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出行不再将就,MPV该给出怎样的答案?
是百万豪车的奢华堆砌,还是伪需求下的空间内卷?
5月13日,全新高山发布会现场,魏牌给出解决方案:30.98万元的全新高山8与35.38万元的全新高山9,用百万级埃尔法三分之一的价格,为消费者打造有品位的家、舒适的家、安全的家、智能的家、健康的家。
上市24小时,魏牌全新高山大定突破5900辆。
从家庭日常的琐碎出行,到三代同堂的长途旅行,魏牌全新高山以不妥协的态度,试图解决一个被无数品牌忽视的问题:
我们如何拥有一台真正适合中国多代家庭同乘的MPV?
不仅要“坐得下”,还要“坐得好”
“你家几口人,车坐得下吗?”
“家里老人坐车出门方便吗?”
“孩子的安全座椅怎么放?”
这些在城市家庭日常出行中反复上演的对话,正是中国MPV市场里真实的图景,也是一个家庭最日常、最具挑战的协同场景。
长期以来,MPV被看作“空间大”的代名词。但不少品牌的MPV,“大”似乎只是表象,更长的车身却没有更合理的滑轨设计,更高的车顶却没有真正纯平的地板,更贵的车型也未必能照顾到坐在末端的那个长辈。
“现在很多MPV,都盯着商务不放,即使商家两用,也是商字在前。”长城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魏建军此前如此表示。
空间在这里成了一种幻觉,缺乏对家庭使用场景的真正洞察。很多人买下MPV,满怀期待地迎来“全家出行”,却在拥挤、将就、不适中感到费解。
而魏牌全新高山反其道而行之,把“空间”当作起点,而非终点。
高山8车长5280毫米,轴距3145毫米,提供7座布局,舱内纵深3693毫米,滑轨1930毫米,行李厢容积可在435升至1901升间调节,兼顾宜商宜家。
高山9拥有5410毫米的车长与3823毫米的舱内纵深,配合2130毫米的滑轨设计与新能源平台所赋予的纯平地板,让整个车舱内部的可用空间被真正“释放”出来。
在这台车里,“过道”终于不再是奢侈品。两车均配170毫米中央通道与292毫米靠背通道,一个身高一米八、体重200斤的壮年男性也能笔直走过、不侧身、不踮脚。
而全新高山的空间哲学,还试图回答一个更深的问题:这辆车,能否容纳你的日常生活?
家庭的空间需求一向处于动态变化中:周末的亲子露营、跨城的长途探亲、接娃上下学的循环往复……都是这辆车必须适应的任务场景。
魏牌通过“超级三件套”给出了答案:超级冰箱、超级影院、超级沙发,处处藏着对生活细节的尊重。
超级冰箱不仅能冷藏饮料,还能加热奶瓶,温控范围从0℃到50℃,离车后还能保持温度24小时;
超级影院则由12.3英寸高清屏仪表屏+3块“超强”高清护眼大屏+5角度自由调节构成,副驾看剧,孩子看动画,不干扰、不抢屏;
超级沙发的前排配NAPPA真皮和按摩通风功能,二排为悬浮式零重力座椅,三排则提供商务舱体验和头等舱体验,做到全车座座舒适。
这些配置看似只是“升级”,但当你坐进车里,摸到材质、试过角度、看见孩子能独立操作车门、老人能轻松上车的那一刻,你会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辆MPV,而是一个真正为生活服务的空间。
不过,空间,不只靠尺寸赢得尊重。真正让一家人都能安心出行的,是一套藏在车底、藏在细节里的技术功底。
空间之下,技术的沉稳托举
在那些你看不见的地方,全新高山在通过精密调教,完成对空间的“第二层定义”。
全新高山做的不是简单堆砌更大体积,而是精准调配结构力学、平台动态、动力响应与智驾系统的耦合关系,使得每一寸空间都真正好用、易用、稳用。
实现这一点的核心在于平台架构。魏牌全新高山基于行业首创新能源MPV专属平台打造,这意味着它不是在传统燃油车架构上“生拉硬造”的妥协产品,而是为纯电平台量身定制的全新产物。
“我们这个平台,最硬核的属性就是‘平’。”发布会上,长城总经理穆峰如此介绍新能源MPV专属平台。
相比市场上一些“油改电”车型无法规避的结构冗余,全新高山的“纯平地板设计”从一开始就为空间布局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而车内二三排的超长共轨系统,更是在内部纵深有限的物理空间里,挤出更多可调的余地。
在许多厂商选择增程技术来延长续航的当下,穆峰却多次强调,“长城汽车,打死不做增程。”
增程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发电机和电池的配合来延长电动驱动的续航,但这一技术在使用时依赖燃油,存在效率损失,且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和占用空间。
全新高山取而代之的,是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技术,这一架构通过双电机设计和四挡混动变速器的搭配,确保了发动机高效工作,并在各种工况下提供优异的动力输出,实际上,Hi4的研发成本远超增程,但长城坚持“不赚快钱”。
这套系统不只是保障动力输出的工具,也在悄然改变着车辆对空间的适配能力。在确保驾驶时的高响应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将车辆的重心布局、电池分布和底盘调校整合得更合理,从而为车舱内部赢得了更多布局空间。
这套动力系统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它让这辆车不因“庞大”而“笨重”,不因“沉稳”而“迟缓”,在家庭出行的复杂应用场景中,高山依然能够保持灵活、迅捷与平顺。
魏牌全新高山的空间的智慧还体现在“行”之外的每一个微小场景里。
