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据媒体报道,上汽集团(600104.SH)近期迎来重要人事调整,原上汽大众财务总监杨威调任集团,接任财务总监一职,实际履行首席财务官(CFO)职责,统筹大乘用车板块财务战略。
2025年1月,上汽集团将旗下上汽乘用车(含荣威、名爵)、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及海外出行等5个业务单元整合组建成一个“大乘用车板块”,并成立执行管理委员会。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担任上汽大乘用车执管会主席,主导大乘用车的变革,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骏大乘用车执管会委员。
在前不久举行的鸿蒙智行发布会上,上汽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尚界也正式发布。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宣布,尚界首期投入60亿元,要为尚界品牌组建超5000人的专业运营及技术团队,并对标问界重庆超级工厂建设尚界的超级工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尚界品牌的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
2024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同时期比亚迪销量427万辆,终结上汽集团连续18年销冠神话,登顶中国汽车第一。
对上汽集团来说,其目前依旧依赖合资品牌,但三大合资品牌的销量下滑动摇了其市场地位。因此,近两年来,上汽集团正在不断发力自主品牌,能否改变对合资的依赖也影响着上汽集团的发展。
1
合资成销量“拖累”●
2018年,上汽集团实现705.17万辆的年度销量纪录,此后,其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
销量的下滑,来源于合资板块的势弱。2024年,上汽大众销量114.81万辆,同比减少5.51%;上汽通用销量43.5万辆,同比减少56.54%;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34.01万辆,同比减少4.49%。三家合资车企贡献了上汽集团超7成的销量,其中销量明显下滑的上汽通用进行了资产减值。
2025年1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0%的合营企业上汽通用及其控股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为应对市场挑战,在评估稳定市场份额和聚焦盈利能力所采取的业务重整行动的影响后,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32.12亿元。
上汽集团表示,为加快转型发展,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上汽通用通过采取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保护价格体系及降低固定成本等一系列积极举措,加快推进业务重塑,优化产品组合,并着力完善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布局。
其中,涉及的北盛公司在2月曾传出关厂消息,其为上汽通用国内四大生产基地之一。
事实上,合资竞争力减弱是行业的普遍情况。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德系、法系、韩系、美系、日系等累计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仅自主品牌销量实现23%的增长。
但自主品牌目前仍未撑起上汽集团的销量。2024年,上汽乘用车销量70.7万辆,同比减少28.3%;智己汽车销量6.55万辆,同比增长71.24%。
据上汽集团2024年度业绩预告,上汽集团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亿元到19亿元,同比减少87%到90%。预计2024年度实现扣非净利润-41亿元到-60亿元,同比减少141%到160%。
其表示,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公司2024年实现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同时,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持续升级,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公司合营企业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78.74亿元。
2
组建大乘用车板块●
在2024年的一系列调整中,自主成为上汽集团发力重点。
2024年7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陈虹由于到龄退休,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王晓秋成为新任董事长,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副总裁贾健旭升任为公司总裁。
一个月后,贾健旭在年中干部大会上表示,上汽集团内部至少要做成三件事情,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性。首要第一点是调整主攻方向和侧围方向和合力的问题,即把自主业务视为主攻方向。
2024年10月,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飞凡合并。三个月后,有消息称,上汽集团将旗下上汽乘用车(含荣威、名爵)、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及海外出行等5个业务单元整合组建成一个“大乘用车板块”,并成立执行管理委员会。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担任上汽大乘用车执管会主席,主导大乘用车的变革,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骏大乘用车执管会委员。未来对自主板块的重大事项将进行集体决策,并将集中集团的所有资源,全力支持发展大乘用车板块。
此次,原上汽大众财务总监杨威调任集团,接任财务总监一职,实际履行首席财务官(CFO)职责,统筹大乘用车板块财务战略。
随着杨威到任,上汽大乘用车板块“1+6”决策层正式成型。贾健旭任执行管理委员会(执管会)主席,王骏、俞经民、崔卫国、王从鹤、张亮、杨威为执管会成员。贾健旭作为集团总裁,主导“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推动全链条协同;王骏负责整体运营,俞经民主管国内营销,崔卫国拓展海外市场,王从鹤整合研发资源,张亮聚焦产品战略,杨威则强化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
杨威的调任旨在加强财务对业务战略的支撑,助力集团应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挑战。其合资品牌经验(上汽大众)与卫勇的过渡角色形成互补,确保财务平稳过渡。
同月,在上汽集团大乘用车召开的第一次干部大会上,贾健旭强调:“大乘用车承载了整个上汽集团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打一场雷厉风行的胜仗,要用最正确的人,最快的速度和最有使命感的文化,抢夺我们失去的时间。”
2月,上汽集团发布《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调整了多达63位中高层干部,主要涉及荣威品牌和名爵品牌,管理层偏向年轻化,主打“技术+营销”组合。
据上汽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情况,其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0亿元到32亿元,同比增加10%到18%。
上汽集团表示,经营业绩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部业务的梳理整合,努力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实施降本增效,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批发销量94.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3.3%。
其中,上汽乘用车销量实现微增——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16.38万辆,同比增长0.77%。
3
成为鸿蒙智行“第五界”●
在调整大乘用车板块的同时,上汽集团与华为联手推出了鸿蒙智行“第五界”。
4月16日,在上海举办的鸿蒙智行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正式发布“SAIC尚界”品牌,定位面向主流市场,首期投入60亿元,打造超5000人尚界团队,以及专属超级工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尚界品牌的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贾健旭也表示,“我们上汽躬身入局,一定会拿出最好的资源,支持尚界成功。”
有消息称,尚界的首款车型主打15-25万元价格区间。
2025年2月,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彼时,信达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一方面,上汽自研的"七大技术底座"(如魔方电池、星云平台)为整车制造提供底层支撑,形成“软硬一体”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鸿蒙生态的无缝互联与华为智驾的“类人决策”,精准满足年轻用户对科技感的追求。华为与上汽的联合研发,能充分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或将达到“1+1>2”的协同成果。
在上汽集团将资源投入尚界品牌后,智己汽车也需要面临内部的压力。2024年,智己汽车的销量目标是12万辆至13万辆,但实际销量是6.55万辆,仅完成一半。
2025年,智己汽车定下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但第一季度的成绩却不尽人意——2025年第一季度,智己汽车销量7035辆,同比减少29.66%。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智己汽车在官网宣布,公司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整体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智己汽车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的推出。2025年,智己汽车将推出2款纯电和2款增程,共计4款全新产品。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智己L6发布会上表示,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和唯一高端品牌——上汽集团将通过智己突破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在上汽“金字塔型品牌矩阵”,智己汽车将主打技术创新与高端智电市场。
对上汽集团来说,合资竞争力正在减弱,发展自主品牌成为了车企们的共识,因此,组建大乘用车板块,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打造尚界品牌,都是在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作为“一号工程”的智己汽车也需要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