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

相信现在每一位开车的朋友,对挡风玻璃上那个小小的ETC盒子都不会陌生。

曾几何时,节假日高速公路收费站那长得望不到头的车龙,是我们出行途中最头疼的一件事。

眼看着旁边ETC车道上的车“嗖”地一下就过去了,自己在这边的人工通道里半天挪不了一步,那种焦急的心情,恐怕是每一位老司机都体验过的。

短短几年时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ETC车道成了绝对的主流,人工收费窗口反而成了点缀。

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有驾

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科技进步,装个设备的事儿嘛。

但如果咱们往深里看,就会发现这背后远不止这么简单。

这小小的盒子背后,其实是一场由国家主导、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巨大变革,甚至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技术标准之战。

咱们先把时间往回倒个十来年。

那会儿的ETC,其实已经有了,但用起来的体验实在是一言难尽。

最大的问题就是“各自为政”,各省之间不联网。

这就好比你在北京办了张公交卡,跑到河北就刷不了了,一个道理。

那时候你要是想开车跨几个省跑个长途,那可就热闹了,有些货车司机师傅为了方便,挡风玻璃上硬是贴了三四个不同省份的ETC设备,密密麻麻跟贴了符咒一样。

这种局面不仅给普通车主添堵,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物流。

货车每过一个省界就要重新排队缴费,大量时间都耗费在了收费站,运输效率大打折扣。

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有驾

国家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下定决心,要干一件大事:实现全国ETC联网。

这道指令一下,就像打通了全国高速公路的“任督二脉”。

从各自为战到全国一盘棋,效果立竿见影。

据统计,联网之后,货运车辆在高速上的平均通行时间缩短了超过三成,这对于讲究时效的物流行业来说,省下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和利润。

不过,要说真正让ETC彻底普及到我们千家万户的,还得是2019年那场声势浩大的推广行动。

很多人把这次行动形容为“整治”,其实更像是一场目标明确、力度空前的“攻坚战”。

当时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发文,定下了非常具体的目标,要求在短时间内将全国ETC的安装率和使用率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一场由各大银行唱主角的“抢人大战”开始了。

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那段时间去银行办业务,十有八九会被客户经理热情地推销ETC。

什么免费送设备、通行费打折、再送你一桶食用油、几十块的加油券,各种优惠条件层出-不穷。

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有驾

银行之所以这么“认怂妥协”,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在争夺一个重要的支付入口和海量的车主用户。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上的硬件设施也在快速改造,ETC车道大幅增加,人工车道相应减少。

这种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双管齐下的方式,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改变了亿万车主的缴费习惯。

仅仅半年多,全国ETC用户就从八千多万猛增到超过两亿,汽车安装率达到了惊人的95%以上。

可以说,没有这种雷霆手段,我们今天不可能如此顺畅地享受秒过收费站的便利。

解决了推广和联网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更核心的东西——技术。

这才是这场变革中最硬核、也最让人自豪的部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最早引进的ETC技术,标准是美国人制定的,叫做DSRC技术。

这个技术说白了有不少缺点,比如它的识别距离很短,车辆基本要开到栏杆跟前才能被感应到,而且它很怕天气不好,一遇到大雨大雾就容易“罢工”,导致识别失败。

更关键的是,用人家的技术,就得向人家支付专利费用,核心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卡脖子”。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没有选择跟在别人后面走,而是下决心要搞出自己的一套标准来。

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有驾

于是,一套被命名为C-V2X的中国方案,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横空出世。

这个C-V2X技术,如果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就完全是降维打击。

过去美国的DSRC技术,就像一个短距离的对讲机,只能在很近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信号沟通。

而我们的C-V2X技术,则是直接利用了我们国家覆盖范围最广、最稳定的移动通信网络,相当于给每一辆车都安装了一部能高速上网的智能手机。

它的优势是全方位的:首先,识别距离从十几米跃升到了上千米,这意味着你的车还在几百米开外,收费系统就已经识别到你,等你开到跟前,栏杆早就抬起来了,真正实现了“无感通行”。

其次,它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信号稳定可靠。

但最厉害的,还不是上面这两点。

C-V2X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为了收费,它的目标是构建未来的“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网络。

也就是说,你车上的ETC设备,未来将不仅仅是一个扣费器,更是一个信息交互终端。

它可以让你的车和别的车“对话”,和道路上的红绿灯、摄像头“对话”。

比如,前方一公里处发生了交通事故,系统可以第一时间把预警信息发到你的车上,提醒你提前减速变道。

ETC乱象被整治!银行集体认怂整改,车主拍手叫好-有驾

再比如,它可以根据整个路网的车辆情况,计算出最佳行驶速度,让你在市区可以一路绿灯。

这种智慧交通的场景,才是C-V2X技术真正的星辰大海,比单纯节省几分钟排队时间,意义要深远得多。

而这场技术标准之争的最终结局,在2020年尘埃落定。

一直坚持DSRC标准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内部博弈和现实考量,其联邦通信委员会最终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放弃DSRC,将关键的通信频段正式划拨给了C-V2X技术。

这个决定意味着,在全球车联网的赛道上,中国标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从此以后,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汽车厂商,想要进入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巨大的市场,就必须兼容和采纳我们的技术标准。

从过去被别人“卡脖子”,到现在我们来给世界“定规矩”,这个小小的ETC盒子,见证了中国硬科技一次酣畅淋漓的逆袭。

当然,回到我们普通人的日常使用中,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体验。

刚开始推广时,很多人担心安全问题,怕离得近会被旁边的车“蹭刷”扣费。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的识别技术已经可以精确到厘米级,能准确锁定你的车辆。

唯一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可能就是它的应用场景还不够广泛。

既然高速公路能这么方便,那我们日常生活中去得最多的商场、医院、小区的停车场,什么时候也能全面普及,实现抬杆就走呢?

这或许是ETC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让这项源于中国智慧的便捷技术,能更深度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