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

«——【•越南街头的摩托车大合唱,听着就像一条流动的钢铁江河•】——»

你瞧,走在胡志明市的街上,那摩托车的轰鸣声一波接一波,真是像一条永不停息的钢铁河流一样

哗啦啦地在耳边响个不停

你说,这场面啥时候变得这么热闹

其实,二十年前,这里可是中国摩托车的天下,出口额曾经冲到19.2亿

市场份额高达整整80%

那阵势,实在像是咱们的“霸主地位”一样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可是,转眼间,风云变幻,这股红色浪潮居然一下子就“溜走”了

有人说,是日本品牌打败了中国摩托,可我觉得,真正把咱们中国摩托车打垮的,根本不是技术上的差距

而是藏在那场“价格战”背后的人性恶魔

你想,价格一降,利润就掉了;为了争夺市场,大家拼命打“血拼”,到最后嘛都是赔本赚吆喝,谁都不想认输,可到最后嘛被自己人“帮倒忙”

«——【•越南——中国摩托“之乡”比拼,竟是这样一场“生死战”•】——»

越南人对摩托车的依赖

实在像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习惯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地形是山地丘陵,城里道路窄得像巷子一样,乡下那土路坑坑洼洼

走起来都像在“过山车”一样

你说,汽车又贵又难买,税还高得离谱,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结果

摩托车成了“万能工具”

年轻人骑着它逛夜市,农民用它驮稻谷,运活鸡,外卖小哥靠它穿梭在大街小巷

活脱脱就是个“移动的瑞士军刀”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到了2019年,越南的摩托车保有量已超过6000万辆

这数字摆在那儿,实在就是块“肥肉”

年销量还突破了300万辆,真是个“买得起、用得好”的大市场

咱们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起初嗅到了“商机”,那会儿,日本本田一辆100cc的摩托车要2100美元

折合咱们越南工人半年的工资

反观咱们中国的力帆,那辆车只要700美元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这价格差,就像打开了一扇门

把越南市场一下子“搞定”了

记得重庆力帆的老板带着样品去河内参展,场面热闹得不得了,展台前挤得水泄不通,经销商一个个拿着现金排队“抢”代理权

胡志明市那边,开修理店的老板回忆说:“那时候中国车配件很好买,价格便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连越南的农民都知道,“中国摩托,耐跑又省钱”,这辉煌一时,真是像个泡沫,吹得越大

自家人“坑”自己,导致败局的根源在哪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事情,出在咱们自己身上

看到市场“好做”,国内几十家摩托车厂纷纷蜂拥而上,结果一开打价格战

你卖700美元,我就要卖650美元,送个头盔,我送点机油

到后来,重庆力帆的利润被压得只剩下30块钱

实在像是在“赔钱”打广告

为了压低成本,厂家开始在质量上动歪脑筋:钢材越用越薄,轻轻一碰就变形;链条用的劣质钢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骑不了几个月就生锈、断裂

那发动机更是“偷工减料”,散热差得不得了

在越南那湿热环境下,咱们的中国摩托车骑半年就掉漆,一年就开始异响

有个越南骑手还吐槽说:“新买的中国车,淋点雨就漏电,喇叭变哑炮

”更恶心的是,有些厂家为了“抢经销商”,竟然偷偷塞钱给对手的配件商

比如,力帆曾经发现,一批发往河内的化油器密封胶不合格,装上去就漏油,查了查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有个密封螺栓比标准小了0.5毫米,也拧不紧

更搞笑的是,被收买的代理商偷偷搞“小动作”,让经销商苦不堪言,消费者更是一肚子火

中国摩托的口碑,就这么一点点“自己人”给“打碎”了

越南政府也看不下去了,2004年,居然把进口摩托车的关税从30%一下子涨到100%,还提高了检测标准,要提交十几项检测报告

这样一来,咱们那些中小企业,利润本就薄得像“纸片”

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摩托车,资金链一断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日本品牌的逆袭,才是真正的“胜利”之路•】——»

反观日本品牌

本田在越南建起了完整的生产线,零件本地化率高达九成,成本一下子压低了不少

维修点也铺到了乡镇,换个火花塞、调个链条

雅马哈即使价格高点,但广告里一直强调:“十年不用大修”,还搞免费检测

真心让人觉得“省心得很”

慢慢地,越南消费者也开始“醒悟”了:“花多点钱买日本车,至少不用天天修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到了2006年,日本品牌重新夺回了越南市场的“龙头”位置

而中国摩托的市场份,从巅峰的80%一路跌到只有1%

街头那一排排“红色招牌”都“换成”了本田的白色标志

这场“败局”,其实没啥激烈的技术比拼

更多的是咱们自己“把自己坑”了

后来,越南的市场又开始变了模样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2020年后,电动摩托车火得不得了

2023年,燃油摩托销量竟然下滑了接近18%

而电动两轮车的销量却增长了35%

雅迪、绿源这些中国品牌,又开始“卷土重来”

他们不再走“低价策略”,而是强调“品质”和“诚信”

一辆电动摩托,售价跟日本燃油车差不多,但充电一次只要0.25元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百公里的花费比燃油车低掉八成

更妙的是售后服务,雅迪在越南开了300多家门店,承诺“24小时上门维修”,配件仓库就设在河内郊区,换个电池、修个控制器

有个河内骑手跟咱讲:“你看,当下的中国电动车,骑两年都没啥大毛病,店里还经常打电话问车的情形

比当年的燃油车靠谱多了

”2023年,雅迪在越南的销量突破了10万辆,还投资了1亿美元建第二家工厂

年产能目标搞到200万辆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这次他们不再喊“低价占市场”,而是把“品质”和“诚信”写在厂区墙上——真是格局大了

«——【•回头看看这场“起起落落”,像极了咱们的生活剧•】——»

细细想想,咱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兴衰

那会儿,从出口19.2亿到败得那么惨,根本不是日本品牌多厉害

而是咱们自己短期利益迷得“眼睛都瞪歪了”

为了争份,拼命打价格战,偷工减料,搞阴招

反倒让整个产业“自掘坟墓”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这些“人性的恶”,比任何竞争对手更能摧毁一个行业

眼下,咱们的摩托车产业

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连续20年成为世上第一出口大国

2024年的出口创汇也达到了87亿美元

在东南亚、非洲,电动摩托车正逐渐取代燃油车,雅迪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已经到25%,绿源在印尼建了工厂

春风动力的智能电动车还卖到了欧洲

越南摩托江河,价格战伤中国,败局自作自受-有驾

街头那一阵阵摩托车的轰鸣声,依旧像个“老朋友”在呼唤,但里面的道理变了:做生意、做人一样,耍小聪明、贪一时的小便宜,可能赢得一时“眼前的甜头”,但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守信用

才是走得远的“硬道理”

当年打败咱们的,不是日本多牛

而是咱们自己短视的心思

当下,能让中国电动摩托重新站起来的,不是运气,而是咱们自己吸取教训、沉淀下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