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试驾手记:当"行政轿跑"遇上"抠门"工程师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园里,何小鹏把两件大事放在了一起:AI科技日和新车P7+的发布。这个安排很有意思,就像把自家最聪明的孩子和最漂亮的孩子同时拉出来亮相。P7+作为小鹏的"新名片",确实承载了不少期待,毕竟老P7曾经让这个品牌第一次尝到了爆红的滋味。
说到造型,P7+玩了个很聪明的把戏。它顶着个"行政轿跑"的名头,却在设计上走了条野路子。那个近乎两厢半的溜背造型,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老雪铁龙C6——就是那款法国人设计的、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怪车。但P7+的设计师显然更懂中国人的审美,同样的配方,调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车尾是整台车最出彩的地方,双层鸭尾的设计堪称神来之笔。表面看是为了耍帅,实际上藏着工程师的小心思:抬高C柱给后排腾出头部空间,同时还能保持流线型。这种"一箭双雕"的设计,在汽车圈里并不多见。后45度角看过去,肌肉感十足的后轮拱配上细长的尾灯,确实能让人过目不忘。
不过小鹏的工程师们显然没忘记自己"成本杀手"的本色。全系单电机后驱的配置下,居然连前备箱都省了;充电口盖板也只有一个,快充慢充得轮着用。这些细节上的"抠门",就像请客吃饭时点了龙虾却舍不得给蘸料,总让人觉得差那么点意思。
坐进车内,第一感觉是这车想装豪华但骨子里还是实用主义。中控台的分层设计和拼色风格确实上档次,摸得到的地方基本都是仿皮材质,门板上的打孔处理做出了星空效果。空调出风口的镀铬边框和带阻尼的拨杆,这些小细节确实能提升质感。但一转脸就发现方向盘还是手动调节,前排安全带高度不能调,这种"半吊子豪华"的感觉挺有意思。
P7+很聪明地和其他车型共用部件。方向盘和X9同款,车窗按键布局和X9一样,车门开关按键来自G6,连无线充电板都和X9几乎相同。这种"拼积木"式的做法确实能省不少钱,但用在不同定位的车型上,难免会让人觉得缺乏独特性。
后排空间是P7+的一大卖点。以轿跑的标准来看,头部空间简直奢侈,我1米74的身高坐进去,头顶还有一拳半的余量。座椅填充物柔软,靠背角度可调范围大,还能半躺着坐。配置也够狠: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右侧"老板座"还配了小桌板。不过前排座椅调低时,后排放脚的空间就不太够,这个细节没处理好。
后备箱是另一个亮点。725升的容积让很多SUV都自愧不如,掀背式设计让开口巨大,地台下还有额外储物格。但遮物帘被简配了,连安装轨道都没留。虽说后窗是隐私玻璃,但凑近了还是能看到里面,贵重物品最好别随便扔后备箱。
开起来的感觉就有点意思了。转向系统调校得很奇怪,阻尼顺滑但缺乏反馈,虚位小却让人摸不清路面状况。作为后驱车,转向半径偏大,低速掉头得占四条车道。悬架偏软,过弯时侧倾明显,但滤震能力出色,走烂路很稳当。动力方面,180千瓦电机配60.7度电池的长续航版,市区代步完全够用,但电门初段有点虚,响应也有半秒左右的延迟。
纯视觉智驾系统是P7+的主打卖点,但实际体验并没有太大惊喜。和带激光雷达的老款G6相比,功能上区别不大。晴天表现稳定,但遇到复杂路口时还是会"犯懵"。360度全景影像在白天就有明显噪点,晚上效果更一般。前视和后视摄像头是800万像素,侧视和环视却只有300万,这个配置差异挺让人费解。
P7+的定位很有意思。它想走高端路线,喊出了"豪华行政轿跑"的口号,却在很多细节上暴露了成本控制的痕迹。比起老P7,它确实更成熟更实用,但驾驶体验反而退步了。全系只有后驱没有四驱,说明小鹏更愿意把钱花在智能系统而不是性能上。
这台车最适合什么样的人?我觉得是那些想要个性外观、宽敞空间和智能配置,但对驾驶乐趣要求不高的用户。它就像个穿着西装的极客,外表正经,内里还是技术宅的那套思维。
最后说个有趣的发现:P7+的智驾状态指示灯和转向灯共用,进入辅助驾驶时会变成蓝绿色。这个设计在国内车企里,理想是第一个用的,小鹏是第二个。但目前相关法规还没跟上,这种指示灯算是个灰色地带。理想L9有独立灯组,转向时也不会被屏蔽;P7+就简单粗暴得多,希望后续能有改进方案。
小鹏给P7+定的调子很高,但实车更像是个"实用主义的个性派"。它不完美,但很有特点,就像班里那个成绩中上但特别会搞发明的同学,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惊喜。
这台车的存在,证明了中国电动车已经开始走出自己的路——不盲目追求豪华,而是在实用和个性之间找平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