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车史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拿了七个世界冠军,汉密尔顿这小伙儿在车迷心里的分量愣是比不上德国车王舒马赫。这事儿就跟咱河南烩面似的,看着都是面条配高汤,可老字号那碗就是透着股说不出的地道劲儿。
要说这俩车神的区别,得从他们开车的年头说起。九十年代那会儿,F1赛车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今天装个主动悬挂,明天加个牵引控制,车队工程师们折腾得比过年炸丸子还热闹。舒马赫开着那辆贝纳通赛车,方向盘后头全是机械仪表盘,油门踩下去能听见引擎嘎吱响,过弯时悬架咯噔咯噔的动静隔着电视屏幕都听得见。有回在西班牙站,赛车变速箱卡在四档死活换不动,这德国硬汉愣是靠着蛮力把方向盘掰出火星子,最后还站上了领奖台。
转到汉密尔顿这儿,赛车早变成会跑的电脑了。梅赛德斯车队那台银箭赛车,方向盘上密密麻麻全是按钮,油门踩下去连个响动都没有——全让混动系统给消音了。有次赛后采访,英国小伙儿挠着头说:"现在过弯都不用自己算刹车点,工程师在耳机里直接报数。"这话要搁舒马赫那年代,准被老车迷们笑话成"开玩具车的"。
法拉利车间的老师傅们至今记得,2002年日本站前夜,舒马赫蹲在维修间跟技师研究差速器,工作服上全是机油,那架势活像汽修厂老师傅带徒弟。对比现在梅赛德斯车队的操作,汉密尔顿更多时候是在和公关团队讨论社交媒体文案。不是说英国车手不努力,只是时代变了,车手和赛车的关系从"人车搏斗"变成了"人机合作"。
赛场外的故事更有意思。舒马赫当年带着法拉利车队翻身那会儿,意大利媒体管他叫"红色救世主"。有家披萨店老板在墙上挂了十五年他的海报,说是"没这德国人,我们意大利赛车早黄汤了"。反观汉密尔顿,虽然也在英国本土收获大批粉丝,但车迷们更爱讨论他新染的头发颜色,或者和某位歌星的绯闻。
数据不会说谎。舒马赫在法拉利五年连冠期间,正赛最快圈速纪录保持率高达68%,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简直像天方夜谭。现在FIA把规则卡得死死的,去年某站比赛,前三名车手的圈速差距还没菜市场大妈砍价的幅度大。有老车迷调侃:"现在看比赛得备放大镜,否则都找不着谁领先。"
两位车王的性格也差着节气。舒马赫像三九天的冻梨,又硬又倔。98年比利时站大雨里,他追着前车溅起的水花跑完全程,赛后记者问他怕不怕打滑,他回了句:"方向盘在我手里,要怕也是别人怕。"汉密尔顿更像春末的杨絮,天赋高但飘忽不定。某次被超车后,他直接在车队电台里来了段即兴Rap抱怨,听得工程师们直捂耳机。
要说谁更伟大,这事儿就跟争论胡辣汤和羊肉汤哪个更好喝似的。但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现在围场里年轻车手模仿舒马赫驾驶姿势的,比学汉密尔顿招牌动作的多得多。也许就像老车迷说的:"舒马赫是把赛车开成自己手脚的人,汉密尔顿是把赛车开成自己微博素材的人。"这话虽然损了点,倒也说中了几分实情。
赛车运动的魅力就在这儿,不同时代的英雄各有各的精彩。舒马赫那代人用钢铁般的意志驯服猛兽般的赛车,汉密尔顿这代人用精准的数据驾驭精密的仪器。哪天要是汉密尔顿真破了七冠纪录,估计车迷们还是会念叨:"要搁舒马赫那年代..."这话听着耳熟不?跟咱爸妈总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啊..."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