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

2025年5月1日,上海车展闭幕前夕,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一行低调现身展馆,除了重点参观多家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展台,还特别关注了大众、丰田、奥迪等品牌新开发的本土化车型。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现代汽车集团一把手的低调车展调研只是一个信号,这家位居全球TOP3的汽车集团,已经开启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来最大的调整,新战略、新布局、新产品已准备就绪,开启韩系车在华新篇章。

2025上海车展前夕,北京现代发布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并全球首发旗下首款纯电SUV车型ELEXIO。这款基于现代汽车集团全新一代技术平台,同时具有鲜明“中国血统”的全新车型,既吹响了北京现代新一轮电动化转型的号角,同时也是近期合资反攻战中不容忽视的一支生力军。

在上述新战略发布会上,对于韩系车目前的困境与外界质疑,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双双用三个词进行了有力的回应:不退出、能干好、能成功。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绝不退出 北京现代表明立场

202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跌破40%,韩系车的市场份额仅为1.6%,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韩系车不行了/凉了”等言论,似乎已成公认的事实。

但这一固定成见却忽略了两方面的事实,一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地位,已成为跨国车企“输不起、不能丢”的战略高地。

中国汽车市场自2009年开始,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占全球汽车市场34.7%的份额。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产销超3000万辆,哪怕因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降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蛋糕依然诱人。目前,全球前十车企44%的销量,都来自于中国市场。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中心,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桥头堡”。在电动化的上半场,中国换道先跑,培育了先进且成熟的电池、电机等电动化产业链;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中国的技术创新速度更引领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达73%;L2+智驾渗透率达到55.8%;公共充电桩达到390万台。

二是韩系车在全球的战斗力,多去十多年韩系车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目前,韩系车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2024年,现代起亚集团以723万辆的全球销量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而且是连续三年保持这一行业地位。

过去十多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从全球第5-6名,提升至稳居全球前三,在美国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新能源领域,现代也有强大的技术储备。IONIQ纯电品牌已布局10款车型,覆盖轿车、SUV、性能车全品类;氢燃料销量全球领先,无人驾驶出租车与AAM飞行汽车均有布局;制造体系领域,现代汽车在全球拥有8座“碳中和工厂”,其美国工厂单车生产能耗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

尽管近年在中国发展遭遇挑战,现代汽车集团从未有退出的打算,反而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2024年投入32亿美元用于本土化研发。

正因此,在2025上海车展前的战略发布会上,李双双态度坚定地表示:“任何跨国企业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北京现代更不会。”同时,他强调,北京现代有信心、有实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80亿增资 北京现代再受股东力挺

回应完是否会从中国市场退出的顶层战略问题后,北京现代紧接着要回答的是如何转型破局?毕竟,合资车企技术引进的传统模式已经在中国市场行不通。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首先,是中外股东的携手共进与大力支持。去年年底,北汽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签署协议,计划联合向北京现代增资80亿元人民币。增资后中外股东依然保持50%的股比,全力支持北京现代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及渠道升级等领域深耕。

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一些跨国车企只接受中国市场作为“利润奶牛”不能忍受持续亏损,战略性撤退甚至彻底退出的行业背景下,中外股东的齐心协力是合资车企继续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其次,在中外股东的鼎力支持下,北京现代“不喊口号、不打鸡血,(在新能源领域)做到真投入、真布局”。

基于“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全新战略,北京现代已经完成三方面的本土化布局:

第一,调整本土化组织,成立中国战略事业部。由现代汽车集团CTO直接领导,300人本土团队专注智能驾驶与用户体验,既能保持全球技术视野,又确保本土市场响应速度,打破传统合资企业的模式短板。

第二,深化本土化研发合作。北京现代已与宁德时代、博泰、毫末等国内领先的行业龙头达成合作,引入更多本土先进技术,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车要求。将“全球技术平台”与“本土创新生态”深度融合,激发更大的创新势能。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第三,规划新品体系。未来四年,北京现代将每年推出2-3款能源车,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实现纯电、混动、增程全覆盖。

