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

L3级辅助驾驶这个词最近越来越火,很多人一听就有点懵,什么叫L3?

前面难道还有L1、L2?

其实这事儿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车越来越会“自己开”,但是你还不能彻底撒手不管。

那到底啥是L3级辅助驾驶?

这玩意儿会怎么改变我们的出行?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以后开车是不是就能在车里刷视频、喝奶茶、打个盹?

这些问题,我琢磨了一下,想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开车,是不是总觉得又累又烦?

尤其是在堵车或者高速上,眼睛得一直盯着路,脚得踩着油门和刹车,手还得把着方向盘。

现在很多车上不是都说有智能驾驶吗,其实大多数还是L2级,也就是车能帮你跟着前车走,帮你压着车道线,但人还是得随时准备接管。

L3级辅助驾驶,比这个高级一点,但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

那我们是不是就能靠L3,彻底把开车这事甩给车了?

答案是不能。

现在刚出来的这批L3试点,其实要求特别严格。

只能在特定的城市、特定的路段、特定的车上试运行,而且还得配专属车牌。

普通人想体验一下都没机会,只能看着企业先玩一玩,等到2025年名单公布,才可能慢慢开放给大家。

说白了,这玩意儿目前还是半成品,离“解放双手”还有点距离。

那为啥各大车企,包括长安、比亚迪、吉利、奔驰、宝马,甚至华为,都在拼了命往前冲?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说到底,自动驾驶是块大蛋糕,谁先做出来,谁就能抢占市场。

中国车企一直被人说只会造电动车,智能化这块如果能追上甚至超过国外品牌,想象空间可就大了。

而且政策也在给力,允许测试、发专属牌照,整个行业都在往前推。

但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L3级到底能帮我们啥忙?

它最牛的地方,其实就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你可以不把手放在方向盘上,也不必死死盯着路面。

比如高速堵车,或者城区慢速跟车,L3可以完全接管,车自己加减速、转弯、识别障碍,人就坐着等。

但这就是问题的核心——“特定场景”到底多特定?

能不能让大家真正体验“自动驾驶”的便利?

要是只有一小段路能用,剩下时候还是得人自己开,那大家图啥?

这里还有一层:责任归属问题。

如果你用L3,车出了事故,责任到底算谁的?

系统正常工作的时候,出事可能要算车企头上,但如果你疏忽了,还是得自己担责任。

法律、保险、监管,都是一团乱麻。

你敢信任就信,出事了怎么办?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谁来赔偿?

这些都还在磨合期。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把命交给一套程序?

人在车里,车在跑,你不盯着路,万一系统识别失误怎么办?

虽然技术吹得很牛,但真正落地之前,谁也不敢说一百分靠谱。

出过事的自动驾驶新闻,大家也不是没见过。

技术越先进,风险越隐蔽,真到大规模普及的时候,社会能不能接受?

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注意到没有,华为这次冲得最猛。

“试点商用”“明年规模推广”“2027年L4”,步步紧逼,跟手机、通讯一样,一步都不落下。

你觉得华为是为了什么?

一方面自然是抢占高端智能汽车市场,把自己的技术优势用到极致,另一方面也是在用“智能驾驶”这张牌,和老外正面刚。

以后买车不光看动力、电池,还得看谁家“驾驶大脑”更聪明。

可是,技术归技术,真正用起来到底好不好?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在憧憬“无人驾驶”带来的自由和舒适,但现实没那么快。

每次新技术出来,都伴随着一堆“试错”和“踩坑”。

比如你能接受车在高速上自己超车、变道,但要是遇到复杂路况、老大爷骑电动车横穿马路、路边突然窜出小孩,机器真的能反应过来吗?

驾驶这种事,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复杂度,算法再强,也得靠大量实际数据一点点训练出来。

L3级辅助驾驶这波试点,是第一步,但离真正“闭眼开车”还有不少路要走。

而且,技术进步了,人的习惯怎么办?

开车是需要高度注意力的,现在你告诉大家可以“暂时放松”,但还不能离开驾驶位,不能睡觉,不能玩手机,这种“假放松”其实很考验人的自控力。

万一大家觉得,车能自动开了,我就可以干别的事,结果关键时刻没反应过来,事故还是会发生。

技术能帮你,但人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底,我们对自动驾驶的期待,和技术现实之间,始终有个“缝”。

这缝怎么补?

一靠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把“特定场景”变成“更多场景”,让系统更聪明更安全;二靠法律、监管、保险,明确责任边界,出事了怎么赔怎么管;三靠使用者自身,别把自动驾驶当成万能保姆,该看的还是得看,该接管还是得接管。

技术是工具,不是替代品。

还有个很实际的问题,L3级落地以后,车价会不会暴涨?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毕竟这套系统要装很多传感器、摄像头、芯片,研发成本都挺高。

你要体验最先进的自动驾驶,就得多花钱,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不是值得?

大家愿意多掏钱,还是觉得现在的L2够用,没必要升级?

这些都是市场说了算。

再说说无人驾驶的未来,很多人都幻想以后上下班,坐在车里呼呼大睡,或者刷剧打游戏,车带你穿越城市。

但现实可能远没有那么快。

想想现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一些城市确实已经跑起来了,但还得有安全员坐在车里,遇到特殊情况随时接管,连真正的“无人”都还没实现。

等L3、L4大规模普及,还得靠路况、法规、用户习惯一点点磨合。

那我们是不是该对L3级自动驾驶充满信心?

我觉得可以期待,但要理性。

就像手机智能化,刚出来时候谁都不习惯,现在大家习以为常。

自动驾驶也是一样,刚开始是尝鲜、试点、摸索,慢慢会越来越成熟,最后变成出行生活的标配。

技术总是要经历从“能用”到“敢用”,再到“好用”的过程。

现在我们的智能驾驶其实和国外没拉开太大差距,中国车企在L2级上已经和合资品牌平起平坐,L3、L4是下一个分水岭。

专属车牌可交易,辅助驾驶升级,L3级功能落地-有驾

谁能先搞定真正的“自动驾驶”,谁就能在未来几年抢占话语权。

华为、比亚迪、吉利这些企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也是在拿自己的品牌做一次大考验。

大家可以看看,谁能把“自动驾驶”做得又聪明又安全,谁就有可能引领下一个汽车时代。

但要提醒大家,技术永远不是万能的,自动驾驶不是万能药,还是得靠人和机器的协同。

未来几年,也许你能体验到越来越“聪明”的驾驶系统,但千万别把车当成“自动魔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谁都希望科技带来便利和舒适,但也要时刻记住,风险和责任同样存在。

总而言之,L3级辅助驾驶真的要来了,但它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轻松一点,但也会多出新的挑战和考验。

技术进步值得期待,但用技术改变生活,还得一步一个脚印。

大家对于“自动驾驶”的梦想,不妨再耐心一点,等它真正成为日常,有一天你或许真的可以在车里放心地闭上眼睛,但那一天来临前,还是得自己多留点心。

所以你怎么看?

你愿意相信自动驾驶吗?

你愿意掏钱买L3级的车吗?

你觉得车企能做好这事吗?

我觉得,这么大的变革,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升级,不只是车企在跑,普通人也在做选择。

未来几年,自动驾驶的“从能用到敢用,从敢用到好用”,肯定会成为我们生活里的新话题。

技术发展如此之快,安全和信任能不能跟上,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核心。

自动驾驶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