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天,杭州还留着夏末的湿热,蔚来官方微博里一张图——数字跳到了34749,评论区里有人喊牛,有人顺手甩出“天花板来了没有”。旁观者一脸看戏,内行人看着同比64%的增速,嘴角抽了抽。
10月1日,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国庆烟花,是一条新闻推送,说蔚来交付量创新高。我在地铁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数据像在和人赛跑,跳着往上窜,去年9月的数字还印在脑壳里——那会儿,谁会信今年能冲到三万多台。
有人问:这算赢了吗?我说等等,拆开看。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兄弟分摊蛋糕,一个吃了13728台,一个塞下15246台,剩下那个新来的小弟火力也不弱,5775台,没闲着。有同事说,这叫“分品牌投喂”,对手都在看。
累计交付87万,数字又大又滑,摸起来没有温度。NIO Day 2025刚办完,台下灯光一闪,ES8新款亮相,起售价标到40.68万,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高端SUV的门槛这么高,谁敢接?又有人说,BaaS分期上车,价格直接砍到29.88万,这种玩法在电动车圈算老梗了,有人喜欢,有人嫌麻烦。
9月20日那天,杭州的会场热闹,厂商们互相打量,谁都不服谁。新ES8开始全国交付,有人拍下提车照发到小红书,评论里一半是真车主一半是看热闹的。乐道L90两个月交付21626台,销售在群里发红包,喊“冲鸭”,有人调侃这叫“快递式交付”。
乐道的L60最近也动了下手脚——续航、座舱、舒适性说是提升了,价格还死撑着没涨,销售一脸“我们真的不加价”的表情。小萤火虫9月卖了5775台,上市152天攒了两万多,一位经销商在群里吐槽:高端小车,买的人真有点挑剔。
国庆假期,服务中心没停过,336家门店,覆盖180个城市,我在西湖边看到有人穿蓝马甲帮车主充电。高速服务区装了几十个补给点,导航软件推送跳出来,显示“最近蔚来服务点”,有车主说这才叫“假期保障”,也有人说“补给还得排队”,热闹背后,总有人等得不耐烦。
这波增长,有人说是多品牌战略玩得溜。蔚来主打高端,乐道盯着家庭,萤火虫专啃小车,路线分层,覆盖面广,像是在赌概率。有朋友说,靠新产品拉销量没毛病,可市场卷到极致,谁都不敢松懈。
换个角度,行业里卷的是供应链和成本。去年芯片卡脖子,今年原材料价格像过山车,财报里的毛利率一会儿红一会儿黑。政策给了环境,企业还得自己拼命。有人问:交付多了,钱赚到了吗?我摆摆手说,账面漂亮,现金流压力一点没少。
“你觉得蔚来的服务做得怎么样?”有人在群里问。我想起前几天在高速等充电,旁边一位车主说,服务点人手够,态度也行,就是有时排队排到怀疑人生。服务网络铺得广,细节还得继续打磨——这不是一个“全网覆盖”能解决的。
回头看,蔚来累计交付快到90万了,朋友圈里有人感慨——从PPT造车到今天,真不容易。但盈利还远着呢。技术研发、渠道建设、补贴,钱烧得飞快,能不能靠规模效应翻身?还得看后面几季。
NIO Day的烟花散了,新车上市的热度也会冷。市场还是那个市场,玩家越来越多,价格战、配置战一轮接一轮,谁都不敢停。萤火虫的高端小车,有人说贵得离谱,有人说“终于不是千篇一律的小白车”,但销量终究是冷暖自知。
“你觉得今年能冲到百万交付吗?”我自问自答:可能能,可能不能,行业变数太多,没人敢打包票。蔚来还会推新车,服务还会优化,市场还会变——这场仗远没到终局。
风头正劲,数据漂亮,可谁都知道,背后的压力和不确定才是常态。新闻里写的是新高,评论区里流行的是“且看且珍惜”。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