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是产品力的投票器,价格是市场的温度计。
2025年新能源战场,2025年1-5月,比亚迪以196万辆的全球销量稳坐冠军宝座,相当于第二名吉利(81.8万辆)与第三名特斯拉(63.1万辆)的总和。其成功有三。
一是全产业链“护城河”。自研刀片电池、DM-i混动系统,成本比同行低15%,秦PLUS DM-i亏电油耗仅3.8L/100km,成为“价格屠夫”。
二是全球化闪电战。泰国工厂投产、欧洲市占率突破8%,元PLUS(海外版ATTO 3)获欧洲NCAP五星评级,南美销量激增45%。
三是政策东风。中国延长新能源补贴,比亚迪借势降价,6月国内狂销35.2万辆,占全球份额近20%。
反观特斯拉,因Model Y改款延迟、马斯克言论争议,中美欧市场全线下滑,19%的跌幅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技术领先≠市场买单。
特斯拉Model Y2024年全球卖出48万辆,成为销冠车型。2025年升级4680电池后续航突破700公里,北美、欧洲贡献超60%销量。其成功源于 “第一性原理”:砍掉冗余配置,专注长续航与Autopilot,成为中产家庭纯电SUV的“默认选项”。
而最贵车型为法拉第未来FF 91售价25万美元(约180万人民币),378英里续航、百公里加速2.4秒,定位“移动豪华客厅”。但销量寥寥,印证了 “凡勃伦效应”——价格越高越稀缺,却难逃小众宿命。
最亲民车型当属五菱宏光MINIEV起售价2.88万,2024年卖出26万辆,2025年推300公里续航版。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超60%,学生、老人代步首选。其秘诀是 “需求金字塔”:用极致性价比解决短途刚需,成为电动化普及的毛细血管。
前十车型中新能源占7席,比亚迪独占4款,传统燃油车仅轩逸、朗逸苦守。30万元以上市场被问界M9(6月交付1.37万辆)、保时捷Taycan Turbo(155万)主导。10万元以下由五菱、比亚迪海鸥(10万级)垄断,中间价位厮杀惨烈。而技术军备竞赛愈演愈烈:800V快充(大众帕萨特EV)、氢能源(宗申氢摩)、智能座舱(鸿蒙智行)成新战场,但消费者更务实,很多人认为续航焦虑>炫酷科技。
在新能源的牌桌上,中国品牌已握有大小王。
未来十年,唯有持续解决“电池恐惧”与“充电便利”,才能真正超越燃油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