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康,一个曾经在电器弹簧领域默默无闻的名字,三年前还仰望华为鼻息,如今却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屌丝逆袭”。2024年,赛力斯用近60亿的净利润狠狠打了那些曾经不看好它的人的脸,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风头一时无两。 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华为扶持”要复杂得多。
问界M9,这款售价高达五六十万的国产豪车,硬生生从宝马X5、奔驰GLC等一众大佬手中抢下了市场,连续17个月霸榜国内50万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 2024年,问界系列为赛力斯贡献了超过560亿的营收,占比高达85%,堪称“印钞机”。华为的技术入股、品牌加持,以及销售渠道共享,无疑是赛力斯腾飞的关键因素。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赛力斯,会不会只是华为的一枚棋子? 令人咋舌的毛利率背后,暗藏玄机。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毛利率高达28.93%,远超比亚迪、长城等同行。
这看似光鲜的数据背后,隐藏着高昂的“华为税”。动辄近三倍的销售费用暴涨,让人生疑,业内普遍猜测这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华为的口袋,作为技术抽成和渠道费用。 坊间传闻,华为每卖出一辆问界,就要抽走3到5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与巨额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赛力斯在研发上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2024年,55.86亿的研发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比亚迪531亿的投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缺乏智能驾驶、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意味着赛力斯在未来很可能受制于人,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 “没钱?那就找钱!”赛力斯四处奔走,为自己续命。
先是豪掷25亿从华为手中买下“问界”商标,尽管估值高达百亿,看似占了大便宜,实则更像是双方深度捆绑的信号。 接着,又通过股权置换、引入工银、交银等机构注资来缓解资金压力。
长期维持在76%以上的负债率,远高于比亚迪和理想,无疑是一颗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财务危机。 面对外界的质疑,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显得信心满满。
他曾多次公开表示,绝不考虑与其他品牌合资,坚定不移地与华为合作。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传统制造企业,到如今市值突破两千亿的新能源明星,张兴海有理由乐观。
但他心里也清楚,与华为的合作只是起点,绝非终点。 “赛力斯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年1-8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2%,而中国市场整体新能源车销量却在以36.7%的速度增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或许与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新款车型上市有关,但也暴露出赛力斯过度依赖华为,自身品牌力不足的短板。 华为旗下的智界、享界等品牌相继入场,以及上汽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尚界”,都将进一步蚕食赛力斯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
就像最近娱乐圈里频繁出现的“塌房”事件,明星再火,没有过硬的实力和作品,也终将被市场抛弃。 赛力斯亦是如此。
如果说华为给赛力斯提供了一把打开高端市场大门的钥匙,那么门后的世界,终究要靠自己去闯。 合作可以借力,但绝不能依赖;赋能可以加速,但不能替代自身成长。
赛力斯的崛起,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商业奇迹,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未来,赛力斯能否摆脱对华为的过度依赖,建立起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多元化,将直接决定其命运。
而这,也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你觉得赛力斯能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护城河”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