Coffee Pilot Ultr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同样是全新高山将“智能”与“空间”打通的重要一环。这套系统由27颗高精度传感器组成,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为基础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高速NOA、城市NOA、记忆泊车、循迹倒车等多场景功能。
在实际体验中,不仅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能导航泊入,更能在城市“鬼探头”场景中提前感知突发风险,为驾驶者争取关键反应时间。
在前不久的重庆直播试驾挑战中,全新高山在复杂地形与密集立交桥群中,实现了全程零接管与平稳通行。这不是一场秀,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演练,验证了大尺寸MPV也能有精准、从容的智驾表现。
于是,我们会发现,“空间”在高山这辆车上,不再是一个静态指标,也不是一个营销噱头,而是一个动态运行的系统工程,在尺寸中诞生,在技术中激活。
“大”之上,“稳”与“守”
空间是承载生活的容器,而安全,是这个容器最核心的底板。
一辆家庭MPV,再大、再智能、再舒适,若无法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所有的设计与配置都将失去意义。
“安全从来不是可选的,而是必须的。”穆峰说道。
在魏牌看来,真正的空间不止“装得下”,还得“护得住”。既要能装全家人的行李和情绪,又要在关键时刻守住每个人的安全,魏牌对安全的长期投入,也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贯彻执行。
2008年,长城汽车就建成了中国车企首个碰撞试验室,17年后,长城汽车投入5.1亿元打造亚洲最大的多角度碰撞试验室,搭载了130余个传感器,有34个假人,总价值超过一亿元。
这一切投入,只为回答一个问题:当意外发生时,能不能守住你最在意的人。穆峰表示,“安全不怕投入,怕的是投入还不足够。”
所以,关于安全,全新高山是有底气的。
这种底气首先来自车身架构的“硬实力”:整车高强钢占比高达81.96%,关键部位如A柱内部结构复杂,强度高达2000MPa,并首搭热气胀成型管结构,可在极端撞击条件下最大程度保持车舱完整性。侧气帘充气体积大于110升,可实现6秒保压,确保三排乘员在发生侧撞时有足够的反应空间。
而对魏牌来说,这套“物理防线”不是用来营销的标签,而是一种写在体系里的坚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版》中,对车辆安全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赋予了主动安全技术更高的权重,推动评价体系从碰撞损伤控制转向风险前置干预。
被动安全外,魏牌全新高山在主动安全上也做到了无死角,且依然是“全系标配”。
针对不同场景,全新高山提供20项+智能辅助全面守护,且Coffee Pilot Ultra配备了数十种安全功能和完善的安全策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流畅体验和全方位安全守护。
通过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全新高山可以在100公里/小时识别静止车辆、85公里/小时识别夜间逆光行人,主动避险成为默认选项,魏牌全新高山对全家人安全只有标配没有选配。
在电池安全方面,魏牌全新高山提前执行了将于2026年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成为行业最高标准。高山电池包经过89项严格测试,所有测试均无异常,并于2024年获得了C-EVFI五星认证(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
电池包采用四层防护设计及密封技术,经过极限火烧测试后,依然不起火、不爆炸,确保了全新高山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此外,全新高山还配备了云端24小时诊断监控系统,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更细节的守护,藏在更小的地方。
比如,车主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启动车内紫外线消毒功能,系统会自动运行20分钟,深度清洁车内环境,有效杜绝车内“毒舱”隐患。
再比如,通过车载系统,车主可以拨打数字电话,随时获得160+专业医生提供的在线医疗建议,使全新高山成为“移动健康管家”,实现“人-车-健康”数据无缝对接。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这辆车的“安全”,并不只是硬碰硬的极限防护,也不是冰冷参数的展示台,而是一种基于真实家庭场景的“全景安全”:从主动到被动,从结构到情绪,从前排到后排,从可视到不可视。
而这背后,是长城汽车35年如一日对造车技术的执着积累,是魏牌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基于智能科技支撑,为用户带来用车场景体验为王”的品牌价值,为中国家庭带来美好愉悦的出行体验。
在奔赴更好的路上,中国家庭从不缺选择,却难得被真正理解。魏牌全新高山,用技术托起空间,用空间守护生活,既不是炫耀肌肉的“高端替代”,也不是堆砌参数的“性价比话术”。
它只是一步一步,把那些关于“家”的朴素愿望,落实到车辆的每一寸细节上。
作者 | 孟雪
编辑 | 梁潇
视觉 | 顾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