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

最近汽车圈炸开了锅,小米SU7 Ultra,这车,本是带着“科技”、“高端”的光环,预售的时候那叫一个火爆,订金争先恐后地交。

结果呢?

现在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数百位准车主联合起来,要求退车,这事儿,还真让人捏一把汗。

咱们先来细细琢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起因是啥?

是这SU7 Ultra自诩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小米官方宣传的时候,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说得好像这玩意儿能上天入地,什么“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设计”、“提升下压力”、“优化刹车散热”,听起来简直是黑科技附体。

雷军还在社交媒体上亲自发声,强调这内部结构也改了,似乎是下了血本,要造出一辆性能猛兽。

结果呢?

有车主花了4.2万元选装了这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结果一测试,烟雾吹上去,根本没啥导流效果!

纸巾贴在孔洞上纹丝不动,这不就是个“绣花枕头”吗?

李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几乎要跳起来:“我花4.2万选装的,竟然是个摆设!”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毛啊!

想想,辛辛苦苦攒钱,就为了买辆心仪的车,结果呢?

你花了大价钱选装的,却是个“花瓶”,这巨大的落差感,谁能忍受?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逍遥游》里的故事,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何其壮阔!

但如果这翅膀是假的,中看不中用,那岂不是贻笑大方?

小米的这“碳纤维双风道”,就像是华丽的翅膀,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性能提升,反而让消费者陷入了虚幻的期望之中。

咱们再来看看这事儿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虚假宣传。

小米汽车在宣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时候,明显存在夸大其词、甚至虚构功能的情况。

这已经触及了法律的底线,是要承担责任的!

这就像是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如果言而无信,那还怎么取信于民?

第二,消费者维权。

数百位准车主组建维权群,联合起来要求退车,这说明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已经跌到了谷底。

他们要的不只是退还定金,更是对小米汽车的一种抗议,一种对虚假宣传的抵制。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这就像是《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揭竿而起,为的是伸张正义,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小米的回应。

面对舆论的压力,小米汽车发布了致歉声明,并给出了补偿方案:对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免费更换为铝制前舱盖;对已提车或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合2000元)。

你觉得这方案怎么样?

反正我觉得,这方案,有点儿避重就轻。

2万积分,跟4.2万元的选装价格比起来,差得有点远吧?

而且,改配铝制机盖还要重新排队,这简直是“让消费者为小米的虚假宣传买单”。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贾雨村。

贾雨村,刚开始的时候,装模作样地要为百姓主持公道,结果呢?

为了升官发财,最终还是徇私枉法。

小米的回应,是不是也有点贾雨村的味道?

道歉是道歉了,补偿也给了,但似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第四,供应链的短板。

这次风波,也暴露了小米汽车在高端化进程中的供应链短板。

碳纤维前舱盖采用热压罐工艺,生产过程需要人工制作,单个模具制作周期相对较长。

选装用户平均提车周期延长2-3个月,却换来一个“样子货”,这种落差感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这就像是“木桶效应”,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化路线,就得补齐供应链的短板,否则,再好的营销,也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这事儿,还有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

这已经不是小米SU7 Ultra第一次陷入舆论危机了。

今年3月,该车型曾因高速爆燃事故导致3人遇难,引发了公众对电池安全性的担忧。

这次的碳纤维风波,则将小米汽车“堆料营销”的隐患彻底暴露。

从高速爆燃事故到如今的碳纤维争议,小米汽车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这就像是两个人谈恋爱,一开始,各种甜言蜜语,各种承诺,结果呢?

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最终,感情破裂,再也无法挽回。

所以说,这事儿,说来说去,还是“信任”二字。

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就像是一棵树,原本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结果呢?

因为虚假宣传、质量问题,这棵树的根基被动摇了,树叶开始枯萎,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

这棵树,能不能活过来?

关键在于小米汽车的态度和行动。

如果小米汽车能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那么,这棵树还有可能恢复生机。

如果小米汽车继续“装聋作哑”,继续“轻描淡写”,那么,这棵树,恐怕就真的要死了。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预订或购买了SU7 Ultra的车主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

小米SU7Ultra“虚假宣传”?数百车主联名退车,真相如何?-有驾

他们要求无损退车,要求小米汽车取消选装费用并全额退还定金。

这是一种合理的诉求,也是对小米汽车的一种警示。

这事儿,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提了个醒。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难免会进行一些营销。

但,营销要有底线,诚信是根本。

虚假宣传,只会害了自己。

只有真正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小米汽车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事件,暴露了其在产品宣传、供应链、品牌信任等多方面的问题。

小米汽车能否度过这次危机,关键在于其能否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重建消费者信任。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雷军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陷入这样的困境。

但,困难,也是一种机遇。

如果小米汽车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认真反思,改变策略,那么,或许可以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诚实守信,质量第一。

如果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在汽车市场里,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