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9万,四颗激光雷达——这组合一抛出来,整个智能汽车圈子都炸开了锅。
阿维塔12四激光版的上市,不像是温吞水,更像是直接往市场泼了一盆冰冷又刺激的水,让那些自诩“顶配”的竞争对手们瞬间懵圈:啥?
不到26万就能把四颗高精度激光雷达全标配?
你逗我呢?
其实,这事儿说简单也不简单。
要知道,同样挂着“四眼”招牌的问界M9、尊界S800,售价轻松飙到五六十万起步。
这价格差距不是一点点,就跟乡村大妈买菜和城里白领刷卡似的,一个土味,一个高端,你让谁心服口服?
不少人听见这个价,一边喊“真的假的”,一边暗自琢磨:“会不会是用料缩水了?”
毕竟,这年头便宜没好货,可这次阿维塔硬生生地玩出了个新花样。
讲真,在自动驾驶领域,“多传感融合”已经成了安全保障的金科玉律。
有人信奉摄像头算法那套,说成本低升级快;有人死守激光雷达阵营,坚持只有它才能真正看透路况。
不管咋说,多角度、多层次扫描才靠谱,不然盲区多得跟人生迷雾一样吓人。
而阿维塔这波操作,看起来就是在赛道上甩出个震耳欲聋的大喇叭:瞅好了,我有4只“大眼睛”,还带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坐镇指挥,是钢铁侠级别装备。
再扯点内幕,那115亿人民币股权投资可不是小打小闹,两家伙计关系越走越近,从合作伙伴摇身变成半斤八两搭档,还首次门店亮相“华为乾崑智驾”的招牌。
这三家老铁——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好比新能源汽车江湖里的“三巨头联盟”,野心勃勃地想在全球市场撬动一番风云。
从2025年22万辆销售目标看,他们压根不满足于国内“小圈子”,明摆着是在做国际化布局。
但且慢,把酒杯放下先别急着喝彩。
刚上市的新车功能限制挺多,比如副驾或者后排乘客安全带没系,到30km/h以上自动驾驶立马罢工,还有那脱手几回就干脆关机……乍听唠叨,但细思极恐,这正说明厂商对用户安全是真敬畏,没有随便把半吊子技术当成熟品推销给消费者。
有网友戏称:“厂家怕你玩的太嗨,把‘刹车’装进程序里。”
这种谨慎,其实更靠谱些,也反映无人驾驶离完全自由还有段距离。
设计方面,阿维塔12继续沿袭未来美学路线,“无后舷窗掀背”造型简直大胆得不像话。
一开始看到照片时,我脑海里蹦出的词儿是“肌肉线条”和“优雅共舞”。
既不单薄如纸,又远离臃肿笨重,比市面上某些轿跑SUV强太多。
提速3.8秒破百,对纯电续航755公里的数据,我只能说:城市通勤加高速狂奔,它基本都能hold住。
另外空气悬架+CDC调校不仅提升舒适性,也让操控更加稳健,全方位照顾不同客户胃口,再也不用忍受新能源车型千篇一律的问题。
当然,有朋友私底下吐槽,高端配置普及虽好,但利润空间难免被挤压,新品牌拼命抢风口却面对特斯拉奔驰日韩老大哥们虎视眈眈,这场持久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同时,对于习惯燃油机或追求性价比的人群来说,要接受这么厚实的配置投入需要时间消化,也许短期内难掀全民换车浪潮。
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制造向高级迈进的一块敲门砖,也是国产科技争夺全球话语权的重要赌注。
董事长王辉曾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需要一个与众不同、高端且走向世界的品牌。”
仔细琢磨,这不仅仅是一句企业愿景,更像中国制造业挣扎转型中的呐喊。
从2019年成立以来跌宕起伏,如今终于迎来爆发节点,如果2025年的销量目标实现,将算作国产新能源的一次漂亮翻盘,是文化自信和商业智慧双重体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见证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身份转换中迸发出的力量。
顺带聊聊网络上的声音吧,总感觉大家拿放大镜专挑别人缺点看的劲儿越来越猛。
“这是摆拍”“这低调是假装”等评论屡见不鲜,人类好奇心嘛,总爱绕地球找八卦。
不过这些质疑倒逼行业不断完善,毕竟没人喜欢买半吊子的东西。
我倒觉得,与其纠结是不是完美,不如聚焦它到底改变了什么,以及接下来还能怎么玩出新高度。
这才叫活棋局,不断跳跃变化才精彩!
最后丢个问题给各位读友:如果展厅里站着这样一辆不到26万,却塞满四颗顶级激光雷达的新款智能座驾,你会怎么想?
冲动剁手还是理性观望?
真的是下一台梦想座驾吗,还是另一个噱头营销秀?
咱们这里畅所欲言,无需拘束,只管表达真实想法!
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故事远没有写完,每一次技术革新和市场洗牌,都藏着无限可能。
不信等几年后看看,到时候谁笑傲江湖,你我皆有份参与其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