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联手深圳港集团,战略合作签约,共建绿色物流新篇章

最近汽车圈里的几条新闻,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关联,一个说的是国内车企的出海物流,一个是自动驾驶在德国的新动向,还有一个是欧洲老牌车企秀出的充电黑科技。

但如果我们把这几件事放在一起琢磨琢磨,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它就像一幅拼图,拼出了现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和发展的大画面,这画面跟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出行都息息相关。

我们先从咱们自己的企业比亚迪说起。

比亚迪联手深圳港集团,战略合作签约,共建绿色物流新篇章-有驾

新闻里提到,比亚迪和深圳港集团签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

很多人一听,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企业之间正常的合作嘛,听起来挺官方的,没什么特别。

但实际上,这件事背后藏着一盘大棋,这盘棋关乎着中国汽车怎么更好地走向世界。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特别是比亚迪,去年的汽车出口量增长了三倍还多,今年更是势头不减。

车造出来了,也卖出去了,可问题是怎么把这么多车,高效又划算地运到国外的客户手里呢?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汽车出口不像我们平时寄个小包裹那么简单,它需要一种叫做“滚装船”的特种大船,汽车可以直接开上船,停在专门的船舱里。

在过去一段时间,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暴增,这种船变得异常抢手,可以说是“一船难求”,运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生意火爆的网店,东西都打包好了,却发现快递员不够用,货堆在仓库里发不出去,心里能不急吗?

比亚迪就面临过这样的“甜蜜的烦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干脆自己掏钱订造了好几艘巨大的滚装船,自己当起了“船东”。

现在,比亚迪又跟深圳港这个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港口进行了深度绑定,这就等于把问题从两个方面都给解决了。

自己有船,解决了“运力”问题;跟港口深度合作,解决了“效率”问题。

这就好比你不仅自己买了几辆送货的大卡车,还跟快递总站成了战略伙伴,你的货到了就能优先装车、优先发出,整个流程畅通无阻。

协议里还提到了一个词,叫“KD件出海整备中心”。

“KD件”说白了就是把一辆整车拆成一堆零件,打包好运到国外,在当地的工厂再组装起来。

比亚迪联手深圳港集团,战略合作签约,共建绿色物流新篇章-有驾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巧妙地避开一些国家对整车进口征收的高额关税,降低成本。

在港口直接建立这么一个“整备中心”,等于是在出海的最后一站,就把这些零部件高效地分拣、打包好,大大提升了效率。

所以你看,比亚迪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运输难题,更是在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海外销售的完整体系。

这让中国汽车在走向全球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也更有底气。

接着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看看德国慕尼黑发生的事。

美国的网约车巨头优步(Uber)宣布,要和一家名叫Momenta的中国公司合作,在慕尼黑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这件事的看点非常多。

首先,地点选在了慕尼黑,这里可是宝马、奔驰这些德国汽车豪门的“老巢”,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

在一个汽车制造业如此发达的地方搞最前沿的自动驾驶项目,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项目的分量。

更有意思的是,提供这项服务核心技术的,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Momenta。

这家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是世界顶级的技术玩家,它不是造车,而是专门研发能让汽车自己开起来的“超级大脑”和“锐利眼睛”,也就是软件和算法。

而且,它早就和奔驰、宝马这些德国车企有了深入的合作。

现在,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优步,要在德国推广未来的出行方式,选择的技术伙伴却是中国的Momenta。

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下半场,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那个负责生产和组装的“世界工厂”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力量,尤其是在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强大到可以向传统的汽车强国“反向输出”核心技术了。

过去我们总说“市场换技术”,现在我们的一些顶尖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去服务全球市场。

这不仅是Momenta一家的成功,更是中国科技实力在全球舞台上得到认可的一个生动例子。

就在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和前沿技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传统的汽车巨头当然也没有闲着。

比亚迪联手深圳港集团,战略合作签约,共建绿色物流新篇章-有驾

德国的奔驰最近就向外界展示了一项非常惊人的充电技术,他们称之为“兆瓦级充电”。

根据他们的展示,用这项技术充电一分钟,就能让电动车增加125公里的续航。

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现在去公共快充站,给车充到八成电,怎么也得半个多小时。

而奔驰的这个技术,理论上让你去一趟洗手间的功夫,车子就能充好电,足够你在城市里跑好几天了。

这几乎解决了目前电动车主最大的一个焦虑点——充电慢。

奔驰在一辆概念跑车上展示了这项技术,并且明确表示,相关的核心技术比如新型电机和电池冷却系统,将会在2026年左右应用到量产车上。

这无疑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发起的一次强有力的技术反击。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一招鲜”的硬核技术,来告诉消费者:虽然你们新势力在智能化和商业模式上玩得很溜,但要论最底层的、最核心的车辆工程技术,我们这些百年老店的深厚积累依然是你们无法比拟的。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这件事。

目前这项技术还处在实验室和赛道测试的阶段,离真正普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充电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它不仅要求车子本身能承受这么大的充电功率,更对电网的负荷能力、充电桩的建设成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但这至少表明,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不掉队,这些传统巨头已经开始发力,未来的电动汽车技术竞赛将会越来越激烈。

所以,把这三件事串联起来,我们就能看到一幅清晰的全球汽车产业新图景。

一方面,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掌控全产业链的方式,大规模、高效率地向全球市场扩张。

另一方面,以Momenta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正在向世界输出决定汽车未来的“智能大脑”。

而以奔驰为代表的欧洲传统豪强,则在利用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在核心硬件技术上寻求突破,试图捍卫自己的领先地位。

这三条路,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策略,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未来汽车世界的样貌。

这场变革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最终将决定我们未来会开上什么样的车,以及享受什么样的出行服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