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创业 永续创新,探寻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长安范本”

三次创业 永续创新,探寻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长安范本”-有驾

以创新为主线,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正在汽车产业全面铺开。

4 月18 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2023 年财报。2023年,长安汽车销量255.3 万辆,创近6 年新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47.4 万辆,同比增长74.8%;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3.6 万辆,同比增长39.2%。财务指标方面,去年全年营业收入1512.98 亿元,归母净利润113.27 亿元。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同比均实现稳健增长。

凭借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创新实践,长安汽车正在进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规模+效益+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而这,也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真谛所在。

三次创业 永续创新,探寻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长安范本”

一入车圈四十载

三次创业立潮头


40 年风起云涌,40 年百舸争流。

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过往的40 年,是从初出茅庐到羽翼渐丰的40 年;是产销规模从小到大、研发势力由弱渐强,从默默无闻到逐渐实现引领的40 年;是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收获颇丰的40 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全面展示和传递“中国品牌”“中国智造”“中国创新”“中国方案”优势的40 年。40年来,中国汽车强势崛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注脚。

40 年前,长安汽车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下,历经三次创业,成为活跃在全球舞台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佼佼者。1984 年,长安汽车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小型汽车,正式进入汽车领域;2003 年,长安汽车成立意大利设计中心,开启全球研发布局;2009年,长安汽车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2010 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500 万辆;2014 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000 万辆;2021 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2000 万辆;2023 年,长安汽车收获了2500 万用户的信赖与认可。

40 年收获的硕果来之不易。正如长安汽车副总裁王孝飞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回望长安汽车造车的40 年,在坚守创新初心的过程中,每一次战略规划、每一次创业,都体现了长安汽车的前瞻格局和对产业发展趋势、市场走向的精准判断和把握。”

当下,长安汽车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落实阶段。新能源已然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发力点,智能化则是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海外市场已成为未来的确定性增量,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打造全球化品牌、成长为世界级品牌也成为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集体愿景”。

“为了将第三次创业落实好,长安汽车制定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目前已更新至7.0 版。明确了目标,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通过‘215’伙伴行动,即坚持新能源、传统燃油车双提升和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双提升‘两大提升’;升级经销商、供应商、用户等伙伴关系;实现战略转型升级、品牌发展、技术引领、产业生态发展共赢、服务体验‘五大新跃迁’,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深化战略合作,与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打造可持续领先的智能化尖点技术;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推进‘1+5+2’全球布局。” 王孝飞说。

在永续创新中

构筑长安汽车新质生产力


从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重塑体系能力;从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的深入推进,到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布局的日渐清晰;从深耕“三电”核心技术,到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取得新突破;从开启“海纳百川”计划深度布局全球市场,到海外销量持续攀升……无一不是长安汽车以创新为根本,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诠释。

在重庆市渝北区,长安汽车新建成的数智工厂已经进入紧张的试生产阶段。从工厂启动建设到试生产,用时仅11个月。

这座全新的智能、低碳、高效工厂,全面匹配长安汽车转型升级战略。据了解,在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环节的基础上,还拓展了数字化软件封测工艺、新能源电池PACK 工艺、车身一体化压铸、CTV 等工艺,形成了七大先进制造工艺。

采访中,王孝飞向记者透露,长安数智工厂构建了统一数字化底座+云化应用等先进技术方案,布局智能生产、智能调度、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16类智能制造场景,应用整车软件一体封测等尖端技术40 余项。实现了“黑灯工厂”,部分关键制造工艺自动化率已达100%。

“新质生产力的‘新’就是创新,‘质’就是质优。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王孝飞说,“在持续创新中,长安汽车将自身逐步打造成效率更高、体系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优、成本控制优势更突出、可持续发展更具韧性的,具备新质生产力特质的企业。”

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永续创新也是“百年长安”坚守如一的精神。在当下步步为营的技术创新中,长安汽车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新能源和智能化是当下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2023 年,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展开的长安汽车技术创新战略也相继高效落地。

在新能源、电动化领域,“香格里拉”计划跃上新台阶,品牌进一步向新向上,构建形成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布局,立足全球三大品牌定位,奠定坚实的未来全球竞争格局;深耕“三电”核心技术,长安汽车已累

