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圈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这不,理想汽车准备了这么久的头一款纯电动大车,也就是大家都在传的理想L8的纯电版,官方说的是7月29号就要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不知道是哪路神仙,把这车的内饰照片给提前捅了出来。
听说这次理想为了保密,跟媒体签的协议里,违约金直接写到了一千万,这要是真抓到是谁干的,那可真是要赔个底儿掉了。
这件事本身就够有话题性的了,结果没想到,另一边的问界汽车,动作更快,直接一个反手,就把自家明星车型问界M8的纯电版官方图片给发了出来,还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车8月份就上市。
这一下,可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给吸引过去了,明摆着就是一场针对理想的“精准打击”。
这俩国内顶尖的新能源品牌,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神仙打架”?
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发布个新车,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咱们得先说说这两家公司,理想和问界,它们在国内高端家用SUV市场上,那绝对是棋逢对手,可以说是死对头了。
理想汽车最开始是怎么火起来的?
靠的就是一手“增程式”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车里既有电池和电机,也装着一个小的汽油发动机,但这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专门给电池充电。
这么一来,既能享受到电车开起来的安静顺滑,又不用担心开长途找不到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大家的“续航焦虑”。
靠着这个绝活,理想L系列一下子就成了好多家庭,特别是奶爸们的首选,销量一直非常好。
但是,理想自己也清楚,增程只是个过渡方案,未来的大方向还得是纯电动。
所以,这第一款纯电SUV,对理想来说,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
再看问界,它跟理想走的路子不太一样。
问界背后站着的是谁?
是华为。
华为搞技术是出了名的厉害,所以问界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偏科”。
你看它家卖得最贵的、也是最火的问界M9,一上市就是增程版和纯电版一起卖,而且两边都卖得特别好,直接成了五十万以上级别汽车市场的一个奇迹。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华为的技术支持下,问界早就把纯电动的技术摸透了,随时都能拿出来用。
之前,在更走量的问界M7和M8上只推出增程版,其实是一种市场策略,先用大家最容易接受的增程车快速把市场占下来,把名气打出去。
这个策略也确实成功了,就拿刚过去的6月份来说,问界M8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台,直接把老对手理想L8给比了下去。
现在眼看着市场基础稳了,口碑也立住了,理想又准备在纯电市场大干一场,问界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迎战。
所以说,问天M8纯电版的推出,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计划好的一步棋,就等着理想出牌呢。
那么,既然要打,咱们就得看看这两位选手各自的实力怎么样。
这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总得亮亮自己的兵器和内力。
首先看个头,也就是车身尺寸。
对于想买这种大家庭SUV的人来说,车子够不够大,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
问界M8纯电版这回直接把增程版的尺寸拿了过来,车长达到了5米19,轴距更是超过了3米1,这已经是个非常大的块头了,基本上快赶上它大哥问界M9了。
相比之下,理想L8(也就是纯电版的基础车型)的车长是5米08,轴距是3米。
虽然也不小,但在问界M8面前,确实显得要小一圈。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车子越大就越有气派,空间也更宽敞,坐着更舒服,这一点上,问界M8可以说是占了先机。
更别说,因为是纯电动,车头没有了发动机,还多出来一个超大的前备箱,平时放点东西别提多方便了,这是增程版车主享受不到的福利。
其次,咱们再看看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电池、续航和智能化水平,这可以说是纯电动车的“心脏”和“大脑”。
这方面,恰恰是华为最拿手的领域。
问界M8纯电版这次直接用上了华为最新发布的乾崑智驾ADS 4.0系统,这套自动驾驶系统有多厉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绝对是行业顶尖水平。
同时,这车是基于华为的“巨鲸”800V高压平台打造的。
这个800V平台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普通人可能听不懂,简单来说,它的好处就是充电特别快,理论上充个几分钟就能跑上百公里,以后开长途在服务区休息上个厕所的工夫,车就充好电了,大大缓解了充电慢的烦恼。
在电池和续航方面,问界M8纯电版标配了100度的大电池,官方说能跑705公里。
而目前透露出来的理想L8纯电版,入门续航是670公里。
虽然67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但在数字上,705公里听起来就更让人安心。
在纯电动车最关键的这几个技术点上,有华为撑腰的问界M8,底气显得非常足。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价格。
虽然官方还没公布,但按照问界一贯的定价习惯,纯电版一般会比增程版贵个两三万块钱。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就太大了。
你想想,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快得多的充电速度、更长的续航里程,还有一个额外的储物空间。
这种“加量不加价”或者说“加量只加一点价”的做法,无疑会让很多原本在观望理想L8纯电版的消费者,开始犹豫和重新比较。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的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业结合得越来越好,有能力把最先进的技术,用一个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做到产品里去。
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堆配置了,而是一种技术自信和产业链优势的体现。
这场发生在理想和问界之间的正面交锋,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