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理想汽车最近的表现,得先扯个神奇的数据出来——第三季度销量直接来了个40%的跳水表演。
别误会,这可不是那种“哦,偶尔翻车”的小事故,而是像篮球场上半场突然崩盘,被对手一波流打懵了的节奏。
看着这数字,我忍不住想起某次世界杯,那支老牌劲旅被新晋黑马连翻好几番,观众席上一片哗然。
不过,这锅不能全往理想头上扣。
他们就像那个习惯了慢悠悠打法的足球队,一夜之间发现对面的小伙子速度快、脚法灵活,还能变阵出奇招,让他们措手不及。
从6月开始,他们的销售曲线就像滑梯一样直下,不断刷新着行业内外对于“稳如泰山”的认知边界。
与此同时,小鹏和蔚来犹如闪电侠一般,一个接一个地从旁边超车,你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远远甩开。
要说华米这个后来居上的黑马,就更有故事感了。
他们靠电竞文化精准切入年轻土豪市场,不声不响地抢走了一大票消费者。
这让我回忆起当年曼联与利物浦争锋相对时,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劲儿。
谁都知道王者也可能在风口浪尖被人推倒,更何况新能源这条赛道本身就是拼耐力、比智慧的大舞台。
李想一句话扎心:“我们打一拳,对手可能已经出了两拳。”
听起来不是抱怨,是警钟长鸣。
在自动驾驶技术炙手可热的时候,他梦想打造钢铁侠式贾维斯智能系统,但现实告诉他,这东西离实用还有点距离,就跟NBA菜鸟初试锋芒一样,需要时间磨练。
不管怎么吹牛皮,有些事还是得一步步踏实干。
财报里的那些数字更是让人爱恨交织:售价虽然跌了点,从27.6万砍到26万,好歹算是在高端区间里站稳脚跟,比小鹏16.4万和蔚来的22.4万强多了。
但20%不到的高端车型占比,看着就让人犯嘀咕——球队缺少明星球员撑腰,中产阶级买单又有限,品牌尊贵感自然难塑造。
这年头消费者挑剔得很,说白了就是“不够骚气、不够炫”,换句话说,“没啥惊喜”。
讲真,现在网友盯着汽车厂商简直跟拿放大镜找茬似的,你给他们再好的产品,也逃不过各种吐槽。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宁愿花时间拆别人家的短板,也不愿意看看自己家门口那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不过看到理想第二季度净赚11亿的时候,我只能竖个大拇指:这是真刀真枪赚的钱,不是烧钱玩游戏。
当然,同期小鹏亏5亿、蔚来掉50亿,这差距摆在那里,谁输谁赢还用问?
看华米和零跑这些“小鲜肉”逆袭,又不得不给它们点赞。
尤其华米借电竞圈打开局面,把握年轻消费群体心理,可谓洞察入微。
我脑袋瓜里蹦出来东京奥运日本乒乓球队迅速提升水平搅局传统霸主格局那一幕,新势力善于利用新思路、新方法,瞬间打破陈规旧制。
这无疑给新能源市场带来了巨震,没有永远坐镇宝座的人,只能不断适应变化,否则只能当炮灰。
i8系列刚上市时没有炸裂登场,更像暖男慢煮,需要时间积累口碑。
一辆车卖出去,多数人先体验,再去朋友那里套近乎了解真实反馈,然后才掏钱买账。
同样MEGA Home经过几轮优化调整后,目前月销稳定破三千,大有杀回纯电SUV第一梯队趋势,在50万元级别抢回不少市场份额,相当于关键比赛中教练派上救火替补,为胜利注入活力源泉。
内部氛围方面,据说员工开始意识到佛系态度和“小白兔”心态不可取,要么卷起来拼命干,要么资源白白浪费掉。
黄仁勋曾经提过英伟达CEO整天紧绷神经防止自满,自满可是致命伤啊!
这一点对于正处风口的新势力来说绝非空谈,全员危机意识必须常驻脑海里,否则明天醒来你就是昨天落伍的人。
海外扩张也是块硬骨头,两年前布局中东欧洲计划因为负责人辞职耽搁,今年终于定调海外为核心方向,但动作明显拖沓。
如果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看成环球征战,每迈一步都必须计算风险收益,无异于C罗梅西跨足不同联赛,还得面对语言文化冲击以及媒体舆论压力。
“TikTok效应”等社交平台加速信息传播,使跨国营销成了一场刀尖上的舞蹈,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国产车企千万别以为国内混得溜,到国外还能照搬套路,上演“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李想站在工厂流水线前,那眼神透出焦虑又坚定——知道辉煌不能复制,只能创造新的传奇。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则继续守着屏幕刷新闻,同时偷偷琢磨,下次买车到底该选哪个牌子?
毕竟掌握技术底牌的是赢家,其余都是追随者或者观望者罢了。
好了,说这么多,你有没有觉得理想这摔跤其实挺正常?
成长痛楚嘛,不过问题关键在于接下来怎么爬起来,还有没有勇气重启引擎?
留给我们的只有期待,还有一点点八卦精神。
如果你认识业界内幕大神,不妨悄悄私信我,让咱们多聊聊真实江湖故事,总比盯数据冷冰冰靠谱吧!
最后抛个梗给大家消遣:“销量暴跌40%,这是‘增程王’被‘续航骑士’秒杀了吗?”
等你的答案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