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安徽,搞了个新车,叫与众07。
这事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车的大脑,姓鹏。
对,小鹏的鹏。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德系工程师的骄傲在电子系统面前,一文不值,直接选择外包修仙。
以前的大众是什么?是机械素质的信徒,是底盘调校的玄学大师,是关车门那一声“砰”的厚重感供应商。
但现在时代变了,朋友们。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他们买车的核心需求早就不是什么人车合一,而是人机合一。
你车开起来再稳,底盘再扎实,比得过人家车里能K歌、能刷剧、能给娃放动画片吗?
你百公里加速快0.5秒,有 OTA 升级一个“露营模式”来得香吗?
没有。
这背后是什么?是大众的工程师们,看着国产新势力的车机能打游戏、能K歌、能给后排老板放小电影,而自己的车机还在研究怎么蓝牙连接更稳定,心态直接崩了。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苦练了三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激光枪。
你一身横练筋骨,在科技面前,就是个行为艺术。
所以,大众跟小鹏的合作,压根就不是什么强强联合,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思想钢印”植入手术。
大众把自己的脑子挖出来,跟小鹏说,哥,给换个好使的,多少钱,您开个价。
这个叫CEA的玩意儿,本质上就是大众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数字龙骨”,它负责把大众的躯壳,和小鹏的灵魂,强行缝合在一起。
这事儿的荒诞程度,约等于少林寺宣布,为了弘扬佛法,本寺全体武僧即日起改用加特林普度众生。
同行看了也得傻,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车本身,什么170kW单电机,什么国轩高科磷酸铁锂,讲真,这些都不重要。
在2026年这个时间点,这套动力系统就是个压缩毛巾,扔水里能不能涨成豪华大床不好说,但起码是个毛巾,能用。
但能过,就是能过。
大家买的不是这个铁壳子,是买一个“有小鹏灵魂”的大众标。
这车就是一个“躯壳”,一个“义体”,真正的灵魂是小鹏的技术。大众现在干的,是给小鹏的软件系统造一个最结实的,带着德味的“移动堡垒”。
这帮德国佬总算干了件人事!
因为我真的开过老款的大众电车,那个车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跟它说“导航到最近的厕所”,它能把你带到两百公里外的一个化粪池,还问你“目的地已到达,本次导航是否满意”。
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所以,当大众说要用小鹏的技术时,我哭了,真的,喜极而泣。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车的需求已经非常朴素了,我不需要它带我飞,我只需要它别在我一家老小面前出洋相,别在我着急找路的时候跟我玩儿行为艺术。
大众显然是悟了,它终于明白,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你系统够简单粗暴,只要你不跟用户较劲,你就赢了一大半。
说大众开窍了,其实也不全对。更像是一个溺水的人,胡乱中抓到了一块叫小鹏的浮木。
所以,别把这事儿看成一个简单的技术合作。
这是大众在汽车的黑暗森林里,发出的最绝望也最响亮的一声咆哮。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大逃杀”。不存在什么体面的打法,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大众安徽这波操作,就是直接把厨房的液化气罐给拧开了。
这不是要跟你公平竞争,这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一换一。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大众比喻成一个溺水的人,可能有点刻薄。但是,你仔细想想,这事儿难道不魔幻吗?一个百年巨人,竟然要靠一个年轻的对手来给自己“续命”。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我楼下那辆捷达,风吹日晒十年了,漆面居然还挺亮,真是个谜。
所谓的“德国+中国”双轨发力,翻译一下就是:德国人负责把车壳子造结实,保证你撞不死;中国人负责把软件搞明白,保证你用着不气死。
德国人保证产品的下限,中国人决定产品的上限。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组合。
所以,这套双轨研发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最极致的智能科技吗?是为了推动汽车工业的伟大进步吗?
是,是是是,但又不全是。
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你在享受小鹏级别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的同时,还能心安理得地摸着那个会发光的大众标,深深地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依然是高级的德味儿。
这才是品牌玄学的终极奥义,也是唯一的救赎。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