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凯迪拉克Fleetwood的大船终于驶离了历史的舞台。这可不是普通的谢幕,而是属于美国汽车黄金时代、后驱八缸旗舰的最后一抹余晖。曾经路上无数美国家庭,把这种“全尺寸”轿车当做门面。那时的凯迪拉克,是家门口最亮的招牌,要面子选它没错。
可惜,时代的车轮一转,家庭用户的胃口就变了,不再迷恋巨大躯壳和后驱动力。原本的马路霸主,被各种更适合日常又省油的SUV蚕食得七零八落。到了20世纪末,美式豪华轿车的市场份额江河日下。能顶到底的,只剩下1996款Fleetwood,实打实的最后的“硬汉”——前置八缸,后轮驱动,梯形车架,一身老派气质没人能模仿。
要说这款Fleetwood,动力可一点不含糊。用上通用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最有脾气的LT1小缸体,排量达5.7升,拖拽能力高达7,000磅,甚至能和同年代的轻型皮卡掰手腕。如果当年的美国人需要一台车拉着房车上路,这台Fleetwood绝不怯场。配上4速自动变速箱,后面还有空气悬挂。再看看那个年代的林肯Town Car,小马力、入门配置,后排空间倒是阔气,跑起来却全靠“精神头”。如果比数据,Fleetwood压过Town Car一头,无论是尺寸、动力,还是气派,统统碾压。
Fleetwood这个名字在凯迪拉克家族历史上,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1925年,凯迪拉克就把生产豪华车身的Fleetwood金属车身公司收入囊中。从那以后,凯迪拉克的最高端车型几乎都冠以Fleetwood的名号——这名字一出,档次感就有了。时间一拉到1985年,独立的Fleetwood车型登场,1993年更是彻底复兴了后驱大车传统。要知道,那时候的Fleetwood是美国在售最长的轿车,买它的都是讲牌面、讲传统的“老炮儿”。上市起售价高达3万多美元,折合今天至少得七八十万人民币。
但盛极而衰。等到1996年工厂停产,Fleetwood的故事也画了个句号。那之后,江湖上还硬撑的只有林肯Town Car,撑到2011年也只好认命。八缸自吸、后驱大车这个流派,就这样退出主流舞台。街上偶尔冒出来的Fleetwood,都成了绝版珍宝。
当然,经典注定不易被遗忘。现在要是在美国二手车市场上淘,几千美元就能买到当年售价高昂的Fleetwood。不到五千刀,折合人民币也就三五万。原本风光无限的美式旗舰,如今却成了普通家庭能负担的老车。开着这样一台庞然大物,穿梭在今天SUV横行的街头,可能更像是在马路上“怀旧溜溜球”。
有意思的是,Fleetwood身上集合了那个时代美国车的几大特色。尺寸够大,开在街上就像一艘小船要下海。后底盘用梯形大梁,稳稳当当,开着有种古典大宅子的安全感。动力系统是通用点头认证的王牌机器,还不怕你拉东西。不用想着飙车,这种后驱大八缸,就是天生为公路打造,说走就走。
除此之外,Fleetwood的舒适性也不拉胯。别看年代久远,空气悬挂、独立前桥,平顺性跟同龄轿车比可圈可点。前排坐着像在大沙发上歇着,后排空间那叫一个富裕。哪怕今天用这些配置来看,祖上阔过的气质一点儿没褪色。
但话说回来,巨无霸再威风,也没躲得过时代洪流。市面上的优质Fleetwood数量本来就不多,喜欢的人大多是情怀党。也有人看中它当拖车头的实力,毕竟拉得动的美式后驱大车,现在买一辆能省不少力气。还有些车迷把它当收藏品,毕竟这大船一去,讲究传统的八缸豪华轿车在美国就再也找不到了。
仔细琢磨,Fleetwood身上的故事,其实是美国汽车文化变迁的缩影。黄金年代的美国人追求大空间与身份感,家庭用车也要气派有面子。到了后期,多数家庭考虑经济性、实用性,于是SUV和小型货车逐渐上位。美式豪华大船把最后的舞姿留在了90年代。
Fleetwood本身也有点“倔脾气”。它既不愿意像林肯那样提前变得更省油轻便,也没跟着欧洲车朝运动和精致转型。宁愿守着V8、后驱、大梁,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把传统坚持到最后一刻。这种“输人不输阵”的精神,也让它有点像金庸笔下的老侠客,明知江湖要变,自己硬是要打到最后。
到了今天,回头看看90年代马路上那一排排Fleetwood,再对比现在的城市风景线,恍如隔世。现代人图省事、讲配置、关注燃油经济性,“大块头”早就成了不同年代的记忆。就算偶然看到一台,还在兢兢业业拉着家庭出游,满满都是怀旧味道。
不过Fleetwood也不是只顾着走情怀路线。本质上,这种大船级旗旗舰,经历了一个时代从高高在上到平易近人的转变。上个世纪你要是家底殷实才能买得起Fleetwood,现在抛开品牌光环不谈,三五万元就能带回家。有人用它拖房车,有人收藏,有人纯粹图个乐呵。但无论用途如何,能买到一段鲜活的历史,也算是种意外收获。
实际上,Fleetwood的方正造型、宽大车身,配上响当当的金属车标,早已融进美国工业艺术的记忆里。经典款的车灯、进气格栅,甚至大到可以放下半只牛的行李箱,都成了那个年代消费观和家用车文化的写照。如今这些梗成了美剧和广告里的复古元素,见怪不怪。
当然也不能忽视现实问题。老车的油耗那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脚,加上维修保养难度高,配件说不定一等就是好几个月。可怎么说呢,能够接受这些“复古套餐”的车主,早就是“愿者上钩”。毕竟能懂得欣赏它的大,多数也不是奔着省事、讲实用来的,图的就是和时代较劲的那股烈性。
还有人说,美国的路上Fleetwood越来越少见了,其实也正常。老车再经典,耐不住岁月考验,能撑到现在的不是躺在车库,就是变成了私人博物馆的展品。即便如此,大车时代留给人的记忆,却一直没淡去——有人还会开着Fleetwood去参加老爷车聚会,有人干脆收藏在家里当传家宝底气了。
如果你真的被那种美式豪华所吸引,五千美元也许能圆一个久违的梦。也许在大街小巷的日常场景里,它早已变成了稀客,可在车迷的心里,曾经的Fleetwood还会在夕阳下闪着老金属的光,让人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
别管岁月如何翻篇,有些东西就是属于它自己的时代。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