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有个叫凯威 MBP 的品牌,不仅没被挤出去,还在 100 多个国家开了 1 万家门店,2024 年卖了 55 万辆。它到底踩中了什么节奏?
现在的摩托车市场,新品牌日子是真不好过。产品长得都差不多,一款车火不了半年就没人问了,想让消费者知道自己,花的钱比赚的还多。有行家说,2024 年这行就开始洗牌了,到 2025 到 2027 年,一大批品牌可能要消失。
更头疼的是,大家都在国内打价格战,你降一千我降八百,结果技术没人愿意好好搞。其实国外市场还有很多机会,但很多品牌还没走出去。
凯威 MBP 能站稳脚跟,靠的是三个办法。先看研发,它不只是盯着一款车使劲,而是搞了六大系列,从踏板到仿赛,从巡航到电摩,连电摩都分了 7 个子系列。就说 C150Mate 吧,做了 "十增一减" 的升级,该加的配置加上,没用的东西去掉,特别懂骑车人的心思。
它还在意大利、中国、西班牙搞了三个研发中心,30 多款车能开发。现在电动化是大趋势,它早早推出了复古电摩、电摩踏板这些车,就等市场热起来。
光有好设计不行,得能造出好东西。凯威 MBP 在四川资阳、江苏无锡、浙江嘉兴都有自己的工厂。别小看这点,很多新品牌靠别人代工,连合格证都得看别人脸色。自己有工厂,品控能抓在手里,就像 Mate150,一年就升级了 25 个地方,反应特别快。
卖车的渠道更关键。国内一款车可能要面对一二十个对手,但在国外很多地方,合适的车型没多。凯威 MBP 在 100 多个国家铺了 1 万家门店,2024 年卖了 55 万辆,2025 年还想卖到 70 到 80 万辆。这就像别人在小池塘里抢鱼,它去了一片大湖。
要是你想做摩托车生意,选品牌可得擦亮眼睛。得看研发实力,能不能跟上市场变化,像 MBP 这样一年升级好几款车的才靠谱。销量也很重要,55 万到 80 万的增长,说明底子稳。而且不能是临时搭的草台班子,得有持续进步的本事。
再细着看,产品能不能快速改进,比如铁子 150 马上要出二代了;品质有没有保障,自己有工厂的肯定比代工的让人放心;团队专不专业,MBP 有 1500 人的全球化团队,不少人干这行 20 年了;还有品牌有没有名气,它总在大型摩展上露面,投入一直没断。
从凯威 MBP 的做法里,能看出新品牌想走出去,得用好中国的供应链,结合全球的研发力量,再把渠道铺到国外去。之前隆鑫、钱江收购欧洲品牌,也是个办法,不过 MBP 这种自己建体系的模式,可能更有后劲。
以后这行的竞争,肯定绕不开电动化,国家 "双碳" 政策推着大家往这走,现在正是搞技术的好时候。智能化也不能少,车联网、在线升级这些功能,能让车更值钱。还有售后服务,维修、骑行社群、配件这些,做好了也能留住人。
说到底,在洗牌的时候能活下来的品牌,得有技术韧性,能在全球布局,还得进化快。只靠低价卖车,就像走路不看路,早晚要摔跤。你看印度那些低价轮胎,事故率就比别人高。
摩托车这行虽然挤,但找对路子照样有机会。凯威 MBP 的这些做法,或许能给其他品牌一点启发。你觉得以后买摩托车,会更看重哪些方面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