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大家都被小米 YU7 刷屏了,3 分钟大定 20 万台,18 小时锁单 24 万台,不仅是创造了历史,也让不少车企的高管彻夜难眠。
有的可能还是不敢相信、有的开始公开质疑甚至破防了,但更多的还是焦虑并想着怎么去向小米学习,向雷军学习。
但说实话小米和雷军的资源、势能都是没法学的,甚至雷军的真诚你都没法做到,最终只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
不过好在汽车行业有一家非常成功的车企——理想汽车,它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更关键的是它的创始人李想还是一个非常无私乐于分享成功经验的人。
起步最晚、融资最少,理想却从蔚小理中率先突围
2014 年小鹏和蔚来正式成立,理想则是 2015 年 7 月 1 日才正式成立,更为关键的是理想的第一款车 SEV 因为法规问题胎死腹中,这导致理想汽车正式上市的第一款车——理想 ONE 直到 2018 年 10 月才发布,2019 年 12 月才开始正式交付,而小鹏的首款车 G3 是 2018 年底开始交付,蔚来初代 ES8 是 2018 年 6 月开始交付的,理想 ONE 的交付整整晚了至少 1 年。
另外理想相比蔚来小鹏融的钱要少不少,因为当时大家普遍看好纯电,不看好理想的增程模式,甚至有投资人直接对李想说:「要不你改纯电路线吧,我给你投点钱」。
在理想 ONE 正式交付的前夕,理想这个时候已经比较缺钱了,因为大规模生产是非常烧钱的,好在美团的王兴这个时候(2019 年 8 月)出手,投资了 3 亿美元,并后来又跟投了几轮。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理想 ONE 持续热销,2020 年 7 月美股正式上市,2020 年四季度实现盈利,2022 年 6 月理想 L9 上市,2023 年实现全年盈利。
虽然中间 MEGA 有所挫折,但现在 MEGA Home 的销量开始回暖,销量开始超过埃尔法成为 50 万以上 MPV 销量第一,下半年 i8、i6 也蓄势待发。
那么其他车企可以向理想汽车学什么呢?
最懂用户的产品经理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段子,程序员、工程师常常嘲笑「狗都能当产品经理」,很多时候产品经理的唯一作用就是传声筒,或者是用来挨骂和背锅的。
但李想和理想汽车,以及现在的问界、小米都告诉我们,一台懂用户需求的车是多么重要。
这里我们来看看李想是怎么打造理想 ONE 这个爆款的。
当时市面上的电动车基本只有两种,一种是日产聆风,一种就是特斯拉。
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是瞄准特斯拉来造车,但李想给出的答案是增程式中大型 6/7 座 SUV,用户也非常精准——家庭用户。
这里李想还给出了非常精准的数字:20 万元以上汽车的购买群体中家庭用户占比高达 89%。而理想 ONE 这种带中间过道的 6/7 座中大型 SUV 无疑是最适合家庭使用的了。
「大家总说理想汽车做家庭定位的用户群太窄了,我觉得缺少基本的理论和逻辑判断。」李想表示,「我不相信任何人在做市场研究的时候能超过我在汽车之家时做的研究。」
无论是泡泡网还是汽车之家,都是 To C 直面用户的,因此也有称李想为产品经「李」。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增程式呢?
上面这是 2020 年 8 月李想的朋友圈,当时李想就非常清楚对于纯电动车来说「补能」的关键性,特斯拉的超充桩或蔚来的换电站都至关重要。
而理想没有特斯拉那样的先发优势,融资也没有蔚来多,如果选择走纯电路线,今天可以预见大概率要失败。
这个时候增程无疑是最合适的了,既有燃油车的补能便利性,又能享受电驱动的种种优势,还能享受绿牌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政策红利。
可以说但凡李想在产品定义上出现一个大的差错,我们可能见不到今天的理想汽车了。
当时李想面对媒体也坦然承认:我们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
专注,从 1-10 时继续放大优势
李想唯一一次出牌的机会就成功了,那么理想 ONE 之后的第二款车,李想是如何定义的呢?
说实话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做一台轿车或一台五座 SUV,毕竟你看特斯拉就是先出一台轿车,然后出一台 SUV,从 Model S 到 Model X,从 Model 3 再到 Model Y,然后五座车的市场容量毕竟是比 6/7 座车的市场大的。
但是李想给出的答案是理想 L9,然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里理想 ONE 已经完成了从 0 到 1,那么从 1 到 10 时,李想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论:你必须继续保持你从 0-1 验证期所建立的优势,这一点的疏忽是大多数企业从 1-10 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从 1-10 的最核心的业务动作是把之前建立的优势持续放大,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新的优势,放弃原有的优势。汽车之家最初的产品库和网站产品优势绝对不可能放弃,特斯拉的三电系统优势绝对不能放弃,理想汽车面向家庭用户的产品优势也绝不能放弃,而是要持续放大这个优势,可做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后面出的理想 L8、L7、L6、MEGA,以及接下来的纯电 SUV 产品 i8 和 i6,虽然车身形态有所不同,但也全部是紧紧围绕家庭用户来展开。
现在你搜索理想汽车的官网,理想汽车后面紧紧跟着: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可以说连理想工厂看门的门卫都知道理想的车是要卖给家庭用户的。
当然这里反面例子就太多了,出了一个爆款然后接连几款新车都扑街,本质上就是从 1 到 10 时没有专注于放大自己的优势,而去追求所谓的「逃离舒适区」。
写在最后
站在 2025 年年中的时刻,可以说马上就是淘汰赛的白热化阶段了,市场出清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有的车企可能已经没有出牌的机会了,但如果手里还有出牌的机会,一定要多认真研究研究李想和理想汽车,毕竟以大多数车企高管在战略上的懒惰和混乱,还轮不到去学雷军和小米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