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长途别只看油表!老司机必做5项检查,关键时刻能保命

现在咱们国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家家户户有辆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特别是节假日,高速公路上跑的私家车那叫一个多,很多人都喜欢开上车,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这得益于我们国家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从南到北,想去哪儿,一脚油门的事儿。

跑长途别只看油表!老司机必做5项检查,关键时刻能保命-有驾

出发前,大伙儿都挺兴奋,往后备箱里塞满了吃的喝的,手机里下载好了音乐和导航,最后看一眼油表,满满的,心里就踏实了,觉得万事俱备,可以出发了。

但是,这里头有个问题,很多人都想得太简单了。

你问过你的车吗?

它真的准备好陪你跑这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了吗?

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跑长途和在市区里上下班开车,对车辆的考验完全是两个概念。

市区里开,速度慢,路程短,车子有点小毛病可能根本感觉不出来,或者不影响使用。

可一旦上了高速,车子要连续几个小时保持在每小时一百公里以上的高速运转,任何一个平时被你忽略的小隐患,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变成一个大麻烦,甚至是大危险。

根据一些交通救援部门的统计,高速路上发生的车辆故障,十有七八都不是什么大毛病,恰恰就是那些出发前花个十几分钟就能检查出来的小问题。

很多人觉得堵车最烦人,其实真正让人崩溃的是车坏在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叫个救援得等半天,整个行程计划全泡汤了,心情也毁了。

所以说,跑长途前,光看油表是远远不够的,下面这几项检查,比加满油重要得多。

首先,咱们得从车子唯一和地面接触的地方说起,那就是轮胎。

轮胎可以说是车的“鞋”,鞋子不合脚,路肯定走不远。

跑长途别只看油表!老司机必做5项检查,关键时刻能保命-有驾

很多人对轮胎的检查就停留在“瞅一眼,看着不瘪就行”,这太草率了。

第一个要命的隐患就是轮胎侧面的鼓包和裂纹。

有些司机开车不注意,经常让轮胎侧面蹭到马路牙子,时间长了,轮胎侧壁这个最薄弱的地方就容易出现一个向外凸起的小包。

在市区低速开,你可能觉得没事,但上了高速,轮胎在高温高压下飞速旋转,这个鼓包就像一个被持续加压的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砰”的一声炸开。

时速一百多公里发生爆胎,车子瞬间就会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出发前,一定要蹲下来,仔仔细细地摸一摸、看一看四条轮胎的内外侧壁,一旦发现鼓包,别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立刻更换。

除了鼓包,胎压也是个大学问。

很多人凭感觉,夏天怕热胀冷缩就使劲放气,冬天怕冷就使劲打气,这都是错的。

胎压太高,轮胎跟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抓地力会下降,刹车距离变长,而且轮胎中间磨损得快,稍微轧个硬点的小石子都可能爆胎。

胎压太低更危险,它会让轮胎两侧在行驶中反复过度变形,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急剧降低橡胶的强度,最终导致轮胎从内部结构损坏而爆胎。

正确的做法是看驾驶位车门框上的标准胎压标签,上面清楚地写着你的车在不同负载下的标准胎压值,一般在2.2到2.5bar之间。

花几分钟去修理店或者用自己的胎压计测一下,比瞎猜靠谱多了。

最后,别忘了你的“替补队员”——备胎。

跑长途别只看油表!老司机必做5项检查,关键时刻能保命-有驾

很多人从买车到卖车都没看过备胎一眼,真到高速上需要它救急的时候,才发现备胎要么没气,要么早就老化开裂了,那真是叫天天不应。

说完了“脚”,再来说说能让你“站住”的刹车系统。

如果说轮胎决定你跑得稳不稳,那刹车就直接关系到你的命。

平时在城里开车,走走停停,你可能没太在意刹车踏板的感觉。

但跑长途,尤其是在山区高速,经常会遇到连续十几公里的大下坡,这时候刹车系统的负担非常大。

出发前,你可以在原地启动车辆,用力踩几下刹车踏板。

如果感觉踏板软绵绵的,一脚能踩到底,或者行程比平时长了很多,这很可能是刹车油少了或者管路里进了空气,必须马上去修理厂检查。

否则,在长下坡连续踩刹车时,很可能因为刹车油沸腾或者漏油导致刹车突然失灵。

另外,踩刹车时如果听到“吱吱”的尖锐金属摩擦声,那也不是什么好兆头,多半是刹车片已经磨损到了极限,露出了报警片,它在用这种声音提醒你该换了。

再拖下去,磨损的就是刹车盘了,维修费用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接下来,咱们得关心一下车的“心脏”和“血液”,也就是发动机和各种油液。

机油是发动机的润滑油,如果机油不足,发动机内部的金属部件就会在高速运转中直接摩擦,俗称“干磨”。

在市区低速跑可能问题还不明显,一上高速,发动机转速动辄三四千转,几分钟的干-磨就可能造成拉缸、抱瓦,整个发动机直接报废,那维修费可就吓人了。

跑长途别只看油表!老司机必做5项检查,关键时刻能保命-有驾

所以,冷车状态下拔出机油尺,看看油位是不是在上下刻度线之间。

同样重要的还有冷却液,也就是防冻液。

它的作用是给发动机降温,如果冷却液少了,在夏天或者长时间爬坡的时候,发动机水温很容易过高,仪表盘上的水温灯一亮,车子就“开锅”了。

想象一下在隧道里或者高架桥上,你的车头冒着白烟停在路中间,那得多危险。

还有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玻璃水,平时可能觉得无所谓,但高速上,前面大货车卷起的泥水,或者夏天傍晚的一大片飞虫尸体,瞬间就能把你的挡风玻璃糊住,这时候你想喷水刮干净,却发现没水了,眼前一片模糊,而车子还在高速飞驰,这是非常容易引发追尾的。

最后,还要检查车的“神经系统”和“眼睛”,也就是电瓶和灯光。

很多用了三四年以上的老电瓶,储电能力已经下降很多了。

平时短途开,电瓶随用随充,感觉不出来。

可一跑长途,空调、导航、音响、手机充电全都用上,耗电量非常大。

很可能你在服务区熄火休息了一会儿,再想启动车就发现马达转得有气无力,打不着火了。

这就是电瓶亏电的典型症状。

所以,对于年头比较长的车,出发前最好去修理厂测一下电瓶电压。

灯光也同样重要,出发前花一分钟,把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双闪灯,特别是刹车灯,都检查一遍。

高速上车速快,刹车灯是后车判断你意图的最主要信号,如果坏了,被追尾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同时,车上的应急工具,像三角警示牌、灭火器(要看压力指针在不在绿色区域)、反光背心,这些保命的东西,一定要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拿到并且能正常使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