计掌握核心技术400 余项。行业首发的长安原力超集电驱,实现工况效率高于行业6个百分点,成本降低15%;在电池领域,长安汽车已掌握核心技术180 余项,发布了电池品牌“金钟罩”,打造iBC 数字电池管家,并推出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新一代电池集成、新型高效热管理等行业领先技术。长安汽车在电池上运用的军工标准新型隔热材料,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使用温度比常规材料提升200℃以上,为客户带来“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的体验。

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坚持“无智能,不长安;无科技,不长安”,充分利用“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资源,“北斗天枢”计划取得新突破技术成果不断涌现,自主掌握、行业首发了APA7.0 等关键技术30余项。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经累计掌握了1500余项核心技术。在2023 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评分再次名列行业第一,已累计7 届14 年名列行业第一;2023 年,累计新增专利5739 件,平均每天新增专利达16件,在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排名行业第一;主导发布外部标准55项,完成了3 项国际标准立项,成为首个主导制定ITU 系列国际标准的中国车企。

在以创新思路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层面,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时代长安动力电池公司,并下线首款标准化电芯,制造工艺和电芯性能全球领先。同时,与赣锋锂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是长安汽车为实现下一代动力电池全球领先的重要举措。

合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助力长安汽车释放新质生产力特质的关键。比如在补能领域,长安汽车采取多路径、立体式拓展“充补能”方式,积极推进大功率充电等新技术运用,加强与蔚来换电业务合作,构建共创共享、互利互惠的可持续产业生态。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以构建全球领先的全栈可控智能化核心能力为目标,与地平线携手成立长线智能,与华为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提供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的新公司。同时,持续加强跨界合作,与全球30 余家优势企业开展战略协同,聚力高价值技术攻关,全力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三大领域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此,长安汽车以全球化思维打造了颇具特色的创新人才队伍:引进全球顶级造型设计大师、大众集团前副总裁克劳斯等50 余位世界级大咖,打造形成来自全球25 个国家835人的国际化造型设计团队;围绕智能化、新能源等核心领域,构建长安科技等17 家科技公司,以及先进电池研究院等16 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已形成来自全球30 个国家和地区、1.8 万余人技术研发团队。

以创新为驱动,长安汽车打造的新质生产力“ 长安范本”,不仅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动力,也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同频共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 年,长安汽车形成新能源整车产能85万辆、电驱系统45万套、电控系统30万套的具备新质生产力特质的产能布局,全年采购金额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连续5年正增长,带动全产业链100余万人就业,累计贡献税收176亿元。

在重庆加速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进程中,长安汽车发挥着链长企业的重要带头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行先试示范层面,目前重庆市新能源充电站数量累计达到近3000 座,充电桩累计建成22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39 个,公共快充桩561 个,已基本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补能场景。重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累计改造车路协同道路双向730余公里,实现直联车辆5000余辆,长安汽车等企业已在渝累计测试里程超过250 万公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次创业 永续创新,探寻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长安范本”

聚势蓄能 乘势而上

锻造创新高效价值链


作为部署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元年,持续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锻造创新高效创新链、价值链,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为此,2024 年长安汽车重点聚焦“五大新跃迁”,从战略推进、产品布局、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客户运营全方位强化价值链、生态链的竞争力。

“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五大新跃迁’,全面塑造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长安汽车新质生产力’。”王孝飞说。据他介绍,“五大新跃迁”具体如下:首先,以战略为牵引,实现转型升级新跃迁,大力推进“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计划到2030 年累计投入2000 亿元,新增1 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推出搭载长安汽车基于软件定义汽车打造的SDA 平台架构产品—— 长安启源E07,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成为新汽车科技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商,共同打造共享、共建、共赢的科技生态。第二,优化产品布局,实现品牌提升新跃迁。以产品为主线,推动长安引力、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五大业务品牌共同发力,构建差异化的品牌价值,以不同定位满足不同细分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强化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引领新跃迁。坚持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收入的5%,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其中在新动力领域,构建成本领先、安全可靠、低碳高效三大核心竞争力,快速突破低温电芯、快充补能等技术难点,打造超低能耗、超高环境适应性、超快补能的长板标签;在智能化领域,基于不同品牌,打造差异化的智能标签。同时,聚焦高价值、用户强感知领域,构建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车控、数字生态四大智能化核心竞争力,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智能化体验全球领先;在设计方面,打造“超世界一流”的造型能力。用技术、流程等科学的工具方法来定义设计;建立定义、设计、工程化的协同机制,让用户需求与设计理念直通直联、更加契合。第四,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发展共赢新跃迁。聚焦下一代动力电池布局,坚持技术自主研发和资本合作同向发力,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领先;在智能化领域,坚持自主与合作两端发力,进一步发挥长安科技、长线智能、软件科技等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操作系统、控制器等核心能力突破,掌握全栈可控能力;在前瞻领域,持续开展长安AI 大模型研发应用,快速迭代算法模型,提升AI 算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第五,推进客户经营,实现服务体验新跃迁。坚持客户“一号工程”,将客户经营打造成长安各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构建“全球、全品牌、全价值链”的客户服务能力。从高效解决问题,向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体验转变。同时坚持“长安出海,服务先行”,快速拓展海外“一号工程”,为全球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标准和水平。

