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

最近看汽车行业的数据,发现了一个特别扎眼的现象:有些新车上市后,定价低得让人怀疑人生。比如刚刚曝光的现代EXTER,在印度市场起售价6.6万元人民币。什么概念?一辆SUV,6万多块钱。你再看看国内,长安CS35 PLUS最便宜的指导价要7.99万元,起亚奕跑也得6.98万元。EXTER的价格,不管是和国内车比,还是和同级车比,简直像在“裸奔”。关键是,这车还不是什么“低到不能看的”配置,LED灯、天窗、倒车影像这些都有。你说,这也太不正常了吧?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梳梳现代EXTER这个定价背后的逻辑,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能靠这样的价格活下去。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先看销量。现代EXTER是为印度市场量身定制的小型SUV,定位很明确,就是走量。印度市场的特点是什么?便宜、实惠、能装。小型SUV在这个市场属于“刚需”,尤其是用来通勤和家庭代步。现代EXTER上市后,依靠定价优势一度成为热点车型。这类车的一个特点是,上市初期销量能冲得挺高,毕竟价格门槛低,市场接受度高。但问题是,这种定价策略能不能持续?销量高了之后,能不能支撑它的营收?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再看看营收。这种定价的车,单车营收肯定很低。我们就拿现代EXTER对比国内的长安CS35 PLUS吧。后者指导价高一点,卖得也还不错,但你知道它的成本压力有多大吗?单车想做到盈利,得压缩供应链成本、规模化生产,还得靠一定的高配车型拉毛利。如果长安CS35 PLUS都这么紧绷,现代EXTER能靠6万多块的单车价撑多久?别忘了,这车还有很多选装配置,比如更大屏幕的中控,选装一项就要额外1282元人民币,这说明基础版的利润空间其实特别有限。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再来拆拆利润。现代EXTER的售价低,但看它配置,应该不至于亏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像胎压监测、液晶仪表这些配置,成本已经摊到行业底线了。它的利润来源很可能是规模化生产,这就要求它需要冲销量,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但是,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这款车得迅速打开市场,销量得持续攀升,不然就被固定成本拖垮。印度市场是一个很依赖价格竞争的地方,现代EXTER这次定价,很明显是想硬碰硬地拼市场份额。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那别的车企是不是也得这么拼价格?答案是,不完全一样。传统车企、新势力、外资品牌,其实都有自己的套路。比如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定价高是常态,虽然用户觉得贵,但他们的研发成本也高。一个智能驾驶系统、一个大屏设计,钱都砸进去了,毛利率自然低。而传统车企,像长安,讲究的是稳扎稳打,靠多车型布局和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来赚钱。至于外资品牌,像起亚奕跑,它的定价策略就很微妙,既不会太低,也不会太离谱,基本是守住利润底线的打法。每家车企的盈利模式都不一样,但现代EXTER这种低价冲量的玩法,说实话,挑战还是挺大的。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那现代EXTER这是在乱花钱吗?不完全是。这种策略看着有点冒险,但背后是有章法的。印度市场对价格特别敏感,现代敢这么定价,说明它对这个市场的消费心理摸得很透。低价可以吸引用户,但后续能不能靠选装配置、售后服务和规模化生产来拉利润,这才是关键。实际上,很多车企在新兴市场都有过这种战术,先用低价冲销量,然后慢慢培养用户忠诚度,再通过后续的服务链条赚钱。现代EXTER目前还看不到后续动作,但它这么定价,明显是在赌市场机会。

现代EXTER超低定价能否颠覆SUV市场-有驾

最后,回到我们最初的疑问:这么低的价格,是不是“太不正常了”?拆开来看,其实没那么吓人。汽车行业本身就有各家车企自己的打法,有些是高举高打,有些是薄利多销。现代EXTER看似“极端”的定价,其实是它市场策略的一部分。重要的不是它眼下卖多少钱,而是它接下来能不能撑住销量,拿到市场份额。这车的动作有点冒险,但不算没章法。至于它到底能走多远,还得看它后续的市场表现和利润调整。说到底,看汽车行业的数据,不能光看表面数字,还得看它的底层逻辑。这事看着吓人,但拆下来,倒还真有几分道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