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7全系标配智驾,售价下探十五万,技术平权成新趋势

这两天刷手机,发现全新深蓝S07预售的消息又上了热搜。说实话,说到“预售”,我没太大兴趣,因为现在新车发布会一个比一个能整花活,预售价格啥的都见怪不怪了。但这次有人拿“15万级唯一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SUV”做标题,还真一下吸引了我,华为乾崑这台“智驾神器”终于到了普及价位了?科技平权这词,是不是开始真落实了?

咱们先问一句,为什么在2024年,“智驾”能力成了选车的核心指标?以前大家买车,纠结动力是不是够劲、省油不省油、颜值给不给力、空间大不大。现在各种聊天群里,讨论主流SUV时,竟然越来越多人关心能不能“高阶智驾”,副驾都不看风景了,天天评测“自动变道灵不灵”“辅助泊车准不准”。这种转变,背后反映了啥?是不是现代人越来越懒了,还是大厂们用技术甩我们一脸,让我们不坐“智驾”都觉得亏了?

一边是大家都在说智能辅助驾驶,另一边是市面上七七八八的方案,便宜的“视觉方案”一直被吐槽卡顿,激光雷达昂贵又捆着高配才有。很多车商“高阶智驾只在顶配”,让不少普通消费者要么花巨款,要么干瞪眼。这次深蓝和华为联手,把乾崑智驾全系标配,价位敲在十五万能拿下,是不是在挑战传统的车企套路:技术不用卖贵,人人都能享受?

看看深蓝S07宣传的“黑科技”。WEWA架构、云端+车端的“世界引擎”、CAS4.0全维防碰撞、高速NCA领航、城区LCCPlus、“可见即可泊”的自动泊车功能。各种亮点,听着就让人头晕。但问题来了,有多少人真的搞懂这些功能到底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自动泊车”不是新鲜事,但大部分车主每天还是吭哧吭哧自己倒车?辅助驾驶到底能帮我们解决多少“用车烦”?有没有可能以后开车不用再紧张,每天堵车只是坐着发呆?

咱拿辅助驾驶说事,最早那波“自动驾驶”吹得老高,好像下了高速都能喝茶。结果现实很骨感,绝大部分辅助驾驶还是“高精地图”+“传感器”双管齐下,在城市和高速的常规场景做得不错,但遇上后方来车插队、马路边小孩“鬼探头”,各种路况下来把人吓一跳。到底自动驾驶是安心,还是让我们更担心?如果车企只是拿技术参数堆KPI,这种“智能”到底智在什么地方?

其实,技术能做什么,最根本是改善出行体验。像深蓝和华为这次,最具有突破意义的,是把“智驾技术”变成全系标配、价格杀到家用级,让刚需用户也能体验到以前“顶配车主”才有的体验。你想想,15万买个SUV可以不用吭哧开到大腿发酸,一辆车帮你“防碰撞”“聪明泊车”“跟车变道”,这些以前只有在人均五十万以上的豪车上玩的花活,现在全民普及了,是不是汽车的底层门槛变了?是不是“科技平权”这事,终于迈出一步?

但说归说,咱必须思考,这些“科技红利”到底能不能落地?市面上辅助驾驶的“翻车”事故也不是没见过,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摄像头堆满一车,有时候极端场景还是靠人。深蓝S07的宣传再强,用户买单后,能不能在日常通勤、周末自驾、复杂城区真正让车主放心?咱不能光信发布会和美术设计的宣传语,要看实际表现。又比如宣传“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70%”,听着棒,但具体场景——比如早高峰一脚急刹、“鬼探头”,到底怎么处置?“智能”到底是让风险可控,还是数据一堆自己吹牛?

