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贾跃亭重回FF联席CEO的位置,很多人可能还在观望。但紧接着,FX系列车型订单如潮水般涌来的消息,让整个科技圈和汽车界都坐直了身子——短短时间内,超3500台FX Super One被预订,其中不乏1000台级别的大单!
这份成绩单为何值得关注?关键在于FF这次的产品定位精准切中了市场空白。FX Super One定位为“AI纯电动智能MPV”,主打2-5万美元(约14万-35万人民币)的中高端细分市场。这个价位区间在美国电动车市场长期缺乏优质选项,而FX通过智能化配置成功突围:车顶集成激光雷达支持L3级自动驾驶,座舱搭载高通8295芯片,语音响应速度仅0.8秒,比行业标杆还快30%。这种“两倍性能、一半价格”的策略,精准击中了租车公司、高端出行服务商等B端客户的刚需,目前超80%订单来自这类专业机构。
更值得称道的是FF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不同于早期自建工厂的重资产路径,FX系列采用“代工+轻资产”模式,已与四家中国一线主机厂达成深度合作。最新消息显示,长城汽车通过技术授权参与FX Super One研发,其成熟的魏牌高山平台为FF提供了扎实的工程基础。这种资源整合既加速了量产进程,又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堪称“借船出海”的智慧实践。
技术架构上,FF展现出前瞻视野。FX系列搭载FF自研的“EAI具身智能体6x4技术架构”,将AI能力深度融入车辆控制、交互与服务系统。这种软硬件一体化的思路,呼应了贾跃亭11年前提出的“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理念,如今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而FF近期在华盛顿举行的汽车政策交流会,更凸显其推动技术标准与产业协作的积极姿态。
融资层面的进展同样令人鼓舞。7月初FF宣布再获1.05亿美元战略投资,叠加中东及亚洲资本持续注入,为量产提供了关键助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投资方Univest Securities(万通证券)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有美国本土的政商资源协同,这对FF扎根北美市场意义重大。
贾跃亭提出的“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正在显现价值。通过FF的美国车企身份,中国供应链得以高效对接本地市场,而长城等合作伙伴也获得技术出海的新通道。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或将重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范式。
当然,量产交付仍是当前关键挑战。但FF已展现出务实态度:FX的B端订单均附带不可退定金条款,具备法律约束力;C端预订系统也已开放,用户可锁定交付排期。随着合作车企产能的释放与资金持续到位,FX Super One的量产进程值得期待。
纵观FF这轮突围,我们看到三个重要启示:精准市场定位激活需求、轻资产模式加速产品落地、全球化协作释放技术势能。当贾跃亭在股东日哽咽感谢投资者支持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创业者的坚持,更是一个品牌在智能电动车红海中闯出的差异化航路。这条路或许仍漫长,但FX系列展现的突破已为行业注入全新想象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