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最近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一家卖新能源乘用车卖到快要飞升的公司,不好好琢磨怎么给海豹和汉再加几个沙发彩电,反而拉着一台纯电轻卡T5,跑去贵州72拐这种地狱难度副本里整活。
就问你怕不怕?
这操作就非常魔幻,像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厨,突然撂下松露和牛,跑到街边摊去研究怎么把臭豆腐炸得更骚。一开始你觉得他疯了,但看着看着,你发现他好像是来真的,他是要用分子料理的思路,给臭豆腐进行一场惨绝人寰的升维。
贵州72拐,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所有大车司机的噩梦具象化,是物理学规律的公开处刑地。短短几公里,海拔落差五六百米,连续的下坡发卡弯,对刹车系统的考验,约等于把一个普通人扔进八卦炉里问他热不热。
传统的油车重卡跑这种路,那是一场充满了仪式感的行为艺术。司机师傅们全神贯注,发动机制动开到最大,还得配合淋水器给刹车鼓呲呲呲地浇水降温,那水蒸气冒起来,跟太上老君炼丹失败了似的。整个过程,是人、机械和玄学的巅峰对决,少一个环节,就是人车一起打包滚下山去见佛祖。
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典中典”,一种充满了暴力美学和经验主义的传承。
然后,比亚迪这台T5DM,这个电动爹,它来了。
它怎么干的?它就那么平平无奇地滑下去了。
测试人员搞得很专业,下坡前测个轮毂温度,20来度,很冷静。下到坡底再测,26度。
嗯?
当时现场的人估计都懵了,怀疑是不是手里的测温枪坏了,或者是不是刚才下坡的时候司机睡着了,车是被人抬下去的。
温度就升了6度?这不科学,这简直就是反科学,这是三体人看了都要从脱水的纤维里气活过来的程度。因为在传统卡车的世界观里,跑完这一趟,刹车片没红都算你对不起这座山。
于是他们不信邪,又跑了一遍。温度到了28度。
再跑一遍。温度到了32度。
连续三次地狱折磨,刹车系统的温度跟中年人的心率一样,稳如老狗。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悟了。坏了,菜了,时代真的变了。
比亚迪搞的那个所谓的“灵犀电刹”,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刹车。传统的刹车,是能量的硬消耗,是刹车片和刹车盘抱着一起哭,用同归于尽的方式把动能转化为热能。而比亚迪这个,本质上是个能量回收作弊器。它下坡的时候,驱动电机反转,变成了发电机,把车辆的惯性势能,变成了电,又存回了电池里。
这个过程,它不发热,它甚至还很开心,因为它在给自己充电。
这他妈谁受得了啊?
这就不是竞争,这是掀桌子。如果说以前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规则下,比谁的刹-车-片更耐磨,谁的淋水箱更大,那比亚迪就是直接把服务器代码给改了。它告诉所有人:诶,朋友,有没有一种可能,咱们下坡,根本就不用刹车?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比武,大家都在比谁的金钟罩铁布衫更硬,结果你掏出个任意门,直接把对方的攻击全传送到马里亚纳海沟去了。这还打个屁啊。
最好的竞争,不是把蛋糕做大,也不是把你的蛋糕抢过来。
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爆了,然后开始卖营养液。
我作为一个天天在城市里开车的中年人,说实话,对卡车没啥概念。但比亚迪这个思路,让我感到了一种脊背发凉的恐惧。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所有行业的技术颠覆,都是从这种不讲道理的地方开始的。它不是优化,它是重塑。
它解决的,是那个行业里所有人默认的、必须忍受的、甚至引以为豪的“痛点”。
就像老司机们津津乐道的“预判性刹车”、“点刹技巧”、“淋水时机”,这些都是在有缺陷的系统上,人类智慧开出的花。很值得尊敬,但本质上,都是妥协。
比亚e迪说,不需要妥协了。
这套刹车就像一块平时看不见的压缩毛巾,需要的时候瞬间吸满水,把整个车速给你按在地上摩擦。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有点形象。
真正让我觉得可怕的,还不是刹车。是文章里提到的上坡。
几公里的路,海拔拉高五六百米,它开上去,动力丝毫没有迟滞。
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场景。电机的特性就是这样,零延迟,瞬间最大扭矩。你踩,它就飞。它不像内燃机,需要呼吸,需要吼叫,需要先把自己憋个半死才能给你力量。电机没有情绪,只有执行。
这对于一个需要频繁在山区重载启停的工具车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过去老师傅们赖以为生的“油离配合”、“坡道起步”的独门绝技,一夜之间,可能就成了屠龙之术。
新来的年轻司机,只需要会踩电门和刹车,就能干得比十年经验的老师傅还要好。
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对一个行业生态的降维打击。
讲真,这种胜利甚至有点索然无味,因为它赢得太轻松了,就像你在新手村用GM权限屠杀史莱姆一样。这底盘稳得,让我想起了我那死沉死沉的红木茶台,上次搬家差点没把我腰送走。对,就是那种感觉。
所有人都觉得比亚迪是一家车企,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它是一家能源公司,一家电池厂,碰巧会造车而已。它的核心逻辑,永远是电。怎么把电用好,怎么把能量玩出花来,才是它思考的根。至于这套三电系统,是放在轿车上,还是SUV上,还是这台轻卡上,对它来说,区别可能真的不大。
这就叫发疯。
当一个领域的王者,开始用它的核心优势,去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进行不计成本的饱和式攻击时,那个领域的原有玩家,连发出悲鸣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它们甚至都无法理解,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以,别再把比亚迪T5DM上72拐当成一个简单的车辆测试新闻了。
这是一封战书。
是一场发生在深山老林里的,针对整个传统燃油商用车产业链的,安静又残忍的闪电战。
最可怕的不是他们做出了一个牛逼的东西,而是他们真的觉得,这么干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叫不讲道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