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小鹏2025科技日以“涌现”为主题,抛出三大重磅成果:全新一代IRON高阶人形机器人、2026年试运营的Robotaxi、以及即将规模化交付的飞行汽车。从“拟真人形机器人”到“低空出行载具”,小鹏不仅勾勒出“物理AI”的落地蓝图,更明确了2026年量产时间表——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低空出行三大赛道的产业链红利,将从“概念”转向“业绩兑现”。
一、IRON人形机器人:2026年底规模量产,重构商业场景
在科技日现场,IRON人形机器人以“猫步走秀”引爆欢呼——这款被何小鹏称为“最拟人”的机器人,已突破“机械动作”的局限,进入“类人智能”阶段。其核心突破集中在三方面:
• 拟真硬件:搭载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手部实现22个自由度(相当于人类手指灵活度),头部3D曲面显示可传递表情,甚至能通过“仿生灵动双肩”模拟人类耸肩、摆臂的自然姿态;
• 高阶智能:内置3颗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构建“VLT(视觉-语言-任务)+VLA(视觉-语言-动作)+VLM(视觉-语言-模型)”大小脑组合,无需语言转译即可实现“视觉信号动作指令”的端到端输出,比如看到货架上的商品,能自主规划抓取路径;
• 极致安全:行业首发全固态电池,兼顾轻量化(机身重量较初代降低30%)与高能量密度,同时新增“主动安全保护”和“隐私数据不出机器人”第四法则,避免物理碰撞与数据泄露。
更关键的是,量产路径已清晰:小鹏在广州建成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何小鹏明确“2026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且优先切入商业场景——从商场导览、工业巡检到物流分拣,机器人可像人类一样快速适配不同岗位。而“全栈自研”模式(自研芯片、模型、硬件)将确保量产时的成本可控与性能稳定,据机构测算,量产初期单机成本有望控制在50万元以内,较行业平均水平低40%。
二、Robotaxi:纯视觉破局,2026年试运营开启
小鹏在Robotaxi领域的动作同样“务实”:2026年将推出三款专属车型,并启动试运营,核心优势在于“去依赖化”与“高算力”:
• 技术路线革新: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仅靠纯视觉方案即可应对全球不同道路环境——这背后是第二代VLA模型的支撑,其通过1亿clips训练数据(相当于人类司机6.5万年驾驶场景),实现复杂路况的实时推理,比如无导航状态下的“小路NGP”,平均接管里程提升200%;
• 算力碾压行业:单台车搭载4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3000TOPS,是当前主流Robotaxi算力的2倍以上,可同时处理多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实时数据,应对突发路况的反应速度缩短至0.1秒;
• 生态合作提速:高德成为小鹏Robotaxi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双方将联合搭建全球叫车网络;同时开放SDK接口,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共建场景(如机场接驳、景区代步),加速商业化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Robotaxi与量产车共享技术底座——比如图灵芯片、VLA模型,这意味着规模化后成本可快速摊薄,据小鹏测算,2028年Robotaxi单公里运营成本有望降至1.5元,低于传统出租车的2.5元。
三、飞行汽车:2026年交付在即,低空出行“从演示到商用”
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则给出“双方案”,覆盖个人与多人出行需求,且均已进入落地倒计时:
• 陆地航母: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CLTC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地面驾驶+低空飞行),2026年规模化交付,目前已在迪拜完成有人驾驶公开飞行,并签订600台订单,主要用于高端个人出行与景区接驳;
• A868多人机型:搭载航空级增程系统,续航500公里、航速360km/h,可乘坐6人,定位“城际低空通勤”,比如从广州到深圳仅需40分钟,计划2027年投入商用,当前已与多家航空公司洽谈航线合作。
飞行汽车的核心突破在于“安全冗余”——采用全域备份系统(双动力、双航电),并对标航空安全标准,机身抗坠毁能力达行业最高等级,解决低空出行的“安全顾虑”。
四、利好概念股:四大主线锁定核心标的
小鹏三大物理AI产品的量产计划,将直接拉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固态电池、Robotaxi配套、飞行汽车供应链四大主线,部分标的已进入订单兑现期:
1.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订单确定性最强
这类企业直接为IRON提供丝杠、减速器、电机等关键部件,2026年量产将带来订单爆发:
• 双林股份(300100):行星滚柱丝杠龙头,自研反向式丝杠通过10万次耐久测试,成本较外资低40%,已获小鹏80%产能预订,2026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有望超30%;
• 绿的谐波(688081):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超60%,IRON手部12个关节均采用其产品,机构预测2026年公司机器人业务营收将突破25亿元(同比+120%);
• 方正电机(002196):与小鹏合资成立方德机器人关节科技,独家供应驱动电机总成,2025年已获超12亿元机器人订单,2026年随量产将翻倍;
• 汉威科技(300007):独供IRON指尖触觉反馈模块,2024年传感器营收激增280%,2026年有望深度绑定小鹏机器人的“电子皮肤”升级需求。
2. 固态电池产业链:受益于机器人/汽车双需求
小鹏IRON首发全固态电池,叠加汽车端应用,将拉动上游材料与电池企业:
• 当升科技(300073):全球高镍正极龙头,开发的NCM90正极适配固态电池,2025年与小鹏签署超20亿元供货协议,2026年出货量预计增长50%;
• 亿纬锂能(300014):为小鹏机器人提供高性能锂电池,同时接洽全固态电池技术合作,2025年动力电池业务营收中,小鹏系占比已达15%;
• 硅宝科技(300019):布局固态电池硅基负极,首条中试线2025年上半年投产,容量是传统石墨负极的2倍,已与小鹏供应链展开适配测试。
3. Robotaxi配套技术:视觉与算力是核心
• 德赛西威(002920):依托智能驾驶经验,为小鹏Robotaxi提供视觉感知与路径规划方案,2025年智能座舱业务中,小鹏订单占比超20%;
• 雷赛智能(002979):提供Robotaxi的运动控制方案,可提升车辆转向精度,2025年已进入小鹏Robotaxi样车测试阶段。
4. 飞行汽车供应商:小鹏汇天直接受益
• 东安动力(600178):为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提供增程器,2025年相关业务营收突破5亿元,2026年随“陆地航母”交付将增至15亿元;
• 铭科精技(001319):供应飞行汽车机身结构件,2025年获小鹏汇天独家订单,2026年产能将扩张3倍以应对交付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