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城区辅助驾驶爆卖25.5万辆。华为乾崑一夜成“巨无霸”,行业格局彻底变天?
别的先不说,我这两天刷小道消息,几乎每个“车圈捡垃圾群”都在聊一个事。华为乾崑智驾。官方说总搭载量直接破百万了。关键是城区辅助驾驶那块,上半年能卷出25.5万台,数据一丢出来,市场直接炸窝。
说实话,这种增长我不是没见过。但十个月干230%的增幅,还能在豪华车市场里面把一众老外和新势力收拾得服服帖帖,说不服都难。
讲真,我身边有几个开小鹏和蔚来的朋友,看到这数字已经开始盘算怎么置换了。有意思吧。
其实这事要往前捋一捋。
我印象里,去年10月份的时候,乾崑智驾全国才30万装机。转眼间,一年都不到,直接破百万。你要是问我“为啥能长这么快”,我还真得分开说。
第一,用户不是傻子。上车之后谁真用、谁光摆样,市场很快会给答案。我上个月刚试过搭载最新乾崑智驾的车。一进高速,自动变道、识别各种毛线弯,方向盘都快发霉了。城区开红绿灯,识别指示灯、避让电瓶车,明显更聪明一点。泊车,我服了,能记忆跨楼层。这体验,扎扎实实踩在用户痒点上。
而且官方出数据了,辅助驾驶总里程干到40.5亿公里,泊车也玩了2.6亿次。这数据背后是啥?是你我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信任感。人均用量都快700公里,是平均水平的好几倍。也难怪评论区一堆问“到底多少钱能买到?”。
第二,分场景表现均衡。大家以前吐槽自动驾驶就是“高速能用,城区摆设”。现在不一样了。数据写得明明白白,高速占45%,城区场景占到35%。剩下20%是泊车,里面记忆跨楼层很骚气。我身边老司机都感慨一嘴“再不跟上要落伍了”。
不瞒你说,很多“老字号”其实躺平了。有的厂商算法自研就基本放弃了。那几个新势力(元戎启行、Momenta)还在埋头做软件。小鹏、蔚来有芯片,但软硬结合没那么极致。
华为这波,真狠。
全栈自研,软硬协同,啥意思?就是芯片、算法、感知决策一体一条龙。官方披露的WEWA架构,云端AI模拟,场景密度1000倍。极端工况照样hold住。你说别家能不慌?
第三,价格下沉。你别以为这些东西只服务高端。我专门查了最近的新车。上汽联合华为搞的尚界H5,16.98万起预售。重点是直接上了ADS 4高阶智驾。还有2026款深蓝L07,全系标配乾崑智驾SE。不用二十万,十五万出头就能体验到行业天花板。
这下好了,从35万级到15万级直接拉平档次门槛。谁敢说智能驾驶还是土豪专属?这就是所谓“科技平权”啊。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干货。以前搞自动驾驶就是“谁卷谁死,谁慢谁凉”。现在,大厂一出手,产业分工都挪了地儿。传统车厂那套“一级供应商负责硬件,车企自己写点外包逻辑”,直接被华为这种HI模式和能力互补干掉。比如和奥迪合作的那套VMM系统,就是底盘灵魂和智能算法双加持。
讲真,这格局在变,谁也绕不开技术深耕。你没自己芯片、算法、数据,因为怕输、不想投入,最终只能做苦力。
那到底,这套城区辅助驾驶,市面上有啥坑?
说实话,产品无非两点:第一,车企搭载的都是原厂方案,二手市场现在还没见到“破解移植、单独上车”这种花活。就算哪天有了,到你我手里也不一定能跑稳如狗。
第二,智能驾驶水太深。软件版本、地图授权、售后升级,都有坑。别看到演示视频里“闭眼松手”,买回来在你小区门口天天滴滴响。
价格也是个门槛。你要攒钱上新车,华为智驾现在最便宜就是尚界H5、深蓝L07这些。闲鱼翻一圈,二手M5、M7虽然价格诱人,但芯片和算法版本经常卡在老一代上。能否升级,全看官方脸色。别被“即插即用”这些词忽悠了。
钱嘛,每一分都得踩实地花。
最后怎么选,我一句掏心窝的。刚需、有钱,那真闭眼冲。你是技术发烧友,喜欢尝鲜,也能下单爽一把。追低价、对升级折腾有耐心,可以等等。闲鱼翻新车没招,二手乾崑智驾环境复杂,基本不建议盲入。
唉,我还抱着WiFi6路由想省点电费呢,结果车圈都快卷到AI云端了。
科技这玩意,下不完的场。
#智能驾驶 #华为乾崑 #辅助驾驶 #科技平权 #汽车圈 #捡垃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