此外,立足中国辐射全球,北京现代将成全球出口基地,以“全球品质,中国制造”开启合资车企新增长曲线。2024年北京现代已实现出口5万辆,2025年力争全年出口翻倍,实现10万辆,并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全球平台+中国血统 韩系车要打翻身仗

在行业的狂飙突进中,北京现代没有陷入参数竞赛、流量狂欢与品质妥协的怪圈,始终坚守造车本质。新产品开发坚持“Quality+”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单车超百万公里”的耐久性测试为标准,坚持C-NCAP和C-IASI的双优认证。

2025年上海车企前夕全球首发的ELEXIO,就是北京现代历时5年、稳扎稳打打造的产品。作为韩系车在华战略转型的力作,ELEXIO是一款集现代美学、尖端科技与高品质于一身的“新质力”好车。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ELEXIO基于现代汽车的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基于多年积累的深厚技术功底,跨国车企的技术平台除了具有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等降本增效功能,更关键的一点是保障车辆的机械素质。基于E-GMP平台卓越的底盘系统、制动性能、深度降噪以及精湛的驾乘调校技术(R&H),ELEXIO呈现出更为高级的车身动态表现、出色的操控性能。

同时,ELEXIO具有鲜明的“中国血统”,中国设计团队主导产品开发,从用户需求倒推技术配置。研发团队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了3000+小时的场景化调研、500+组家庭用户深度访谈,最终促成短前悬长轴距、20英寸轮毂等本土化设计的落地。

外观设计上,不同于市场主流电动车千篇一律的外观。ELEXIO外观设计,真正以用户爱用、好用、实用角度出发,全面营造新能源产品的高级感。车身线条采用简约到极致的线条,凸显科技定位,同时以本土符号重新演绎新能源设计哲学。

韩系车凉了?北京现代第一个“不答应”-有驾

ELEXIO的日间行车灯‌设计灵感源自中国用户所偏爱的象征幸运的水晶,并将中国人都非常喜欢的数字“8”,巧妙的运用在灯体外形设计中。这种融合文化寓意与现代设计美学的做法,不仅提升了灯组的辨识度,更赋予车辆深厚的文化内涵。

智能座舱方面,ELEXIO 搭载地平线HUD,为用户带来沉浸式驾驶体验和驾驶乐趣。同时27英寸大屏幕与高通SA8295高性能芯片支撑下的车机系统,让用户车机与手机无缝衔接,提供导航、音乐、视频、游戏、KTV等多种功能。

智能驾驶方面,ELEXIO 搭载“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让用户能够体验到基于数据学习打造的、更加安全和智能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2025年,ELEXIO将率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以及记忆停车功能。2026年,将推出L2+级城市记忆驾驶功能。

此外,ELEXIO续航里程可达到700公里以上,并可实现27分钟将电池电量从30%快速充至80%,大大提升补能效率。

"新能源市场,北京现代不仅不会缺席,而且有实力回到主席。"对于未来,李双双颇有信心地表示。

侃车说:

在新技术名词满天飞、技术迭代周期一再缩短的行业“内卷”中,合资车企因“赶不上趟”备受嘲讽,产品更新慢也是韩系车在华销量困境分析中被痛陈最多的一项。但北京现代始终认为,以“快”至上会导致品质缺陷与用户信任危机,真正的造车不是简单升级和技术堆砌,只有长时间技术准备,才能推出“新质力”产品。

23年前,作为韩系车的“带头大哥”,北京现代成立后便创下“当年签约、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现代速度”,2013-2016连续四年跻身“百万辆”俱乐部。在中外股东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1200亿元,累计销量超过1200万辆、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达450多家的北京现代,手握的底牌远比外界看到的要多。

合资品牌反攻,韩系车已经做好准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