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的妖风都快把天灵盖吹飞了,结果阿斯顿·马丁突然不装了,摊牌了,反手掏出个叫DB12 S的玩意儿,简直是把燃油车的坟头蹦迪整成了文艺复兴。
开局就是王炸,V8心脏,690匹马力,3.4秒破百。什么概念?就是你还在纠结今天中午吃什么外卖,人家一脚油门已经从海淀干到了朝阳,顺便还能在红绿灯面前给你表演一个原地烧胎。纽北7分18秒的圈速,更是重量级。以前大家说GT跑车,意思是“能下赛道”,现在DB12 S的意思是“下班可以顺路去赛道刷个圈速,然后再回家做饭”,同行看了都得傻,这属于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车迷圈当场就裂开了,一半人高呼“这是给GT的壳子塞了个F1的魂”,另一半人则陷入了哲学沉思,“都什么年代了,还买油车,这是不是一种执念?”讲真,这问题问得就特别外行。对于买这玩意儿的人来说,这不是执念,这是信仰,是玄学。就像有人就是爱苹果,有人就是爱特斯拉,你跟他们聊性价比,他们只会觉得你在狗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更狠的是什么?是这车标配碳陶刹车。普通版DB12,这玩意儿选装要1.45万美元,够买台不错的二手车了。现在直接白送,就问你怕不怕?阿斯顿·马丁这一手,堪称压缩毛巾式降维打击,看似给了一点点,展开一看,卧槽这么大?还有那个钛合金排气,声浪一开,方圆五百米的特斯拉都以为是三体人来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全球300台,中国只给15个名额。这哪是卖车,这是在发内燃机时代的VIP临终门票,抢到就是赚到。
别以为这多出来的30匹马力是工程师喝多了刷个程序搞定的。人家是真的去动了手术,涡轮叶片角度重新给你调,中冷器直接给你换个加大加大加大的。翻译过来就是,哪怕在35度的三亚,你开着它去跑赛道,它都不会跟你闹脾气,动力衰减?不存在的。这种不讲道理的堆料,就是为了告诉你,油车的极限,你们电动爹还差得远。
然后就有人说了,这么硬核的车,开起来肯定跟坐牢一样。诶,这就是阿斯顿·马丁的鸡贼之处了。他偏不,他非要把这台性能猛兽整得跟个豪华沙发一样。座椅用三层发泡材料,我作为一个天天码字腰肌劳损的中年人,看到这个简直要哭晕过去。它甚至还有加热通风按摩。我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你在赛道上以250公里的时速过弯,轮胎在尖叫,发动机在咆哮,然后你淡定地打开了座椅按摩,开始享受。这哪里是开车,这是在修仙,金钟罩铁布衫都练到家了。
这种荒诞的组合,才是这台车的核心魅力。它就像一个穿着西装的肌肉壮汉,能陪你出席晚宴,也能一拳打穿墙壁。讲真,写到这里,我感觉阿斯...顿·马丁的市场部应该给我打钱了,我这吹得比他们自己都狠。
我们再回到那个终极问题:电动时代,买它图啥?
图的就是一种确定性。充电桩好不好找?续航焦虑有没有?冬天掉电怕不怕?这些问题,DB12 S的车主根本不用想。对他来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地方,能加油的和不能加油的,问题瞬间简化了。这种原始的、暴力的、不讲理的解决方案,在某些时候,比你那个什么800V超快充、智能温控要有用的多。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超跑的未来,也未必就在那几块电池里。因为总有一群人,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大玩具,一个能发出巨大噪音、能带来强烈推背感、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活着的“钢铁咆哮兽”。他们需要的不是从A点到B点的最优解,而是这个过程中的肾上腺素。
而且,这玩意的稀缺性是真的。全球300台,不是PPT上的数字,是碳陶刹车和钛合金排气的产能真的就那么多。每一台车的底盘调校,都要工程师手工微调两天。这是什么?这是现代工业社会里,极其罕见的“匠人精神”,或者说,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表演性”行为艺术。你买的不是一台车,是那两位工程师两天的工作时间。
所以,这事儿的本质就清晰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阿斯顿·马丁DB12 S这种车,就是直接冲进厨房,告诉你真正的顶级食材应该是什么味道。它不是在跟电动车竞争,因为它和电动车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会买它的人,压根就不会去看电动车。
那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台车值得买吗?
当然不值得。因为你大概率抢不到那15个名额。就算抢到了,你也大概率找不到那么多不限速的地方去发挥它的690匹马力。这玩意的终极意义,就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图腾,一个华丽的纪念碑,静静地待在某个富豪的车库里,证明内燃机曾经如此辉煌、如此癫狂、如此不计后果。
而我们,能看到这种不务正业、整花里胡哨的绝唱,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毕竟,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阿斯顿·马丁选了前者。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