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刚出炉,比亚迪卖了214.6万辆,特斯拉只有142万。 比亚迪纯电车卖了102万,是特斯拉72万的1.4倍;增速41%的比亚迪,把暴跌13%的特斯拉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
在香港,比亚迪海狮07销量是Model Y的2倍,成了港人年度最爱;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这些特斯拉老巢,比亚迪市占率反超;泰国上半年卖了47万辆,比去年全年还多。
看技术,比亚迪硬得离谱。 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66%,充放电循环超3000次,至今零自燃;DM-i混动亏电油耗2.9L/100km,热效率46.06%,比日系油车还省;兆瓦闪充10分钟能充300公里,1000V高压架构让能耗降了7.5%。
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概念,现在路上跑的比亚迪车基本都装了。
产品矩阵像瑞士军刀。 7-15万的大众市场,海鸥、宋Plus占了80%销量,年轻人代步、家庭用车全搞定;百万级的仰望U8,卖的是百万豪车的面子;腾势Z9GT这种豪华MPV,冲进BBA都没太占优势的细分领域;还有方程豹硬派越野、BYD SHARK皮卡,在南美、东南亚成了“爆款专业户”。
出海玩的是本土化套路。 欧洲推右舵版汉,直接对标BBA;东南亚专门做适应右舵的车型,连当地政策都摸得门儿清。
泰国建了25万辆/年的工厂,匈牙利工厂专门供应欧洲市场,巴西15万辆/年的基地也在推进。 绝的是规则制定,主导修订IEC国际充电标准,技术提案占40%;储能业务全球市占率18%,光伏+储能方案覆盖25国,连电网调峰都能靠车辆反向供电(V2G)参与。
行业里变化明显的是特斯拉和丰田。 Model 3降价到19.9万还是卖不动,纯电份额被比亚迪挤压得只剩零头;丰田更惨,燃油车还占55%,纯电车型全年销量不到1%。
以前是中国车企追着他们学,现在反过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给特斯拉供,DM-i系统授权给马自达用,连供应链都开始“反向输出”了。
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现在越来越常见,绿电占比超60%;年轻人买比亚迪,不光图便宜,还能选可换前脸、潮改共创,个性化拉满。
香港街头海狮07比Model Y多一倍,欧洲马路上汉的身影越来越多,东南亚的K-Car版车型开起来比本土车还顺,这些细节,都在说同一件事:新能源时代的汽车规则,真的在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