最后想说一句,有点像古早广告词: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不是最贵的,不是最时髦的,而是最适合你的。新能源车从噱头到日常,从标榜科技到讨好用户,终究要回归到一个本质:到底帮你解决了什么?能不能让你少担心点事、多开心点路。650km续航,同级唯一宁德电池,修长造型,这些都挺好,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个最普通、最直接的体验感。
你说厂家为什么拼了命发布新款?明明旧款也还没用坏。大概是这个时代太快了,大家都在催着往前冲,可实实在在的踏实和安心,却常常被包装和炫技掩盖。如果电动车能回归简单,能解决实际,能让用户放心,那不管官图再怎么修饰,老百姓买回家都会说一句:这钱,花得值。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