基于高质高效的创新链、价值链,未来长安汽车的产品阵容将更加贴合新质生产力的特质。王孝飞透露,今年一季度,全球首款增程皮卡——长安猎手开启交付;二季度,深蓝硬派SUV G318 将正式上市;三季度,阿维塔旗下第二款SUV E15、深蓝C857(代号)、长安凯程G393 将与大家见面;四季度,量产可变数智新汽车长安启源E07、阿维塔中型轿跑E16、长安启源C798(代号)将加入产品阵营。到2028 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E15、长安启源E07、C857、G318、J90A、P866 等30 余款重磅全新新能源产品。同时,持续聚焦全球市场,从营销、渠道、动力类型等方面统筹规划,打造规模化的核心大单品。

按照规划,2024 年长安汽车整体销量目标将实现280 万辆,同比提升9.7%。其中自主板块销量220.4 万辆,同比提升14.6%;新能源汽车销量75 万辆,同比提升55.9%;海外销量48 万辆,同比提升33.2%。同时,实现5% 的降本目标。

2025年,长安汽车整体销量目标计划提升至350 万~400 万辆,同比提升32%~51%。其中,自主板块销量280 万~300 万辆,同比提升35.7%~45.3%;新能源汽车销量120 万辆,同比提升71.4%;海外销量70 万辆,同比提升66.7%。到2030 年,整体销量预计达到500 万辆,其中自主板块销量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300 万~350 万辆、海外销量120 万辆,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抓机遇 迎挑战

提升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


转型在为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企业也必须具备从容应对挑战的底气和实力。

两年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未来2~3年,保守预计有60%~70% 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两年后的今天,这一预测正被现实印证。“向电动化和新能源转型是行业共识,但转型的研发投入、生产投入、市场投入巨大,现阶段几乎每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或车企的新能源业务)都面临制造成本高、运营成本高、规模效应未显现、单车利润低的窘境,处于持续亏损阶段。同时,随着新能源车型供给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特征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降价竞争模式,将加速品牌淘汰。”王孝飞坦言,“短期看,电动汽车发展仍面临客户体验相对较差、企业盈利难、原材料资源供应不足等挑战,特别是里程焦虑、补能效率、安全可靠等客户体验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同时,下游电池回收产业窗口期到来,车企需加快布局。”

除了国内市场,谈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新一轮出海的机遇与挑战时,王孝飞表示,必须正视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正遇到诸多挑战。在“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下,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全球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东方聚焦,因此东西方的角逐和竞争更加激烈,长期博弈将成为必然。比如,欧盟对产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将针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等,涉及到前瞻技术方面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长远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机遇大于挑战。”王孝飞说,“首先,凭借持续进化的核心系统技术,逐步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营销链、服务链,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了一条‘换道超车’的转型之路,赢得了全球用户的认可,逐渐塑造了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另外,根据预测,未来全球汽车产销总量将平稳增长,未来5 年复合增速2% 左右;新兴国家市场持续修复,未来5 年复合增速3%~9%;未来5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接近30%。海外市场的拓展,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全面提升中国汽车的全球竞争力,需要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以引领之势活跃在全球舞台的同时,快速补齐短板。比如电动化方面,动力电池标准不统一、产能过剩凸显、废旧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链闭环尚未打通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各整车厂在芯片领域“各自为战”,认知和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受限,尚未找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非个人信息的边界模糊与权属不明,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等。“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集体出海’步入高峰期的当下,中国车企应整合资源、加强协同,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整体的产品实力和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降低产业链成本的消耗。”王孝飞建议。

未来,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众多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将在全球竞争中,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演绎更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精彩“汽车故事”。从产品出海到战略布局,从技术输出到标准联通,中国汽车产业在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持续锻造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更多“中国创新活力”。

文:王璞 编辑:李卿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