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曾经是男人的十八般武艺之一,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黄金证据。家里放不下,楼下停车位也没资格,全靠年终奖里的一堆零头,再狠扒出三姑六姨的压岁钱,首付一台国产 SUV,一脚油门,灵魂和银行都失控。你问我最爱什么?自然是内饰要真皮,轮胎要气派。只是那时候,说起国产品牌,脑海自动弹出一大串字母,听起来像密码,开起来像应急。而说到德国车?那是真正的卡姿兰大眼睛,见之落泪,买不起也要点赞。
可是今年的风向变了。幕布拉开,灯光一照,今年德国那著名的车展——全场最大的景别,不是宝马的鼻孔有多大,也不是奔驰又出了几台像二手iphone一样贵的混动,而是隔壁大哥的东北话和四川麻辣味同时飘了进来。谁能想到,这次中国展商成了德味腊肠旁边最香的菜肴,人数仅次于东道主,一不小心就快把主场变客厅。过去是德国车厂在华收割,今年倒像中国车圈去欧洲收房租。时代在变,风水又轮流转了。
据说总共就七百多家展商,中国来的挤进了一百多。想起古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中国汽车人是千军万马过慕尼黑,大门都快挤岔气。德国人开始疑惑:自家后院怎么变成了中国村?也难怪,前几年中国市场是德国车厂的提款机,今天两边的市场神仙打架,有种“儿大不由娘”的窘迫。主场地盘上,德味十足,却挡不住中国电动车一脚碰瓷儿地闯进来。
有点像你聊了半天天的人设,结果发现新同事才是老板亲儿子。过去中国品牌在德国,不说门可罗雀吧,也是门可微开。结果今年光新注册量就翻了一番,看起来只占个小零头,实际长势惊人。谁还记得当年德国汽车是“开不坏的神话”?现在电动车时代来了,有钱的买特斯拉,懂行的买比亚迪,混口饭吃的还认丰田,但没想到沃尔沃也能算中国队友,连极星Polestar都加塞。
据说,MG Roewe在德国混得风生水起,注册量甩开其他选手一大截,比亚迪一年间增幅能赶得上某些国家的 GDP。如果说以前中国品牌在欧洲属于“人艰不拆”的尴尬位置,现在有点像新内卷王。有人搬砖盖厂,有人上牌赶时髦。德国大爷大妈还在犹豫要不要尝试中餐饺子时,竟发现儿子买回的电动车除了说明书是小册子,其他都没太多毛病。
当然了,插队不是没风险。当德国人已经把品牌忠诚玩成宗教,连啤酒都不换牌子的民族,指望他们立马买中国车,那是痴心妄想。关税像山高,消费习惯像铁桶,售后网点更像省道上的稀疏加油站。中国厂家的门店数量跟人家比,像初恋比现任,宝马、大众一个区开几百家经销商,中国选手才刚蹒跚学步。不仅如此,人在德国,想讨好德国消费者,比娶德国媳妇还难,花样百出。有人说,50%德国人只认一个品牌,这种“宁可吃亏,不换品牌”的精神,颇有武侠剧中“一生只认一师门”的执念。
还有个雷区不能不说,就是著名的电池。都知道电动车核心是电池,电池贱,车也贱。欧洲在这条赛道上一直溜溜地掉队,全球只分了13%的蛋糕,剩下的,都被中国和韩国抢走了。这就好比足球场上,自己家只踢后卫,人家前锋连球带人全进了门。专家感叹:再不追赶,迟早只有哭着付高价的份,想想挺幽默,一场新能源革命,结果打到最后,欧洲当了电池的韭菜。
这场盛典也叫“战场”。你以为的汽车展是炫炫新跑车、摆摆新科技,其实背地里全是产业链的较劲。德系三剑客开足了马力,从新设计到新概念展车,官宣拉满,要把新能源玩出豪横。中国品牌更是群魔乱舞,打包带饭,把火锅拿到啤酒节,视觉和味觉都挑战德国审美。就连电动车三大件都恨不得现场拆给你看,让德国工程师怀疑:这还是我们熟悉的舞台吗?有趣的是,特斯拉这次全程消失,马老板大概嗅到什么风声,选择明哲保身。毕竟现在欧洲什么都讲个绿色低碳,最后拼到的是谁更会算电池电量和碳积分。中国品牌见个缝就钻,比亚迪、小鹏、问界一锅端,真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味道。
本来以为市场容量看起来小得可怜,结果人家说增长率。我身边的互联网大佬天天下场讲故事,遇到欧洲市场哪还会讲存量和红利,谁跑得快,谁就是明日之星。德国人研究三厢、两厢几十年,中国电动车直接跳过手动挡,玩起互联生态圈。你还得承认,就如今的人口红利和产业沦陷速度,这辽阔沃土说不定真会变色。
当然,有人说,中国车企开到德国,不过就是想尝尝香肠和黑啤,吃两夹心面包就赶回家过年。但换个角度,德国人守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机械艺术,看着中国代表队一路推翻格局,也许心情微妙得很。毕竟他们也体会到什么叫“技术无国界,份额有国界”。至于中国车到底能开多远,得看关税、消费者的“情怀病”能不能退烧,也得看谁能笑到最后。
你要问我怎么看?身为一个软弱的旁观者,反正买不起宝马奔驰,看看中国车在德国蹦跶也挺解气。毕竟这年头,信息泛滥,看新闻比追网文还刺激,喜剧与血雨腥风只隔着一层国产镀铬。你琢磨过没有,今天国产车在德国风生水起,明天说不定家门口满大街都是德国香肠摊,谁说不是世界潮流里的意外联欢。表面是市场厮杀,用户体验至上,背后其实还是供应链、国家队和全球分工的集体出道。
但别被高增长喜晕了头。德国人守株待兔的本事没丢,中国人“厚积薄发”的嘴炮力也是一流。未来谁能指点江山,谁会掉队,还得看下一轮资本讲故事的热度和“情怀奶茶”能灌多久。电池依旧是中国手中的王炸,品牌积淀和铁杆用户却还是德国车里最牢的位置。
所以,请各位不要嘲笑德国人把“品牌忠诚”玩成了全民传统节日,也别以为中国出口一骑绝尘便能高枕无忧。市场的嘴可是最毒的,今天搂你亲你,明天就能弃你如敝履。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大概率得等下一场慕尼黑车展开闭幕的时候才有答案。
今天法规变明天标准换,昨天冠军后天裁判都能参加复仇者联盟。你说谁是赢家?谁都别急着下结论。这世界变化那么快,不如活成段子手,等车圈神仙打架自己看热闹,既不用车,也不用气,开开心心等着被时代的车轮再碾一遍。
你看,我们都成了国际笑话的一部分,德国市场里的中国车,中国车里的电池,电池背后的地缘。格局嘛,就是你我这种吃瓜群众的安慰奖,风吹哪边,段子也得跟着跑一遭。至于未来,是不是“汽车强国梦”还是“欧洲现状秀”,反正我人微言轻,买什么牌子都得排队。唯一的确定,是明天还得有新新闻可以调侃。谁赢了都无所谓,谁输了才有故事可写,这也是新时代里最厚道的黑色幽默。
所以,德国车展,咱们明年再见——如果世界还没被充电桩给挤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