深蓝S07全系标配智驾,售价下探十五万,技术平权成新趋势-有驾

有人说,华为乾崑智驾能实现“地图与感知双融合”,让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做互补。这个路线,很多业内人士都认可,毕竟纯视觉的方案容易在雨雪、弱光、异物遮挡时失灵,但激光雷达堆上去成本高,标配可能就是死磕毛利率。深蓝和华为敢把这配套拉到十五万标准,敢不敢保证售后三年五年都能稳定升级?不给用户吃展示会的“幻觉”,做实实在在把辅助驾驶变成买车标配,“有用”比“新鲜”更重要。

再跟大家聊聊“智能化下半场”这个话题。你发现没,现在买车已经不是纯粹拼发动机、变速箱,大家最关心“辅助驾驶带来的价值”。车圈流行一句话,“谁握住智驾,谁就赢了未来。”以前你买个车,保险、售后、保养,配置清单起码二十条。现在很多人选车,干脆一句,“你家智驾是不是标配?能不能自动上下匝道,自己泊车?”一问三连,比问马力问空间都实在。技术壁垒,说白了,就是让普通人也有高级体验,体会到什么叫“科技平权”。

但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汽车越来越智能,驾驶者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动脑了?一道红绿灯,真该让机器全权代理吗?早几年无人车闯祸的视频,依然让很多人心里有疙瘩,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把“辅助驾驶当噱头”,甚至不少人开车时宁愿自己掌控,反倒不敢信任机器?“智能”是让人开车不操心,还是反而让我们逼着时刻盯着屏幕,准备随时接管?人和车的关系,是亲密伙伴,还是对立面?

这次深蓝S07把智驾标配,是不是一步让行业竞争更白热化?以前几家公司大玩高阶智驾,车型售价动辄二三十万起,普通家庭买车基本和顶级体验无缘。现在十五万级别就能享受,后面各家车企价格战、技术战恐怕越来越卷。是不是以后买车,人人都能用上传统豪车才有的“智驾功能”?甚至未来连十万级别都能“自动泊车、自动跟车”?中国汽车技术的普及速度会不会全球领先?“智能驾驶中国标准”是不是开始成为全球新规则?

深蓝S07全系标配智驾,售价下探十五万,技术平权成新趋势-有驾

当然,咱不能只关心技术和价格,还要问一个根本问题,“科技平权”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什么?技术普及之后,如果所有人都开智能车,是不是会导致城市路网变得更复杂——比如交通管理、法规,紧急事故处理,还有智能车之间信息交互,各种场景的协同。未来一座城市满街都是智驾互联的车,会不会真正让出行更高效?还是让老百姓习惯了“智能代驾”,反而对真实风险应对能力下降?我们是不是会出现“驾驶技能断层”,甚至“离不开机器”?

深蓝S07全系标配智驾,售价下探十五万,技术平权成新趋势-有驾

扯到这里,看似扯远,其实都是一环扣一环。技术突破,消费者体验提升,汽车行业竞争加速,社会习惯也被一点点改变。深蓝S07这次把“高阶智驾全系标配”下放到15万级,是不是标志着行业一步进入新阶段?但挑战也不少,从技术安全、数据隐私、用户教育,到实际驾驶习惯,无一不是深蓝、华为这些大厂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有人说,技术革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一波辅助驾驶的普及,注定会有反复和阵痛。我们能做的最关键一件事,不是盲目相信宣传,也不是过度怀疑,而是亲自体验,合理评价,看清技术带来的真实改变。什么样的辅助驾驶才是真正的“平权”技术?最终是大众能用得顺手,遇到极端情况还能靠得住。

写到这,也许有人会说,买车选智驾就是看“省心”。但我想,伴随“智驾”成为每个人的选项,大家不妨多问一句: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是不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自在、更安全?还是只在广告里看着新鲜?只有我们问清了这些问题,才知道汽车行业真正的进步是什么。

总之,深蓝S07把“华为乾崑智驾”拉到15万档标配,让技术普及成为现实,这一步值得点赞。可技术的好坏不只看参数,更要看日常体验。咱们需要的不是炫技拼噱头,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安心开车,享受科技带来真正的便利。未来是不是这样,我们还要继续观察,但有了这一步,汽车行业的“智驾平权”路,至少算真走起来了。

深蓝S07全系标配智驾,售价下探十五万,技术平权成新趋势-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